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左传》传播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07992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115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左传》传播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西汉《左传》传播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西汉《左传》传播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西汉《左传》传播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西汉《左传》传播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汉《左传》传播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左传》传播研究(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西汉左传传播研究 姓名:阴锦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王长华 20090402 摘要 由于历代征引左传的文献资料庞杂,长期以来,左传传播这一课题并没有 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占据主导地位,左传作为古文经 学,它的传播更是很少引起学者注意。然而,学界关于西汉左传传播这一课题的探 讨,不仅影响着左传传播学的研究进程,也影响着人们对汉代历史文化及社会思想 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科 学、合理地分析,通过从横向上对征引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题的剖析和从纵向上对左 传在西汉的传播阶

2、段的分析这两个层面对西汉左传传播作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 研究。 全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对西汉征引左传的著述进行考证。首先,对西汉有关左传的著 述文献资料进行考征,有史载 后记一兼述( 春秋左传) 学之流变递嬗,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9 1 年版。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 李卫军两汉 学发微,河南大学,2 0 0 5 年。 2 伯雄的春秋学史、何新文的 人物论稿等。同时尚有相关的论文例如黄觉 弘的论汉代 的两大传本及其显晦较为细致全面地论述了民间传本和秘府藏 本两个系统;郭丹的左传与两汉经学圆也谈到了左传在西汉的传承问题,惜仅 据汉书

3、儒林传阐述其在西汉的传习。 3 、关于左传与经学关系的研究 周予同在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中提到了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 的来源等问题,但周氏在此问题上主要继承了前人的观点;钱穆国学概论通过大 量的文献史料论证了两汉经学今古文之争这一问题及其看法;顾颉刚的秦汉方士与儒 生 认为刘歆编成了春秋左氏传;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 学 中讨论了古 文经学的兴起和刘歆的左氏义理的关系;上述著作都是从某一角度探讨左传与 经学的关系,并没有深入细致地讨论左传传播与西汉经学的关系。严正的汉代经 学的确立与演变( 经学今诠初编) 细致地讨论了经学确立的条件、汉代经学的三大 思潮等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了汉代经学的相关问题;

4、蒋伯潜、蒋祖怡的经与经学 关 于左传不解春秋、刘歆是引传解经第一人的看法都已不禁推敲。 此外,还有一些讨论左传与经学关系的论文:尹立群的汉代经学与藏书浅析 认为汉代经学与藏书相互促进,经学成为汉王朝政权统治的工具,并渗透到政治、经 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黄觉弘的刘歆争立 、罗振跃的对 两汉古今文经争论的反思、龚留柱的汉代对 的发覆与研究、许相霖的试论 汉代 “公羊学”与“左氏学“ 论战的实质、周书灿的经学传统下的 学 研究等论文,从不同角度和程度论及了左传与经学的关系,但是这些论文都是把 西汉看作一个阶段考察它与左传的关系,所以左传在西汉传播的阶段性并没有 呈现出来。 4 、个案研究

5、毋黄觉弘论汉代 的两大传本及其显晦,历史学研究,2 0 0 5 年第1 2 期。 郭丹左传与两汉经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 9 9 7 年第1 期。 朱维铮编岗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 钱穆著围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版。 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 0 0 5 年版。 陈苏镇汉代政治与 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初编,第二十二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鲫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上海书店 版社1 9 9 7 年版。 尹立群汉代经学与藏书浅析,邵阳学院学报,2 0 0 4 年。 黄

6、觉弘的论贾谊与 之关系讨论了西汉时期贾谊一派对左传的传承 和贾谊对左传的研习;王继训的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认为王莽所受 教育曾是古文经学,从具体操作的实践来说,他是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精神的最好体现者; 郑杰文的河间儒学中心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认为河间儒学作为地方儒学 中心对儒家经学典籍的传播、对汉代今文经学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古文经典阐释方式的确 定、对汉代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等,都起过重要作用。 ( 二) 台湾研究现状: 张高评 学研究之现状与趋向川谈到张苍、贾谊、司马迁、刘向、刘歆为 研究左传学的专家。可见张氏亦认为司马迁和刘向研习左传。其台湾 经传研究之师承与论著简述了台湾五十年来

7、春秋经传的研究现状,其 书法与 学史,对左传在西汉的传承亦有所讨论。 徐复观的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 谈到了“左氏传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徐氏 在西汉经学背景下讨论左传的相关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观点和新思路。其两 汉思想史 前三卷对左传问题均有深入地讨论,其卷一“西汉知识分子对专制政 治的压力感“ 问题的讨论对理解西汉知识分子心态有很好地导向作用;卷二提出了“研 究汉代经学史,应首先打破五经博士出现以后所伪造的传承历史。“ 这一观点给我们的 研究以警示。 顾立三先生著有司马迁撰写史记采用左传的研究,这为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提供 了思想和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大陆和台湾学术界对西汉左传传播的研究尚不

