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705394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精选多 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银行稽核中心的工作体会 “这是一支由清一色女子组成的杂牌军”。在稽核中心时,我常常这样自嘲。现在,虽然离开了,我还依然这样戏称,因为那时中心大部分人员由基层机构抽调上来,但他们都努力地工作着,快乐地工作着。缘何?因为这里有一个令人奋进的环境,催人向上的氛围。 挖掘个人潜能,建立激励机制 这里虽然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能在这里上班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稽核中心需要的是一些不仅业务精通,勤奋工作,又能为建行守住一道防线,更能为一线临柜人员起到培训指导的作用,亮起一盏红灯的人。人员不断轮换,稽核质量还得提高,稽核速度又要加快成了稽核管理中的一个难点。稽核中心以人为本,制定系列考核办法,完善细

2、化多项规章制度。调动大家稽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引导大家发现问题,使其透过表面问题看基层网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堵截漏洞,并将其作为评比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同时针对每个营业机构业务量大小,会计主管及临柜人员业务素质高低合理搭配稽核人员,使稽核人员在制约与创新间,发挥最大潜能,寻找服务支点。 立足本职岗位,追求服务更好 稽核中心的每个岗位都是风险高,责任大的岗位。审清一本票据业务,需要静下心来。而每个营业机构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业务形形色色,林林种种。一伙娘子军,一个特殊的群体,每时每刻接受着检验,经历着考试。有的临柜人员凭经验办手续,开销户时客户提供的资料不全有之;凭证使用过期的也有

3、之;还有的办业务启动的交易不对。更有前台经办人员不断打电话咨询业务如何办?一个稽核人员倘若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回答不了前台咨询的问题,会感到汗颜无比。清一色的女兵们在主任的领导下自加压力,认真学习一切新业务、新知识,弄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前台的每个环节的安全运营。稽核中,大家关注着每个细节,集思广益、相互协商,从表面呈现的问题,看其实质。如:一些利息凭证装订顺序不对,可以挖掘出科目核算错误,利息没及时入帐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将稽核从后台延伸到前台,再将触角触及到远方的客户。如某柜员误将电汇多汇出数万元到外地,对方长达十几天没有退回,形成挂帐,稽核中心发现后及时电话查询,并发预警通知书,紧密

4、关注此事,直至款项安全划回,才松了一口气。 发扬团队精神,奉献微薄之力 在这个团队里充满着团结互助的气氛,一人有事大家相帮。一个人弄不明白的问题,其他人一定积极查资料 ,找依据,直至弄清是非曲直。遇到疑难问题,主任总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谁家有事总会有稽核中心派代表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当一本本凭证装订从混乱无序到井井有条时,当一个个印章从颠三倒四模糊不清,到工整清晰时,当操作程序不规范到一点点规范时,每一个稽核员由衷地高兴。因为这一切浸透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 这是一伙有心魔的人,崇尚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人。每个人创新工作,有序竟争,不浪费一根绳,一张纸,一个笔芯迸发出团体的活力。这是一

5、伙遵纪守法,爱行如家的人,即使远离机关,也不曾忘确责任,自由放任的人。这又是一伙幸运的人,市分行行长多次来中心视察,问寒问暖,指导工作,有如此务实敬业的带头人,有美好远景的召唤,他们能不尽心尽力地工作? 稽核中心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更是一个责任重大需全心付出的地方。在稽核中心的日子,是令人难忘的日子,每每想起便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篇:银行稽核部稽核监督工作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银行稽核部稽核监督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由haoword,com小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先套用葛优在一部贺岁电影中的经典台词:20xx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一年,我和我的团队,秉乘李总简约睿智、高屋建翎式的行事

6、风范,直接在吴总严谨务实、追求卓越管理风格的领导下,不断汲取着魏总、默总等老领导的业务经验,不断向工行的老师们请教和探讨,在内外部检查问题督改等方面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划上了一个比较圆句号。下面,我简要对20xx年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主要业务开展 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20xx年是个上会报告年,20xx年是个开拓创新年,20xx年是个制度规范年。 (一)20xx年是个上会报告年 随着稽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感觉稽核部的角色定位被行领导不断地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20xx年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需要稽核部上会的综合材料越来越多了。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年初的董事会开始,由我室或我本人参与撰写的各类

7、董事会、行长办公会、经营分析会,或向行长单独汇报的会议综合性材料就多达10项次13份报告,平均每个月1份多,仅正文及附件总字数约13万余字,至于为写成这13万字所需要读的基础材料更是数量巨大。 稽核部年度工作计划,计划合计13543字,附件4532字,汇总分析量214065字,分为简约版和详细版,上了2次行长办公会并通过。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年年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20149字,分为汇报版、报告版和说明,董事会通过。 华夏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审计报告,8678字,分为汇报版、报告版和说明,董事会通过。 华夏银行关联交易审计报告,董事会通过。 2014年1季度稽核监督报告,正文6284字

8、,附件38435字,行长办公会汇报。 2014年1季度内外部检查问题整改情况报告,10583字,由李总作为部分内容向吴行长汇报。 2014年上半年稽核监督分析报告,正文6885字,数易其稿,同时制作ppt,上半年经营分析会上宣讲,行领导好评。 2014年上半年内部控制监督报告,7017字,董事会通过。 2014年度各分行突出风险问题分析报告,11003字,准备向行领导汇报。 2014年度市场风险稽核报告,6300字,准备向董事会报告。 此外,还根据部领导安排,规范报告模式和要求,组织各分部向吴行长和成书记汇报区域行风险状况。 记得我曾和同事们感言,写报告我是最不怕的,但是最怕的是写上会的材料。

