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707534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88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88页
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88页
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288页
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288页
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2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固体和和液体基本性质(2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 气体固体和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8-1 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 8-2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8-3 理想气体的内能 8-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 8-5 范德瓦耳斯方程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8-6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8-7 固体的性质及晶体结构的一般概念 8-8 晶体中粒子的相互作用 8-9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和应用 8-10 液体和液晶的微观结构 8-11 液体的表面性质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8-1 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micro-model of ideal gas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2、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一、气体的分子状况 从气体动理论的观点看,一个包含大量分子的气体系 统中的分子具有以下特点: 1.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如果系统包含的物质的量是1 mol, 那么系统中的分子 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量 NA= 6.02213671023 mol-1。如 果所讨论的是氢气系统, 1 mol氢气的总质量是2.0 10- 3 kg,每个氢分子的质量则为3.3 10-27kg。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估计分子的体积。1mol水的体积约为 18 10-6 m3,每个分子占据的体积约为3.0 10-29m3, 一般认为液体中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

3、排列起来的,水分 子的体积与水分子所占据的体积的数量级相同。在气态 下分子的数密度比在液态下小得多,在标准状况(或称 标准状态,即温度为273.15K, 压强为101325 Pa)下, 饱和水蒸气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1/1000,即分子之间 的距离约为分子自身线度的10倍。这正是气体具有可压 缩性的原因。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布朗运动 1827年, 英國植物學家布朗(R. Brown, 1773-1858)用顯微 鏡觀察到水中的花粉, 發現花粉微粒不停地作不規則運動, 這種運動後來稱為“布朗運動 “。 有科學家認

4、為是一種生物現象, 也有人認為是雄性生命的特 性,亦有科學家認為是因加熱不均勻, 而在液體中形成對流 。 直到19世紀70年代, 才有科學家用液體分子的熱運動給予正 確的解釋。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1905年, 愛因斯坦和奧地利科學家斯莫路霍夫斯基 (M.von Smoluchowski)發表了對布朗運動的研究結 果。證明微粒的運動是由於液體粒子從四面八方對 他們的撞擊引起的,而且提出愛因斯坦公式 。 1908年, 法國物理學佩蘭 (J.B.Perrin, 1870-1942) 用實驗支持了愛因斯坦和斯莫路霍夫斯基對布朗運 動的理論解釋,而且由此求得亞佛加多羅常數值 (Avogr

5、ado constant) NA = 6.5 x 1023 7.2 x 1023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2. 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热运动之中 布朗运动(Brownian movement)。是分子热运动的间接证 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会发现这些 小颗粒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图 8-1画出了五个藤黄粉粒每隔20 s记录下来的位置变化。作布 朗运动的小颗粒称为布朗微粒。 布朗微粒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无规则热运动的液体分子的 撞击,由于颗粒很小,在每一瞬间这种撞击不一定都是平衡 的,布朗微粒就朝着撞击较弱的方向运动。可见,布朗运动 是液体分子作无规

6、则热运动的间接反映。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图 8-1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实验显示,无论液体还是气体,组成它们的分子都处 于永不停息的热运动之中。组成固体的微粒由于受到 彼此间的较大的束缚作用,一般只能在自己的平衡位 置附近作热振动。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3. 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进行着频繁碰撞 布朗微粒的运动实际上是液体和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缩影 ,我们可以由布朗微粒的运动推知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情 景:在热运动过程中,气体系统中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 容器器壁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碰撞,每个分

7、子的运动速率 和运动方向都在不断地、突然地发生变化;对于任一特 定的分子而言,它总是沿着曲折的路径在运动,在路径 的每一个折点上,它与一个或多个分子发生了碰撞,或 与器壁上的固体分子发生了碰撞。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设想一个具有特定动量的分子进入气体系统中,由于 碰撞,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分子的动量将分配给系统 中每一个分子,并将分配到空间各个方向上去。由此 可见,碰撞引起系统中动量的均匀化。同样,由于碰 撞还将引起系统中分子能量的均匀化、分子密度的均 匀化、分子种类的均匀化等。与此相应,系统表现了 一系列宏观性质的均匀化。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4. 分子之间存在分子

8、力作用 由于分子力的复杂性,通常采用某种简化模型来处理。 一种常用的模型是假设分子具有球对称性,并近似地用 一个半经验公式来表示 F= l/ r s g/ r t (s t) , (8-1) 式中r是两个分子中心的距离, l 、g、s和t都为正数,可 由实验确定。式中第一项为正值,表示斥力,第二项为 负值,表示引力。由于s和t的数值都比较大(例如,对于 非极性分子s = 13,t = 7 ),所以分子力的大小随分子间 距的增大而急剧减小。一般认为分子力具有一定的有效 作用距离,当分子间距大于这个距离时,分子力可以忽 略,这个有效作用距离称为分子力作用半径。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我

