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07261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效果及问题研究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它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一是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农业的发展

2、促进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地结合; 二是有利于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使农业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宽,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地发展,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三是有利于从我国国情出发,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生态农业已在中国各地蓬勃发展。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省区之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模式多、效益佳的特点。本文拟对广西生态农业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以期为推动广西

3、生态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1 历程1 1 第一阶段 ( 19491977 年) : 群众自发,实践摸索19491977 年,广西生态农业处于“群众自发,实践摸索”的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并没有“生态农业”这一名词、概念,但生态农业的模式和技术却在广西各地的生产实践中广泛存在,广西农民在实践中探索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广西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主要有: ( 1) 农作物间、混、套作和复种多熟,如春玉米/大豆( /: 套作、套种或套播) 、早( 中)玉米/黄豆、早( 中) 玉米-秋红薯( -: 接茬复种) 、春玉米-秋花生,等等; ( 2) 绿肥、豆科作物养地,

4、如种植冬季绿肥紫云英,种植豆科作物蚕豆、豌豆、大豆、绿豆等,以达到生物固氮、培肥地力的目的; ( 3) 农家肥、有机肥还田,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鸡粪鸭屎、瓜皮果壳等“废物”施入农田,既净化了环境,又培肥了土壤。这一阶段的广西生态农业,多以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循环再生、地力改善提升等为主要特征,是“原质原味”的“原始型”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1 2 第二阶段 ( 19781991 年) : 模式创新,高产高效从 1978 年开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广西与全国各地一样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土地生产经营权、产品处置和产品收益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的创造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农

5、民在增加农业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模式,使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由之前的长期“数量不足”、“产品短缺”,一跃变成“数量充足”、“产品剩余”。从 1983 年开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开展“万元田”、“吨粮田”、“吨糖田”、“菜蓝子工程”等生态农业模式创新与示范建设工程,走出了一条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贸、工、农全面发展”的生态农业新路子,取得了农业的高产高效。19831986 年,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先后在贺县、全州、梧州市、兴安等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与此同时,不少地、市、县也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点。从 1978 年至 1991 年,广西

6、各地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 ( 1) 农-林-牧-渔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来宾县格兰村就是这样一个生态农业模式的典型。该村的做法是: 山头种松树,山腰种油茶或杉树,山脚种果树,河沟边种竹子,平川种农作物、养猪、养牛,水库养鱼。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2) 建立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模式。这是全自治区普遍推广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贺县的黄屋寨、岑溪县的荔枝村、忻城县的加猛村、横县的曹村、阳朔县的龙岩门村,南宁市的石埠、鹿寨县的六往村、浪村等示范点和兴安生态示范县开始建设的生态村都属于这种类型。( 3) 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农业模式。梧州地区在贺县、岑溪、富川、钟山建立了稻鱼共生系

7、统 666 67 hm2,取得了显着的效益。据调查,鱼平均每 667m2收入 204 3 元,稻谷平均产量 528 kg/666 7m2,比不养鱼的稻田( CK) 增加45 kg /666 7m2。( 4) 农田多层次立体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全州县刘家村生态农业示范点属于这种模式。其具体做法是: 在一块田内开沟,沟内养鱼,沟边搭棚种瓜遮荫,棚底搭架养鸭,鸭粪喂鱼,沟梗上种小白菜、茄子等。1986 年该村一刘姓农户在 0 22hm2田里种菜、养鱼、养鸭,全年收入在3100 元以上,平均每亩收入近千元。( 5) 瓜菜基鱼塘的生态模式。贺县黄屋寨 1985 年开始进行示范,在 0 07 hm2( 1

8、 亩) 鱼塘里按上中下放养各种鱼类,水面上放养水浮莲、水葫芦,供鱼和猪食用,塘基上种瓜类和叶菜,鱼塘周围搭上瓜棚,为鱼塘遮荫防署,塘泥作瓜菜基肥,在塘上面养鸭,鸭粪喂鱼。1986 年全年共收入 2100 元。( 6) 草猪禽鱼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梧州市长地村7 33 hm2鱼塘由22 户农户承包,承包者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塘基上种牧草,在塘基上盖猪舍、鸭舍和鸡舍,利用部分牧草通过猪、鸭、鸡腹后再喂鱼,部分牧草直接喂鱼。22 户农户共在鱼塘上养猪 256 头,养鸭鸡近千只,达到了“猪大、禽多、鱼肥”之效果。据测定和统计,鱼塘产量 500 多 kg/666 7m2,平均每 666 7m2鱼塘养猪两头以上