9、因为,每次上会宣讲,面对的受众往往层次很高或范围很广,出现错误后其放大倍数较大,因此对工作的精准度和深度分析要求更高。短短一句话可能都会对行长或分行有很大的影响,xx年至今,这么多年,承担着稽核部大部分上会材料的组织,压力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说,每一次汇报,每一次上会,都如“过堂”一般,从材料的搜集到结构的搭建;从内容的填充到整体的润色,从撰写的角度到总体的高度,没有哪一个流程不是耗费了主撰人、协作者及各级领导的大量心血,每一份报告的辛苦写作过程都深深刻在每一个经历它从无到有全过程的参与者的心里。而2014年上会材料是尤其的多,这么多上会材料中,我不想一一道来,仅想讲印象

10、最深的2份。 一是全年工作计划的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首次提出了“稽核需求”和“风险分析”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各稽核办公室和各分部的思想中,落实到计划的实际编制行动中。在李总的大力肯定和支持下,我就计划的编制细节多次和吴总沟通,由于无可借鉴经验。从计划通知的下发开始,我们一步步地讨论需求调研的层面和对象(首次涵盖了总分行从行领导到柜台操作人员的各层面)、需求调研的问卷格式(分ab卷,既有选择题又有问答题)、需求报告和风险分析的方向和内容、计划主体的层次和附件的内容,每个细节和节点都设计得力求完美。当一份份需求调研问卷发给行长秘

11、书,看到他们惊奇而赞许的目光,当一份份行领导稽核需求调研问卷返还时,读到他们或详尽或简洁的答案时,心中被稽核带给自已的快乐填满了,很有成就感。讲个小插曲,这里面效率最高的当属我们成书记,当我给刘秦送上去,还在电梯间奔波时,成书记就答完了,我和刘秦在电梯间完成了交接过程,可见主管领导对稽核工作的支持力度。当然,具体的计划编制过程就不细说了,我们的阅读量约为21万余字,这期间的加班加点和反复多次的修改到底有多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20xx年的计划的编制,我的汗水和泪水并存,收获和快乐并存。在这里,我要感谢北京分部的王冬主任给我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二是半年度稽核监督分析报告的撰写。这是我们稽核体

12、制改革后第一次在各分行和各部门之前的亮相,是各位奋战在稽核一线同志半年来稽核监督成果的首次展示,同事们的辛苦能否得到认可,全承载在这份报告上,承载在李总那半个小时的演讲上。 为了这份报告的成功,成书记专门在一季度稽核运行会上具体讲到怎样抓住分行的特点进行描述,李总、吴总召开专门的会议布置安排,我记得在我们在下发给各分部的通知里面,传递的信息是这份报告的质量将决定着他们考核的位次。各分部都将此项工作当成大事来抓,上海分部对上海分行的分析尤其突出,孙影在整理的过程中,曾和我说,一个字都不想删,但受篇幅所限,又只能忍痛割爱。稽核部为此首次专门成立了写作班子,各室也是通力配合。现场室,将此项工作当成了

13、当期最重要的工作为我们提供着分析素材;非现场室为我们统计各类数据;系统室将业务骨干借给我们;离任室将最突出的人员风险提供给我们。报告的内容和结构经历了一次大的调整,第一稿是以分行为序,讲述各分行的突出风险或有特色的经营亮点,这一稿我们就付出很多艰辛,不仅我室的人加班,写作班子成员也在加班。但第一次部内会议讨论后,认为不能全面地反映各业务条线的稽核问题整体特点,因此短时期内,让我们做了颠覆式的修改,完全按业务条线进行归类和分析。在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孙影,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真的是非一般人所比,在短短半天的时间内,就在大量的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修改后的报告初稿完成了,为后来的修改节约了宝贵

14、的时间。还有曲晨,作为系统室的援军,连续2天作ppt做到凌晨二三点。最后两天的白天,吴总在我的办公桌前现场办公,一字一句的修改,最后一天的深夜9点至10点,李总给我打了不下20个电话,一个问题、一个字地核实确认,报告当天早晨5点钟,李总还在对建议部分做最后的修改和完善,吴总还打来电话提醒我又想起一个地方注意是否改了。我常想,部领导都这样注重细节,我们这些从事具体工作的员工,根本没有理由不细心,不用心。这点点滴滴的付出还是有所回报的,二季度的经营分析会上,有一位分行行长说这是他十二年参加经营分析会听到的最好的一次报告,董事长和行长也给了充分的肯定。听到李总传达的这些评价,我们的心也舒展起来,一切

15、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2014年是个开拓创新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督改室从无到有,从年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年末总结出一整套经验和机制,哪一条哪一款都是我们在部领导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举一反三,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螺旋型提升的过程。 我们在年初就和部领导沟通督改室的整体工作思路,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从整改工作制度到整改标准制定;从非现场差异化督改到协同化整改机制的确定;从现场核整改到非现场督改案例分析;从问题库的建立到内外部检查对比分析。我们从督改的方向、流程、方式、方法都做了创造性的完善和改进。短短的一年的时间,现在我们可以不谦虚地说,我们室的员工都从整改督改的门外汉,晋升为整改督改工作专家了,当然专家也是有级别的,但起码我们行宇在内审培训时能做到和同业银行就督改进行交流,并得到肯定,华夏银行的督改工作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我室两位年纪较小的员工,行宇从现场室过来,做过督改后更多地领会到如何在现场检查问题确认的同时就应更深层次地想到整改措施的重要性;丁鑫也从一遍遍对督改工作流程的梳理过程中,理清了当前的工作思路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我也清楚地记得李总给我们提的关于整改工作标准问题,要我们深入思考什么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