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道教文化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1706025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俗道教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民俗道教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民俗道教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民俗道教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俗道教文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俗道教文化 道教以自身悠久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信仰仪轨等影响着我国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民俗在历史的发展中留有道教的影子二者也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古代许多文人的笔记小说都对民俗中的道教因素有过记载比如: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清代潘荣升的帝京岁时纪胜、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等其中都阐明了道教对民俗的影响道教对民俗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间节日、民间神信仰、禁忌、祈求等方面 民间节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春节是这样说的:“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于子初焚香接神燃爆以致敬”这其中的“焚香接神”就是受道教的影响除春节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阳(端午)、中秋、重阳等也

2、受道教之影响 以端午节为例其来源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辟说等最主要的还是以纪念屈原说为主道教奉屈原为神“五月朔家家悬硃符”天师府更是“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硃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贴之中门以辟祟恶” 端午节在完成从单纯信仰仪轨向纪念屈原的转变过程中形成各种具有不同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习俗规范比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在川西等地流传的“打李子”风俗则增加了去病强身、孕育子女的功能 民间神信仰民间神灵众多这些神灵有些既是民间世俗神又是道教中的神仙比如财神、八仙、碧霞元君、药王、关帝等其中财神作为主管财富的神明被民间普

3、遍供奉关于财神的传说和种类在民间有许多说法在此列举说明 道教奉“正一玄坛大元帅”赵公明为财神其传说较早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说上帝差遣3个将军督鬼下凡间取人命3个将军督鬼里就有赵公明此时他还只是取人性命的冥神隋唐时期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赵公明正式被封为正一玄坛大元帅真正具有了财神的职能 此外还有五显财神、财帛星君、关公以及公正无心的纣王叔比干、生财有道的陶朱公范蠡、撒钱济贫的准财神刘海蟾等在财神分类中也有把比干、范蠡归为文财神赵公明归为武财神的说法 禁忌民间过年有挂桃符、贴门神和祭灶的习俗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说:在上古时有神荼、郁垒两兄弟善于抓鬼于是民间就在每年过年时于大门的左右两侧各挂长

4、约七八寸、宽约一寸余的桃木板上画这两兄弟的神像以驱鬼辟邪即所谓“桃符”东汉以来又出现了在“桃符”上直接书写“元亨利贞”等表示吉祥如意词句的形式名曰“题桃符”唐太宗以后道教奉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挂桃符和贴门神是道教“符”的一种转化形式体现了民众驱邪辟恶的心理需求 而祭灶则更能反映出民众通过对道教神灶王的祭祀以求达到保佑全家、上天言好事的功效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熟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这体现了民间祭灶的生动场景燕京岁时记中有更加具体的描述:“民间祭灶唯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

5、豆者所以祀神马也祭毕之后将神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至除夕接神时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极多俗谓之小年”这样大肆地讨好灶王用糖瓜粘住他老人家的嘴为的就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祈求与其他方面相比民间祈求的范围更宽泛内容也更多有求雨、祈晴、祈福、祈丰收等民众参与性很强的活动这些活动中许多祈求形式都和道教科仪类似有些活动甚至就是由道士主持的 道教是我国自发孕育的本土宗教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根柢全在道教”当代道教不再只将视域局限在宗教信仰和神学研究上而是开始积极寻求更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宗教文化因素特别是用人文学科术语阐释宗教教义让更多的道教文化合理因素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民俗这一中介让道教文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点带面重新审视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