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05716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极射线管(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阴极射线管(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阴极射线管(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阴极射线管(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阴极射线管(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极射线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极射线管(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阴极射线管 第二组 阴极射线管 1.阴极射线管的历史 2.阴极射线管的原理 3.CRT显示器 4.CRT的优缺点 5.CRT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6.总结 目录 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Crookes) 阴极射线管的历史 菲利普莱纳德 (Philipp Eduard Anton von Lnrd) 证明了阴极射线有某些化学效应,例如使 照相底片感光、使空气变成臭氧、使气体 电离导电等等。还发现射线在气体中散射 ,散射随气体的密度而增加;射线对不同 物体的穿透本领不同,吸收率和物体密度 有直接的关系。勒纳证明了阴极射线即使 在真空中也带负电,还发现阴极射线有不 同的类型,它们在磁场中偏转的程度

2、不同 。 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阴极射线管的历史 阴极射线管的历史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 ) Eq=Bqv Bqv=mv2/r or Eq=mv2/r 氢原子的荷质比值大1700倍 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康拉德伦琴 Wilhelm Rntgen 1895年11月8日,阴极射线的研究,伦琴把玻璃管 用黑纸紧紧地蒙上,通电后阴极射线发出的光被遮 住了,氰化铂钡却依然发亮。断电时就不见了,伦 琴用10张黑纸包着玻璃管或以铝板把玻璃管和荧光 屏隔开,荧光屏仍亮着;把厚铅板夹在里面试试, 亮光突然消失,铅板一拿开,又重新发亮。

3、伦琴把 手插进去一看,在荧光屏上模模糊糊有手骨的形象 ,手的轮廓也隐约可见,由于这是一种性质不明的 新射线,就姑且称为“X线”。 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第一位物理学奖金获得者 阴极射线管的历史 阴极射线管的历史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 (Karl Ferdinand Braun) 阴极射线管的原理 1、基本概念 阴极射线管CRT:它是可以发出射线,将电信号转变成光学图像的一类电 子束管,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管壳构成。 阴极射线管的原理 2、工作原理 阴极射线管由玻璃制作,在真空排气时密封,加热时 高速的电子束由电子枪发出,经过磁偏转系统就会到 达荧光屏的特定位置。由于荧光物质在高速

4、电子的轰 击下会发生电子跃迁,即电子吸收到能量从低能态变 为高能态。由于高能态很不稳定,在很短的时间内荧 光物质的电子会从高能态重新回到低能态,这时将发 出荧光,屏幕上的那一点就会亮了。 CRT显示器 1、基本概念 CRT显示器学名为“阴极射线显像管”,是一种使用阴极 射线管的显示器。主要由电子枪、加速系统、聚焦系统、 偏转系统、荧光屏及玻璃外壳。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 之一。 CRT显示器 电子枪 l阴极:由灯丝加热发射电子。 l控制栅 a).加上负电压后,能够控制通过其中小孔的电子束的强弱 b).通过调节负电压的高低来控制电子数量 c).即可控制屏幕上相应点的亮度 CRT显示器 聚焦系统:

5、通过电场和磁场控制电子束变细,保证亮点足够小 ,提高分辨率 加速系统:加正的高压电(几万伏)使电子束高速运动 偏转系统:控制静电场或磁场,使电子束产生偏转,最大偏转 角是衡量系统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显示器的长短与此有关。 荧光屏:电子束轰击时发出光辉。 CRT显示器 2、CRT的工作原理 由阴极放出的电子通过控制栅极后变成电子束,该 电子束在聚焦系统的作用下进一步聚焦,形成很细 的束,然后在超高压电场(通常为1500020000V) 的加速下轰击屏幕表面的荧光体从而发光。 阴 极 控 制 栅 极 聚 焦 系 统 偏 转 系 统 加 速 电 场 荧 光 屏 电 子 电 子 束 聚 焦 方 向 轰

