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06868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名篇指路(二)主讲教师:涂洁 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主要考点梳理现代文阅读题目基本类型:归纳题、含义题、作用题、思路题。金题精讲题一: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

2、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使大家感

3、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陶渊明成了热门。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

4、,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意境,可以看成陶渊明整体风范的代表。但是王安石最推崇的却是前面四句,认为“奇绝不可及”,或许就是因为这几句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人生哲理:在热闹的“人境”也能找到安静,关键就在于“心远”。正是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什么意味?只可感受,不能细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哲理玄言诗的痕迹

5、。陶渊明让哲理入境,让玄言具象,大大地超越了魏晋名士。但是,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取材于余秋雨同题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

6、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3、文中引用陶渊明的饮酒和形影神赠答诗,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题二:新年拉开雪幕的一瞬间陈染2006年最后一天的早晨时,忽然间大雪茫茫,浑然一片。我隔窗向外眺望,柔软的白雪作为这一年的终结,拉上了静悄悄的帷幕。大雪的后面,是一片阔大无际的空无。我站立窗前良久,转了转疼痛的脖颈,颈椎立刻发出轻微的咔咔声。这疼痛已经持续绵延多日了,我无法

7、写作,无法长时间坐着注视书本和电脑。这莽天阔地之间的帷幕,使我忽然感到该给自己告一个段落,也该和自己谈一谈了。一直以来,我心里总像有什么急事要赶,但它是什么,我似乎并不清楚。在家里时,我急着出去,出去了又急着回来。长久以来,我被那模糊不清的什么事物剥夺了,心不在焉,神不守舍,即使在轻松的聚会上也好像有什么事在脑子里抹也抹不掉,即使到了我喜爱的商城,琳琅满目的物品在我的顾盼间,也分明有一种讲不清楚的什么在我的视线后边隐藏着。特别是,为了生活,我常常费尽力气地给自己设定理由,说服自己遵循某种人际规则,即使我是如此地厌恶某些事物,但我总是做得恍恍惚惚、磕磕绊绊,费了很大力气却依然没有别人做得好。从现

8、实生活某种实惠的角度而言,我不能算是成功的。那个经常占据我的是什么呢?难道我真的有什么急事吗?我为何要被它左右?现在想来,在生活中,我经常会冒出一些想法,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常常使我神游事外,目光游离,显现出一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样子。糟糕的是,我急于把它们写出来,落在纸页上,好像唯有如此,生活的痕迹才能确确凿凿地留下来,生活本身也才确确实实地经过了,好像那些字本身才是生活。可是,很多时候,我却不能把它们付诸文字。从窗口望出去,一个年轻的红衣女人从对面白雪覆盖的童话般的楼洞里走出来,她抬头看看天空大片的雪花,有点束手无策、踟蹰犹疑的样子,雪花立刻吞没了她帽子的红色或者粉色,她仰着头,往她刚刚走

9、出来的那幢楼的一个窗口眺望。一会儿,一个高大的男人匆匆从楼里奔出,过来牵住她的手,两个人相倚着往外边白皑皑的街道走去又一个老妇人披着深色的披肩,提着菜篮,蹒跚着从我的视线中走过去,她面朝着被雪片切碎的斑驳的阳光,脸上镶嵌着金色的皱纹。她的篮子里装满红红绿绿鲜脆欲滴的瓜果菜蔬、装满她结结实实的日子以及她沉甸甸的辛苦也许,她们这一生,什么也不曾书写过。写下来有那么重要吗?追问探究有那么重要吗?问题正是缘于此吧。很多时候,我把思考生活当作了生活,清理生活的时间剥夺了生活本身的时间。我在想,那些若隐若现躲在我的目光后面的文字是什么呢?从外表上看,它们是一本本书,是追问和探究;可实际上,那些清晰的墨迹,

10、那些零乱的片段,它们算不上什么,他们永远抵不过生活本身的强大。而且,真实的事物写不写出来都存在于那里,意义本身也存在于那里。在这新年雪幕拉开的一瞬间,伴随着颈椎发出的疼痛的咔咔声,我忽然决定,不要再让那些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般的文字捆缚在身上吧!有一件事我必须立刻让自己明确下来,那就是:我要和正在写作中的僻室笔记长久地、心平气和地相处下去没有时间的捷径,没有身体本钱的捷径,更没有任何意义的捷径,可以囫囵而就,急切成章。我伫立在岁末的窗前,漫舞的雪花使我失神滑落一个一闪之念:让我把它当作一个珍爱的人,耐心地、长久地相处下去,彼此守候。只是因为,生活本身的意义,比探究生活意义的意义,更为重要。1、下列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岁末的一场大雪如同拉上了帷幕,成为一年的终结,引发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与反思。B因为“心里总像有什么急事要赶”,作者做事总是恍恍惚惚、磕磕绊绊,没有别人做得好。C作者急于要把头脑中冒出的想法写下来,是因为只有付诸文字,生活才确确实实地经过了。D作为一名作家,作者认为思考生活并不等同于生活,清理生活也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内容。E漫舞的雪花使作者领悟了生活和写作的真谛,作者决定要把它当作珍爱的人长久相处下去。2、文章第三段说“一直以来,我心里总像有什么急事要赶”,这“急事”指的是什么?3、文中刻画的“年轻的红衣女人”和“老妇人”两个形象具有什么相同的特点?作者

12、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5分)4、文章结尾部分,作者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没有时间的捷径,没有身体本钱的捷径,更没有什么意义的捷径,可以囫囵而就,急切成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题三:榕树,生命进行曲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13、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

14、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

15、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