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708853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9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0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儿的护理 常见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程聪 rizhao200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又称肺透明膜病(HMD),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不足所引起的进行性肺泡萎陷,临床以出生后不 久即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 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为特征。 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 缺乏PS。 临床表现(掌握) 多见于早产儿。多数生后情况尚可, 生后4-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 表现为:呼吸急促60次/分,伴有青紫、呼气性呻 吟、鼻翼扇动及呼气性三凹征。 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

2、的特点。 辅助检查(了解) 1.羊水 2.胃液震荡实验 3.血气分析 4.X线检查:“白肺” 治疗要点:(熟悉) 保证通气与换气功能,待自身PS产生增加。 护理评估:(掌握) (一)健康史: 询问患儿是否为早产儿、剖宫产,有无窒息史,母亲是 否有糖尿病,生后出现呼吸窘迫的时间等。 (二)身体状况: 1.症状评估: 2.护理体检: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形态 2.气体交换受损 3.营养失调 4.有感染的危险 5.焦虑(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 后不良有关 护理目标 1.患儿经治疗后呼吸窘迫症状逐渐减轻 直至消失 2.患儿体重在标准范围内增长 3.患儿住院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4.家长能了解患儿病情及治疗过程,积 极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一)生活护理 1.喂养: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鼻饲或静脉补充,病 情好转后经口喂养。 2.环境:维持中性温度,相对湿度在55%-65%, 皮肤温度保持在36-37,减少耗氧量。 (二)病情观察 检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经皮测PO2等,随时进 行再评估。 护理措施 (三)治疗配合 1.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供氧及辅助呼吸 (3)遵医嘱气管内滴入PS 2.维持内环境稳定 3.预防感染 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 (五)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1.临床表现是否减轻或消退 2.患儿体重是否在标准范

4、围内增长 3.是否有效预防感染等的发生 4.家长是否掌握了预防及治疗本病的相 关知识 二、新生儿肺炎 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 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粪、乳汁、分泌物 新生儿肺炎 感染性肺炎:微生物 临床表现: 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粪吸入者往往有窒息史。羊水吸 入量少者可无症状或仅轻度呼吸困难,吸入量大者常在 窒息复苏后出现呼吸窘迫、青紫,口腔流出液体或泡沫 ,肺部可闻及湿罗音;胎粪吸入者病情较重,可有皮 肤、黏膜、指甲被胎粪污染,窒息复苏后很快出现呼吸 急促(R60次/分)、青紫、鼻翼扇动、吸入性三凹 征等呼吸窘迫表现,甚至呼吸衰竭。肺部可闻及干湿性 啰音或支气管呼吸音,可并发肺不张、

5、肺气肿等;乳汁 吸入者常有喂奶后呛咳、气促、肺部啰音等,症状与吸 入程度有关,易继发感染。 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 感染性肺炎: 产前感染性肺炎症状出现早,常有窒息史,多在生后 24小时内发病。产时和产后感染性肺炎症状和体征出 现稍晚,常不典型。不同病原体感染出现症状时间也 有差异。细菌性肺炎多在生后3-5天发病,病毒感染多 在5-10天出现症状。一般症状不典型,以反应差、哭 声弱、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口吐白沫、吐奶、体温 异常为常见。早产儿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 停。肺部常听不到啰音,可有腹胀及肝脾大等。 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2.X线检查: 3.病原学检查:

6、治疗要点: 1.控制感染: 2.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 疗。 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详细询问母亲孕期有无感染性疾病史,尤其 是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感染史,患儿的出生 史,羊水是否被胎粪污染,有无胎膜早破、 宫内窘迫或窒息,窒息后的复苏情况,有无 侵入性操作、感染性疾病接触史等,患儿的 体温变化、哺乳、大小便情况等。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症状评估 2.护理体检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2.气体交换受损 3.体温调节无效 4.营养失调 5.潜在并发症 护理目标: 1.患儿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 2.患儿呼吸困难及缺氧症

7、状逐 渐减轻 3.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4.每日获得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护理措施: (一)生活护理 1.喂养:患儿进食少、易呛奶,应 细心喂养,可少量多次喂奶,不易过饱 ,防止呕吐及吸入引起窒息。 2.环境 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 1.观察呼吸困难是否改善,青紫程度、 两肺呼吸音等。 2.观察全身症状是否改善,如反应、体 温、进奶量等。 3.观察有无并发症 (三)治疗配合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合理吸氧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并注 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维持正常体温 (四)健康教育 护理评价 1.患儿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是否逐渐减 轻。 2.患儿体温是否维持正常。 3.患儿每日能否获得足

8、够的能量及水 分。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 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 新生儿硬肿症。 n n 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为主要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为主要病因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 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 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 热方式 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高,体温降低时,易发生硬化 ,出现硬肿症 寒冷损伤 其他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

9、病机制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 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 发病初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 等症状 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低体温 体核温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以下,重症 30 腋温-肛温差值( TA-R )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 硬肿 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 凹陷 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 多器官功能损害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病情分度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可分为轻、中和重3度 分度肛温 腋-肛 温差 硬肿范围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

10、变 轻度轻度 中度中度 重度重度 35 35 30 0 0 0 20% 25%50% 50% 无明显改变 反应差、功能明显低下 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 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支持疗法 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 合理用药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低 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硬肿、水肿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DIC

11、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正确保暖及育儿知识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护理措施 复温 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减 少散热或外加热),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 若肛温30,TA-R0时: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于中性 温度的暖箱中,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当肛温30时: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 进行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11.5,不超过34,1224 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 如无上述条件者,可采用温水浴、热水袋、电热毯或母亲 怀抱等方式复温,但要防止烫伤。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合理喂养,保证能量供给 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 观察病情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 出血症状等 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健康教育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思考题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时如何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