9、们把式(8-1)所描述的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 用图8-2表示,图中r0为分子中心的平衡距离,即当两 个分子中心相距r0时,每个分子所受到的斥力和引力正 好相平衡。当两个分子中心距离r r0时,分子间表现 为引力作用, 并且随着r的增大引力逐渐趋于零;当两个 分子中心距离r t,所以斥力的有效作用距 离比引力的有效作用距离小得多。反映在图8-2中, 只有当r mu1, 如图8-14所示。由于热运动,下气层中的分子携带较小 的定向运动动量mu1,通过接触面DS迁移到上气层中。 又由于分子间的碰撞,定向运动动量被均匀化,所以上 气层中定向运动动量减小。与此同时,上气层中的分子 携带较大的定向运

10、动动量mu2,通过接触面DS迁移到下 气层中,使下气层中定向运动动量增大。这种分子定向 运动动量均匀化的过程,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两气层之间 相互作用的黏力。所以,黏性(Viscous )现象是气体 分子定向运动动量输运的宏观表现。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图8-14 z u2u1 z0 u1 S O y x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下面先讨论在dt时间内两气层通过DS面交换的分子数, 再讨论分子穿越DS所输运的定向运动动量。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在接触面 DS上侧的气层中,在dt时间内能够穿越 DS面 到达下侧气层的分子数,是处于图8-15所示的以DS为底 、以

11、vdt为高的柱体内的一部分分子。如果系统内单位体 积的分子数为n,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单位体积内的n个 分子,由于热运动,在dt时间内全部离去,与此同时, 相同数目的分子由该立方体以外的空间进入该立方体。 这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比其他面特殊 ,所以通过单位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进入或离去的分子 数都是n/6。于是,在dt时间内,穿越 DS面由上侧气层 到达下侧气层的分子数应为 dN=( n/6 ) DS vdt =nDS vdt /6 同理,在dt时间内,穿越DS面由下侧气层到达上侧气层 的分子数,也必定等于dN。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图

12、8-15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交换引起定向运动动量的迁移。上、下气层 通过接触面 DS所迁移的定向运动动量的大小为 dp=(mn2mu1)dN =nmn(u2 u1 ) DSdt/6 因为气体定向流动的速率沿 z方向递增,所以实际 上dp是沿z轴的负方向由上侧气层通过DS面输运到 下气层的定向运动动量,应该写为 . dp = nmn(u2 u1 ) DSdt/6 (8- 56)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处于DS面下侧气层中将要交换的分子,在穿越 DS面以前 最后一次碰撞的位置上定向运动速率为u1,那么最后一 次被碰撞的位置应该在何处?显然,对于每一个即将穿 越 D

13、S面的分子来说,所处位置是不同的, 但不管多么不 同,通过最后一次碰撞它们都一定穿越 DS面到达上气层 中去。所以平均地说,可以认为它们是处于 DS面以下并 与 DS面相距一个平均自由程的地方,即处于z0l处。 在 DS面上侧气层中将要交换的分子,在穿越DS面以前最 后一次碰撞的位置上定向运动速率为u2, 同样可以认为这 些分子是处于DS面以上并与DS面相距一个平均自由程的 地方,即处于z0+ l处,所以 u2u1 =(du/dz)z0(z0+ l)(z0l) =2l (du/dz)z0 . (8- 57)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将式(8-57)代入式(8-56),得 dp = n

14、mn l du/dz)z0 DSdt/3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以DS相隔的两层气体层之间的黏力为 f=dp/dt = - nmnl (du/dz)z0 DS /3 = - rnl (du/dz)z0 DS /3, (8-58 ) 式中r= nm,是气体的密度。将式(8-58)与式(8-55 )相比较,可以得到气体的黏度h与分子微观量平均值 、 等之间的关系 h = rnl/3 . (8- 59) 上式表示,气体的黏度h取决于系统中单位体积的分子 数n、分子的质量m、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n和平均自 由程l,而这些量都是由气体自身性质和所处状态决定 的。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

15、性质 由公式(8-59)可以得到所气体的黏度与压强无关的 重要结论。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三、热传导 图 8-16 Z T2T1 z0 S dQ O y x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当气体系统中温度不均匀时,热量将会从高温处传到低 温处, 这就是热传导(Thermal Conduction )过程。假设 温度沿z方向逐渐升高, 即沿z方向存在温度梯度 。在z0处 取一截面DS垂直于z轴,热量将通过 DS面从上部传到下 部,如图8-16中箭头所示。若以dQ表示在dt时间内通过 DS面沿z轴正方向传递的热量,则存在下面的宏观规律 dQ= - k(dT/dz)z0 DSdt , (8- 60) 式中 表示在z0处的温度梯度,比例系数k称为气体的热导 率(thermal conductivity ),它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和所处 的状态。式中负号表示热量沿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即 沿z轴负方向传递, 如图8-16中箭头所示。 第八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从气体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的高低就是分子热运动平 均动能的大小,热传导过程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输运 的宏观表现。我们可以用与黏性现象相似的方法分析热 传导过程,并能得到气体的热导率k与微观量平均值 、 等之间的关系 k =rnl kcv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