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8912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28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28页
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概 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就必须采用一定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量和计算,另一方面将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比较,考核其经济成果,于是会计就应运而生了。会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会计的内涵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

2、断地丰富和深化。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使用“刻木记数”、“结绳记事”的方法。这些最原始的经济记录活动,就是会计的萌芽。由于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那时会计的经济记录活动极其简单,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人们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记载下来。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记录和计算日益复杂,生产者已无暇兼顾会计的记录工作,会计就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0年),“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当时有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同时设有“司会”的官职,主要掌管国

3、家和地方财物赋税,当时日常零星的计算称之为“计”,年终岁末的总和核算称之为“会”。秦汉时代,官方的赋税记录中开始使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并创立了用于登记经济活动的账簿,采用的“上计簿”则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唐宋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会计核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会计核算上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也称作是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相互关系是:“旧管十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相当于现代会计中账户的期初结存,“新收” 相当于本期增加额,“开除”是本期减少额,“实在”则是期末结存。利用这一平衡公式,既可检查日常记

4、账的正确性,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又可进行分期结算。“四柱结算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项杰出成果,并为我国收付记账法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明末清初,会计核算方法上出现了“龙门账”。“龙门账”将全部经济业务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资本及各种负债)四大类账目,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企业的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由两表计算得出的盈亏必然相等,故称为“合龙门”。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复式记账法的产生。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出版了算术、几何及比例

5、概要一书。该书详细、系统地论述了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世界第一部会计名著。1581年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会计院”,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校里传授。之后,借贷记账法便相继传至世界各国,并不断完善,直至今日仍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欧洲l 8世纪起的产业革命的爆发,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股东通常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是委托专门的经营者负责公司的经营工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需要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公司的经营者就要向公司的所有者提供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由与公

6、司所有者和经营者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来验证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于是,就产生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由此,推动了会计理论、方法和内容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各种会计规范相继出现,在会计界逐渐形成了一套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会计理论、方法与会计管理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85年会计法正式颁布,将我国的会计工作纳入法治轨道。1992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为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97年,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财务规则发布并实施;l 997年

7、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1999年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分别正式实施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对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15日,39项企业会计准则(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为规范会计行为,发挥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说明,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管理要求

8、的不断提高,会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二、会计的特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常用的有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三种计量尺度。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只能反映表示个别的资料数据,只能对经营活动进行简单的计量、记录,对同类财产物资或劳动消耗进行计算和汇总,不能将各种不同质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综合反映和比较。而货币量度,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只有货币量度才能使不同质的劳动消耗进行统一的比较,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以取得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全面的会计信息资料。但同时为加强对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管理,

9、也要借助其它计量单位。因此,会计是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在会计核算中起辅助计量作用。2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发生经济业务应及时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资料。3会计核算具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综合性表现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提供总括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的价值指标;连续性表现在对各种经济活动要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系统性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要进行必要的、

10、科学的分类,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全面性则是指对各项经济活动必须进行全面记录和反映,不得遗漏。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在经济管理中可以用会计做什么。1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这些经济活动包括:款项、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和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它事项。这些是我国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几

11、项基本要求。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核算上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原则等会计规范,提供的信息以财务信息为主。 (2)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为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检查监督。会计监督应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各单位制定的计划、预算和定额等为依据,监督的内容包括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财经法规、财经纪律的执行,各单位预算、计划的执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基本职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供数据资料,会计监督就无从谈起;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

12、障,只有核算而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就不能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2会计职能的拓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会计的职能也不断丰富和拓展。不少学者认为,会计除了具备核算与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外,还应该具备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即具有分析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管理决策等职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分析评价经营业绩则是指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资料,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对经营业绩的优劣所做出的评判;预测经营前景是指运用会计特定的方法,预计和测算未来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以提供决策支持;参与管理决策主要体现在会计参与

13、经营活动计划、各项业务标准及预算编制等。 四、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亦称为会计目的,是指会计工作应当达到的要求。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有了会计目标,就为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计目标决定于经济管理对会计的客观需要,但也要受到会计职能的制约。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超越会计的职能。根据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和会计的职能,会计目标就是要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目标应主要解决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什么会计信息以及怎样提供会计信息等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

14、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我国企业会计目标要求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他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信贷决策、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求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生成和传递会计信息。 五、会计的概念通过对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会计的特点、会计的职能及会计目标的分析,可以把会计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旨在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提高经

15、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有的会计学者认为,会计不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是一个由会计信息传递系统、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信息解释系统和会计信息调节系统所组成的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第二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因此,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而资金运动过程和运动方式,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有较大的差异。即便同样是企业,制造业、商业

16、、运输业、建筑业及金融业等也有一定的不同。下面以资金运动过程和方式最为全面的制造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的会计对象。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三个部分。制造业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和举债方式借入。投资者的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举债方式借入属于债权人权益,形成企业的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支付职工的工资等,这样投入的资金最终构成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制造业企业的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阶段,企业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支付购买材料的价款和材料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材料采购费用;在生产阶段,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产品,要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