9、,22 户每户这两年纯收入 70009000 元。1 3 第三阶段 ( 19922002 年) : 政府推动,全面推广1 3 1 政府推动生态农业建设1997 年 10 月 2526 日,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召开全区生态农业现场会,总结、推广恭城瑶族自治县以沼气为主体的农村能源建设及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模式,动员全区努力开创广西生态农业建设的新局面。随即,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实施生态农业“152 工程”,该工程明确规定,在 19982002 年,全自治区建设 100 个“恭城模式”的生态村、50 个生态乡和 20 个生态县。工程建设要求以恭城瑶族自治县创造的“养殖

10、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即“恭城模式”为样板,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1998 年 8 月,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发199849 号”文,印发“152 工程”的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和各地、市、县采取措施贯彻落实。1 3 2 在政府推动下,广西生态农业全面发展,成效显着( 1) 全面开展生态农业试点。1994 年,广西全区生态农业试点村 300 多个,试点总面积达到 3 34万 hm2,试点农户 14 5 万户。至 2001 年底,广西自治区生态农业试点达到 400 个,生态农业试点县 8个,生态农业试点总面积达到 10 万 hm2,同时,全

11、面启动了以培肥改土、提高土地产出率为重点的“沃土工程”。( 2) 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1999 年,广西冬种绿肥面积超过 40 万 hm2,推广秸秆还田126 33 万 hm2,制作农家肥达4100 万 t。广西还充分利用 646 67 万 hm2( 9700 万亩) 可利用草地和年产 3000 万 t 的农作物秸秆,积极推广种草养畜,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示范项目,促进了草食畜禽的发展。至 1999 年底,全区完成种草改草 1 67 万 hm2( 25 万亩) ,建立秸秆养畜示范县 29个。这些大大促进了广西生态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 以生态农业建设带动文明

12、新村建设广西各地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全自治区掀起了生态农业建设热潮,尤其是在沼气池建设、沼气综合利用、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各地将生态农业建设和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实行改猪牛栏、改厨房、改水、改灶、改路等“五改”措施,农民的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有所改观,涌现出一批初具现代文明特征的新村,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天堂村、兴安县的大凸村和黄至坝村、全州县的杜家府村、横县的笔木脚村、枊城县的石脚村、大新县的新光村、桂平市的大蓝坪村等。1 3 3 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着如上所述,这一阶段广西各地全面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模式。到 1999年,全区新建沼气池 20 8 万座,

13、大化、武鸣两个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通过国家验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1 4 第四阶段( 2003 年至今) : 模式优化,提质增效从 2003 年开始,广西生态农业发展进入“模式优化,提质增效”阶段。1 4 1 多样化根据粗略统计,2003 年至今,广西生态农业各种大、小模式至少有 100 余种,其中常见的、较为典型的、且推广面积较大的模式至少有 2030 种,如:( 1) “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模式; ( 2) “猪+沼+果+灯+鱼+捕食蟎+生物有机肥”模式; ( 3) “猪+沼+菜+灯+鱼+黄板”模式; ( 4) “稻( 免耕抛秧) +灯+鱼”模式; ( 5) 以“观农景、品特色、

14、农家乐、风情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等等。截止 2009 年,广西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 355 3 万座,沼气入户率达 44 4%,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面积居全国首位。1 4 2 高效化( 1) 节肥高效20052010 年,广西推广“节肥型生态农业模式”累计 1300 多万 hm2,实际减少化肥施用量 37 41万 t( 折纯量) ,相当于节约燃煤 1040 万 t、减少 CO2排放量 3100 多万 t,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2) 减药高效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生态减灾、绿色防控”生态农业技术,在过去 5 年( 20052010 年) 广西累计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 11 26

15、万台、害蛾诱捕器178 26 万个、生态粘虫板 145 万片、植保“三诱”( 光诱、色诱、性诱) 技术应用面积 180 多万 hm2,节支增收 20 亿元以上,减少杀虫剂折纯量超过4000 t,大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3) 废物高效利用据初步统计,仅 2010 年冬至 2011 年春,广西宜州市已利用桑枝生产秀珍菇 3500 万棒,产菇 1400万 t,产值达 1400 多万元,全市菇农人均收入超过2800 元。目前,桑枝综合循环利用种菇已成为宜州市菇农冬种增收的一大亮点。( 4) 高效观光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着根据广西农业厅的有关资料,到 2008 年全区共有农业生态旅游园 251 个,农家乐旅游 648 个,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34 个,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114 个,国家森林公园 20 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21个,市县级森林公园 6 个。2008 年全年广西全区农业生态旅游点共接待游客 1350 万人次。1 4 3 优质化由于推广应用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了从 2003 年的全国末位到目前( 2011 年) 先进行列的飞跃,全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达 96%以上。2 成效2 1 增加产量( 1) 广度挖掘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