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708099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 理 教 研 室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常见表现 血管内循环血量的异常 过多-充血: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过少-缺血 血管内容物及血液性状 血栓形成 的异常 栓塞 梗死 血管壁完整性与通透性 出血:破裂性出血 的变化 漏出性出血 内容 充血和淤血 出血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 充血(hyperemia) l器官组织含血量增多,叫充血 。 l分为:A性充血:充血。 l V性充血:淤血。 正常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 l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过多而 发生的充血。 l可分为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 后充血三种。 l器官或组织内细动脉扩张,器官或体积 略增大、色鲜

2、红、温度升高,多对机体 有利。 淤血(congestion) 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 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内,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此过 程是被动过程。 淤血原因 l静脉受压 l静脉腔阻塞 l心力衰竭 淤血病理改变 l肉眼:器官肿胀、重量增加、色暗 红、皮肤发绀、温度下降。 l光镜:器官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 充满 血液。 淤血后果 l对血管影响: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 血栓形成 l对细胞和器官的影响: 实质细胞变性、萎缩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硬化 结局 小V和cap内压血浆外渗淤血 性水肿 缺O2cap通透性RBC外渗 淤血性出血 缺O2代谢障碍,中间代谢产物

3、堆积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缺O2细胞崩解产物刺激,结缔组织 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淤血性硬化 血流淤滞,RBC粘集促进血栓形成 重要器官的淤血 l肺淤血: l原因:内塞、外压,少见;主要是心力衰竭 l病理改变: l早期:单纯性淤血 中期:淤血基础上并发:肺水肿、肺出血 晚期:肺硬化 肺淤血 l心力衰竭细胞:出现在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 时,肺泡内有漏出性出血,肺巨噬细胞吞噬 红细胞,在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我们把 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l肺褐色硬化:慢性长期肺淤血时,肺纤维组 织增生,且肺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肉 眼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 l 肝淤血 l原因:内压、外塞临床少见, 主

4、要原因是右心衰竭。 l病理改变: 早期:单纯性肝淤血 中期:淤血基础上出现肝损害 晚期:肝硬化。 中期改变 l正常肝小叶的血供 l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与周边缺血程度 l肉眼: 中央区:中央V、肝窦扩张 暗红色 周边区:肝细胞脂肪变性 黄色 红 状 黄 如 相 槟 间 榔 槟榔肝 后期 肝窦旁的储脂细胞增生 合成胶原纤维 + 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肝硬化 l 出血(hemorrhage) l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称为出血。 l类型: l 破裂性出血:器官完整性遭破坏 l 漏出性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栓形成(thrombosis) 概念: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 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凝

5、聚形成 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 l三个: l内皮细胞的损伤 l血流状态的改变 l血液凝固性增加 一、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1、 内皮损伤 促进血小板黏附 释放ADP、TXA2 2、损伤内皮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3、内皮损伤,胶原暴露,启动了内源 性凝血系统。 二、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缓慢 、旋涡形 成 凝血因子 凝血酶 促进凝血 血流缓慢、 涡流形成 内皮损伤 胶原暴露 触发内、外 源性凝血 血流缓慢 涡流形成 轴流增宽 轴流、边流消失 提供黏附机会 三、血液凝固性增加 l遗传性:少,无实际意义。 l后天获得性: l 各种癌后期 大出血后 l

6、广泛组织烧伤 高脂血症 lA粥样硬化 长期吸烟 妊高 血栓形成过程 早期:内皮损伤、胶原暴露,血小板与内皮黏附 血小板激活、肿胀释放颗粒 释放物激活血液中血小板,血小板变形,互相凝聚 启动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小板固定于内膜 网罗RBC、WBC 血 小 板 堆 血栓形成过程 中期: 血小板不规则延伸、扩张 梁索状、珊瑚状突起 血小板梁 梁之间有凝血 血流缓慢、下游涡流 新的血小板堆 血栓形成过程 l晚期:凝血块的形成。 l延续性血栓:血栓形成是一个黏附 、积聚、不断延伸、血液凝固的过 程。在V内,特别是血流缓慢时,血 栓为一步一步连续发生的,称为延

7、续血栓。 血栓形成的过程 l 类型 l白色血栓 l混合血栓 l红色血栓 l透明血栓 类 型 白色血栓:延续血栓的头部。血流较快的 A内、心瓣膜上;呈灰白小结节或赘生物 状,粗糙,质硬,不易脱落, 镜下由血 小板、少量纤维素组成。 红色血栓: V内,延续性血栓尾部;暗红色, 质软,与血管壁无粘连,易脱落,导致栓 塞,镜下由血小板梁,纤维素和RBC组 成。 类 型 混合血栓: 延续性血栓的体部;A粥样硬化 溃疡部位、动脉瘤内,灰红相间,粗糙 干燥,圆柱状,与管壁粘连,镜下由血 小板梁,WBC、RBC组成。 透明血栓: 组织或器官的Capillary内,见 于DIC。主要由纤维蛋白及少量血小板 构成

8、。又称微血栓。 静脉血栓 l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透明血栓 l 动脉血栓 血栓的结局 l软化、溶解、吸收 l机化、再通 l钙化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l阻塞血管 l栓塞 l心瓣膜变形 l广泛性出血 栓塞(embolism) l概念: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 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 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l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运行的途径 l1、来自V系统和右心的栓子:一般到达 右心 肺V 肺栓塞 l2、来自主A系统和左心的栓子:随动脉 血流运行,在全身各处都有可能造成栓 塞,常见:脑、脾、肾、四肢。 l3、来自门V系统的栓子:一般进入肝内 造成栓塞。 栓子运行的途径 l4