6、 击 CRT显示器 3、CRT的分类 CRT可以分为单色CRT和彩色CRT两类 p 单色CRT只有单一的电子枪,仅能产生黑白两种 颜色。它的主要用途是在电视机中显示图像,以 及在工业控制设备中用作监视器。 CRT显示器 p 彩色CRT电子枪中设有三个阴极,分别发射电子 束,主要采用荫罩型结构,通过红(R)、绿(G)、 蓝(B)三原色组合产生彩色视觉效果 荫罩:为了防止每个电 子束轰击另外两个颜色 的荧光体,在荧光面内 侧设的选色电极 CRT显示器 R B G R B G R B G R B G 电子枪 静态聚焦面 荫罩 荧光体 屏幕玻璃 Sg q PS PM L 式中: 为荫罩与荧光屏 的距离

7、; 为孔距放大率 ; 为从电子枪到荧光面 的距离; 为电子枪的束 间距; 为电子束排列方 向的荫罩孔距; 为电子 束排列方向的荧光屏上同 一色荧光体的点间距。 荫罩与荧光屏的距离可根据几何关系由下式确定 : CRT显示器 4、CRT的性能及表征 p 余辉时间:持续发光时间,电子束离开某点后,该点 的亮度值衰减到初始值 余辉时间长于0.1s的称为长余辉发光;介于0.1s至0.001s 的称为中余辉发光;短于0.001s的称为短余辉发光 p 刷新(Refresh):要保持显示一幅稳定的画面,必须不 断地发射电子束 p 刷新频率:每秒钟重绘屏幕的次数 某种CRT产生稳定图像所需要的最小刷新频率 =1

8、秒/荧光物质的持续发光时间 (例如)=1000/40=25Hz CRT显示器 p 分辨率(Resolution):CRT在水平或竖直方向单位长 度上能识别的最大像素个数,单位通常为dpi(dots per inch)。 在假定屏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也可用整个屏幕所能 容纳的像素个数描述 如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等等 p 像素(Pixel):构成屏幕(图像)的最小元素 p 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是指每瓦电功率能获得 多大的发光强度 CRT显示器 屏幕的亮度取决于荧光粉的发光效率、余辉时间 及电子束轰击的功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欲增大亮度可以加大 电流密度和

9、电压。两者中以提高电压更 为有效。 CRT的优点 CRT最大的优势是性价比很高,即在相对低的价格下获得所必 需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而且,可以进行大画面高密度显示。 彩色CRT与单色CRT在装置的布局上无本质变化,可进行无级 辉度调节的全色显示。特别是CRT采用电子束扫描方式,与其 他电子显示采用矩阵阵列的扫描方式不同,所需要的驱动电极 数极少。 CRT的优点 在辉度、对比度指标上,与其他显示器相比,CRT也处于有利 地位。显示亮度可以任意调节。而且,从电视机用CRT、超高 密度显示用CRT到分析观测CRT,均可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自由 设计,从而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1、耗电量大 2、尺寸大,重量大

10、CRT的缺点 CRT显示器CRT显示器与LCD显示器对比 3、无法制造较大面积的显示屏 技术上的困难:较大真空玻璃外壳容易破裂 显示面积较大时,扫描频率降低,无法显示运动影 像 4、受电磁场影响,容易发生线性失真 5、存在辐射,影响使用者身体健康 CRT的缺点 CRT画面失真 电视用CRT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大型化,此外设计和 采用先进的电子枪、通过管面处理提高对比度、采用 纯平、超平显示屏、缩短CRT的长度、降低CRT的功 耗等,目前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目前计算机显示器的CRT已慢慢被液晶显示器所代 替。 随着银行自动取款机的普及,CRT作为金融终端的应 用增加很快,这种用途对图像分

11、辨率无过高要求。 CRT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飞机、汽车、轮船等搭载的CRT可以向操纵者提供各种 信息,显示的信息量大。在这些应用中,与一般的室内 应用相比,工作条件比较苛刻,对防振、防尘、防潮、 耐热、抗干扰等有更严格的要求。 医疗检测设备等用CRT,将提供诊断的依据,所以对 CRT的辉度、解像度、灰度等级及对比度等都有十分严 格的要求。 用CRT对超高速现象的观测一直是人们研究开发的重点 之一。通过配套电路与之配合,目前的示波器已能适应 GHz信号的观测,部分产品已实现彩色化。 CRT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结 从汤姆逊发现电子到琴伦发现x射线再到布朗管的出现,很少有一种 高科技能像它一样与我们生活如此密切。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 发展以及消亡的规律,CRT的消亡是必然的,但至少不会是现在。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