8、够全面和深入, 体现在:首先,对西汉左传传播面貌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对西汉左传传播 现象没有足够地认识;最后,对左传在西汉传播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没有较为细 致地进行分析。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就上述问题略论一二。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左传在西汉的传播要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涉及到汉书、后汉书、 o 黄觉弘论贾谊与 之关系,船山学刊,2 0 0 6 年第l 期。 留王继训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齐鲁学刊1 9 9 9 年第5 期。 郑杰文河间儒学中心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孔子研究,2 0 0 3 年第6 期 回张高评 书法与 学史,台湾五南图书i 1 版公司2 0 0 2 年版

9、。 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一卜海世纪f | l 版集团2 0 0 6 年版。 徐复舰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4 隋书等大量史书记载的西汉时人的言论和西汉时人阐释( h i 传的著作,更为重要 的是考察西汉时期的书籍,从中搜寻征引( h i 传的材料,这是很复杂的文献整理工作。 这项工作前人鲜少涉及,所以我们首先设第一章“西汉左传著述考”,对相关文献 做总的整理工作。 其次,在确定左传在西汉存在广泛传播这一现象后,我们以左传在西汉的 传播为考察对象,通过大量史料的搜集来考察西汉时期左传的传播现象及征引左 传的著述所体现的思想主题并且分析形成几种思想主题的原因。 再次,

10、由于史记是西汉时期征引左传的著述的代表作品,加之史记对 左传的征引有其独特的方式及特点,所以我们单设一章对史记进行个案考察。 最后,通过历史史料的阶段性来探究左传在西汉传播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特征、 以及形成这种阶段性及特征的原因。 本课题以左传在西汉的传播为研究基点,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传统的文 献疏证,以便对于左传在西汉传播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文史互证,从相关 的史书和西汉时期的作品中找出具体的文献证据;图表法与统计法,随文列出相关的图 表,使论证更加形象、系统,通过细致统计的数字,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现左传在西 汉传播的特点,增加论文的可信度与说服力;比较法与归纳法,通过将史记征引左

11、 传的材料与其它著述征引左传的材料以及左传原文进行比较,总结史记 对左传征引的独特方式、特点及其原因。 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西汉左传著述材料与充分吸收前入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力图对西汉左传传播作出全面系统地探讨。然而由于材料庞杂、可参考资料较 少以及个人能力有限,对于西汉左传传播的探讨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 批评指正。 5 第一章西汉左传著述考 汉书艺文志春秋部著录“春秋古经十二篇,左氏传三十卷”,班固自 注云:“左丘明,鲁太史”,左氏传即今左传。通过阅读史记、汉书、后 汉书等史书,我们发现其中不仅记载了左传在西汉时期的传承,还记载了西汉时 人阐释左传的著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史书尤

12、其是汉书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人 征引左传的言论,主要体现在大臣的奏疏及一些帝王的诏书中。除此之外,西汉时 期尚有许多著作不同程度地征引左传,例如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司马 迁的史记、焦赣的焦氏易林、刘向的新序等。这些是我们研究西汉左传 传播的原始材料,下面我们从以下两个角度看西汉左传著述资料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西汉有关左传的著述 研究西汉左传传播这一课题需要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涉及到史记、汉 书、后汉书、隋书等史书记载的西汉时人阐释左传的著作和西汉时人征引左 传的言论,更为重要的是考察西汉时期征引左传的著作,这是很复杂的文献整理 工作。这项工作前人鲜少涉及,所以我们在第一章特设第一节“西汉有

13、关左传的著 述”,对相关文献做总的整理工作。 一、史载西汉时人对左传: 的传承及阐释左传的著作 ( 一) 史载西汉时人对左传的传承 1 、较早而可靠的记载左传在西汉传承的是汉书儒林传: 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大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 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授 清河张禹长子。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 称说。后望之为太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征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尹更始, 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 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刘歆从尹成及翟方进受。由是言

14、左氏者本 国( 汉) 班周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3 0 卷,第1 7 1 2 一1 7 1 3 页。 6 之贾护、刘歆 2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载的传承关系,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五经博士 出现后的师承家法的情形加在以前的经学传承上2 1 : 左丘明作传,以授曾参。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 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况。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谊传至其孙嘉o ( 二) 史载西汉时人阐释左传的著作 l 、贾谊左氏传训故( 文帝时期洛阳) 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大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 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

15、荡阴令,授 清河张禹长子。( 汉书- 儒林传) 梁太傅贾谊为春秋左氏传训诂,授赵人贯公。( 后汉书儒林列传) 。 2 、刘歆春秋左氏传章句( 成帝时期长安)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 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 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玉函山房辑佚书卷三有春秋左氏传章句辑本,著汉刘歆撰,辑录了隐公、 桓公、僖公、文公、宣公、庄公、闵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等共计十一公、二十 条解经语句。下面我们举例看刘歆的解经章句之语: ( 1 ) 隐公元年。不书即位摄也。 刘歆:恩深不忍则传言不称,恩浅可忍则传言不书。 ( 2 ) 文公十有八年。莒弑其君庶其。 o ( 汉) 班周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8 8 卷,第3 6 2 0 页。 圆( 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l 卷,第1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