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07653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的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慈善机构蕴含着崇高的道德和公益精神,救助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慈善机构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慈善机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还无法满足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公众参与度低,各面负面新闻不断出现,公信力缺失已经成为我国慈善机构发展的一大绊脚石。9550本论文主要从慈善机构、慈善机构公信力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探讨培育慈善机构公信力路径,提出转型期培育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的路径,即培育大众的慈善意识,加强和完

2、善慈善机构建设,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法律建设和道德设规范,确立慈善机构的自律制度化,建立多元化的监督网络,成立慈善协会促进各慈善机构公信力提升。关键词:转会转型;慈善机构;公信力AbstractIn China the transition period,with the fast growth of the economy,the interests of the increasingly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rapid social change,,social disputes emerge in a large amount,social contr

3、adictions intensified。Charity contains a high moral and public welfare spirit,aid to vulnerable groups,to alleviate social contradictions has irreplaceable function,development charity industr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charity development is relative

4、ly lags behind,still can't satisf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nd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low,each face negative news emerged,lack of credibility has become China's charity development of a stumbling block。 4.1.2良好的监督与反馈机制114.2加拿大培育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对策124.1.2强调

5、司法渠道124.1.2加强监督管理124.3香港地区培育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对策124.3.1慈善机构内部的建设124.3.2慈善机构外部的监管 124.4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慈善机构培育公信力对大陆的启示135转型期培育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的路径145.1转型期发展我国慈善机构的路径135.1.1培育大众的慈善意识135.1.2加强和完善慈善机构建设135.1.3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145.2转型期培育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的路径155.2.1加强道法律建设和道德设规范155.2.2确立慈善机构的自律制度化155.2.3建立多元化的监督网络165.2.4成立慈善协会促进各慈善机构公信力提升17结论 19

6、致谢 20参考文献 211绪论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我国的慈善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慈善事业使得社会分配和资源重组,对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兼顾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相互交织,生产、生活和思想发生巨大转变。慈善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发展时期,如果说慈善事业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那么慈善机构则是慈善事业的载体,而公信力则是慈善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根本。故本文从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的现状入手,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借鉴境外外慈善机构培育公信力的实例

7、,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转型期培育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对策。 关于慈善机构,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 “慈善事业”,解释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为贫弱者提供金钱或者物品,是一项提供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其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做好事求善报,而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大美百科全书中“慈善事业”词条的解释是:“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提升了人类的福祉。”在我国法律中对“慈善机构”的定义是一个空白。那么,本文中认为用的&ldquo

8、;慈善机构”的是,根据相关条例成立的社会团体,官方、民间的慈善基金会和按照国家法律成立的民办慈善组织,他们共同特点都是非营利性的机构,作用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贫弱者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帮助,从事慈善活动。1.2.3公信力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单词Accountability,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质询。拆开公信力三字,公是公众,信是信任,力是力量,即解释为公众信任的力量。本文中所谈的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大众对慈善机构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是慈善机构的诚信度,其获得社会大众信任的能力。2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的现状2.1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发展的概况

9、2.1.1慈善机构发展初具规模上世纪末以来,在全国范围,慈善活动以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出现,进入了慈善机构发展的兴盛阶段。在我国可以将慈善机构分为三类,一是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成立的主要是官办民营性的慈善机构,这类机构运行良好,数量不是很多,代表性的有中国红十字会;二是按照基金管理条例规定建立的监事会和理事会,专业化程度高,影响较大,担任领导的多位政府或者国企领导,代表性的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三是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成立的慈善机构,以红十字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代表。 2.2.2缺乏一定独立性慈善机构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往往受到政府的政策影响较大,在社会生活中缺乏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

10、力,对于慈善机构的使命、价值、性质、目标等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独立性而不得不依靠政府,被视为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工具。导致其在大众中影响力不足,公信力不高。2.2.3与利益关系人信息不对称从捐款人角度来说,不知道作为捐款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不能有效的掌握资金运作,更不会作为利益人对慈善机构进行监督。从受益人角度来说,对慈善机构提供的服务没有发言权,两者都处于被动地位。 这些的现象主要是来自慈善机构在筹款过程中,监督机制缺乏,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没有公开清晰的账目报表,有的甚至出现幕后操作。3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3.1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3.1.1准入审批制度不

11、合理我国对慈善机构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这种模式使慈善机构在登记、注册和自身管理方面就反映了政府意志和选择。“分级登记,双重管理”的模式,即慈善机构受到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机关的双重监督,赋予了主管单位干涉慈善机构的权利,导致我国慈善机构官方运作色彩浓重。政府对慈善机构准入门槛较高,按照国务院2004年6月1日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八条,企业慈善基金会成立的条件如下:“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

12、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住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另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团成立要有合法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组织活动资金需要有10万元,地方性的组织活动资金要有3万元以上。 3.2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3.2.1缺乏合理有效内部机制随着我国慈善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其问题也逐渐凸显,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的由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康晓光,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冯利联合编著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2)于2月29日面世。慈善机构被指在行业自律方面,“口号响亮,行动疲软”。所谓自律措施,具有规范性

13、而没有惩罚性,也就是只是道德层面,而非法律和绩效层面,最终收效甚微,因此自律作为一项“软制度”效果同样无法保证。慈善机构的公共责任理念不强,一些机构只想获得政府、社会的支持,扩大自身的资金来源,对于资金的运行慈善项目却不关注。有些机构甚至假借公益的牌子而欺骗公众,为自己牟取私利。这些现象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大打折扣,甚至使得一些机构产生了营利倾向。在今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个被利用的慈善,中华学生爱眼工程是一个号称致力于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公益组织,自称已在全国上百个县捐赠3000万元物资。然而实际上爱眼工程所谓的捐赠不是钱和实物,而是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只能到加盟的眼镜店兑换镜片,爱心捐赠卡上每副价值360元的镜片,真实的价格只要30元。一个虚构的中华学生爱眼工程套着慈善面纱,在全国各地上演着一出出闹剧。 慈善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还表现在:一是缺乏专业技能的人才,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官僚现象严重,工作懒散,态度恶劣,对慈善的发展毫不关心,志愿者一般就是有大型活动广泛招募,活动结束后解散的模式;二是内部缺乏民主氛围,决策权往往只掌握在一两个人手里,放纵了贪污腐败现象。缺乏合理有效内部机制,严重的违背了非营利组织在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