9、、交叉性栓塞:又称反常性栓塞,在先天性心 脏病时,有室间隔或房间隔的缺损,来自右心 的栓子,在右心压力高的情况下,从右心室通 过室间隔到达左心室。 l5、逆行性栓塞:下腔V内的栓子,在向右心回 流过程中,在胸、腹压突然升高时,栓子逆血 流方向运行,导致肝、肾、髂V分支栓塞。 l 栓塞的类型 (一)血栓栓塞: 1. 肺动脉栓塞: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 膝以 上的深部静脉,其结果如: (1)中小分支的栓塞不引起严重 后果 (2)有慢性肺淤血肺出血性梗死 (3)肺动脉大分支及主干呼吸循环衰竭 猝死 (4)多数小栓子栓塞右心衰猝死 2. 体循环动脉栓塞 l来源: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

10、炎,二尖 瓣狭窄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心 肌梗死的 内膜附壁血栓。其余为发生于动脉粥 样硬化溃疡或动脉瘤的附壁血栓。 l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部位、组织对缺氧 的耐受性、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 二)、脂肪栓塞 l概念:循环血液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 。 l来源:富于脂肪组织的器官外伤: 长骨骨折 脂肪组织严重挫伤 脂肪肝 严重高脂血症 脂滴入血 右心 肺 直径 20m 肺栓塞 直径 20m 体循环栓塞 二)、脂肪栓塞 l后果:与脂滴量有关 l 少量:巨噬细胞吞噬或酯酶分解 l 无不良后果。 l 大量:短期入肺循环,则可致窒息 、 l 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三)、气体栓塞 l概念:大量气体迅速进入血

11、循环或 原溶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形 成气泡阻塞血管,称为气体栓塞。 l空气栓塞 l减压病 空气栓塞 l具有负压的大静脉破裂形成空气栓子。 l后果: 少量入血 溶解 大量快速入血 右心 心腔内形成气泡 静脉血不能回流,肺A输出不能 循环障碍 入右心的部分气泡 肺气体栓塞 小气泡经肺A 左心 体循环栓塞 减压病 l又称沉箱病和潜水员病。 l后果: 皮下血肿 关节肌肉疼痛 血管内,局部缺血和梗死 全身性,痉挛性疼痛 冠状A内,循环障碍,死亡。 四)、羊水栓塞 l形成:妊娠分娩过程中,儿头堵塞产 道,羊水早破,子宫强烈收缩,子宫壁 静脉窦破裂,导致羊水进入子宫血液, 经血循环入肺。 l引起栓塞物质

12、:羊水中成分:胎毛、 胎脂、胎儿脱落的角化上皮、胎儿分泌 黏液、脂肪。 羊水栓塞 l后果:严重。 l1、死亡率高。 l2、胎儿代谢物入母体,导致过敏性休克。 l3、羊水中有大量凝血物质,入母体,导致DIC l4、肺A栓塞及羊水中含血管活性物质,导致反 射性血管痉挛。 五)、特殊栓塞 l癌细胞栓子 癌转移 l细菌栓子 感染扩散 l血吸虫及虫卵栓子寄生在门V 肝内门V小分支栓塞 梗 死(infarction) l概念:器官或局 部组织由于血管 阻塞、血流中断 导致缺氧而发生 的坏死。 梗死的原因 l血栓形成(内塞) l血管受压闭塞(外压) l动脉痉挛 l动脉栓塞 梗死形成的条件 l供血血管的类型:

13、 双重血供 (肺、 肝)、 侧支丰富(肠) 吻合支少:肾、脾、心、脑 l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 l局部组织对缺氧的敏感度 梗死的形态特征 1 梗死灶形状:血管分布。锥体 地 图 扇形 2 梗死灶质地:取决坏死的类型。 3 梗死灶颜色:取决于含血量 梗死的类型 l贫血性梗死 l出血性梗死 l败血性梗死 贫血性梗死 概念:梗死灶内含血量少时,颜色灰白 , 称为贫血性梗死。 (anemic infarct ) 好发: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充 分的实质器官:脾、肾、心、脑 形态特点 肉眼:灰白色,多数器官呈锥体形 ,(切面为楔形或扇形),边界清 楚,尖端向内,有明显的充血和出 血带。 脾、肾:锥形; 心

14、:地图形。 形态特点 镜下:凝固性坏死的特点。 特殊部位:脑梗死:坏死、液化, 呈囊状,星形胶质细胞及胶质纤维 代替,形成胶质瘢痕。 心肌梗死 脑梗死 脾、肾梗死 出血性梗死 概念:梗死灶内含血量多时,颜色暗 红,称出血性梗死(red infarct) 条件: 1、好发于肺、肠。 2、必需有淤血的基础。 3、组织疏松。 肺出性梗死 肺 梗 死 肠出血性梗死 形态特征 梗死区有出血、呈暗红色。 肺:切面:扇形,立体圆锥形。 肠:阶段性梗死,常发生于肠扭 转、肠套叠、嵌顿疝。 败血性梗死 含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 梗死区有细菌存在,长导致感染。 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子脱落, 导致相应血管栓塞。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 梗死灶的大 梗死发生的部 位; 有无细菌感染 。 梗死转归: 机化 包裹 钙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