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04820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伦县菲远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服装加工厂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多伦县菲远服装有限公司服装加工厂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规模:购置多伦县工业园区工业用地25亩,建设厂房4335平方米 项目建设地点:多伦县淖尔镇大唐工业园区,位于县城至大唐园区的多伦至围场二级公路左边,属非农田保护区。 项目负责单位:多伦县菲远服装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该项目计划投资332万元,其中建厂房212万元,流动资金120万元,主要企业自筹来建设该项目。项目法人代表:刘晏均 1、多伦县菲远服装有限公司简况 多伦县菲远服装服装有限公司位于多伦县淖尔镇,是由鄂尔多斯市菲远服装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晏均在

2、多伦县创建,公司现有股东3人,注册资本金100万元,主要经营加工校服、劳保服装、运动服装。鄂尔多斯市菲远服装有限公司所属的服装企业,建于90年代初,建于宅居地,在服装生产、销售多年至今,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50万元,流动资金130万元,总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购置有现代新型服装机械80台(套),年产裤子200万条,供不应求企业现有员工165人大部分产品在国内服装市场销售,部分产品通过广州沙河服装市场和边贸市场遥销东南亚、非洲等地,年销售收渗透400万元,年创利税48万元 2、鄂尔多斯市服装发展简况 服装业是鄂尔多斯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结合本地实际,于2

3、004年成立了鄂尔多斯市服装商会,统一指导、协调各成衣生产厂家的生产、销售等工作,并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的投渗入渗出,对服装传统工业入行有效改造,实施名牌战略,把鄂尔多斯市成衣开发成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服装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目前鄂尔多斯市已有一定规模(生产工人在20人以上)的成衣生产厂家近600个,从业人员3.5万人,拥有现代新型服装机械设备4000多台(套),有服装水洗厂16家,服装绣花厂20家,服装辅料厂5家,印染厂3家,固定资产达50000多万元日产各种档次服装1518万件(条)以上,年总产12.75亿元,创利税1.66亿元,产品遥销广东、海南、四川、云

4、南、武汉等27个市的国内市场;仅计广州市沙河服装批发市场鄂尔多斯市服装批发摊位就有近400个,占整个市场批发摊位的15,年批发服装总价值超6亿元;鄂尔多斯市工业品市场服装批发摊位560个,年批发成衣总价值2.5亿元,同时鄂尔多斯市成衣通过边贸遥销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鄂尔多斯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服装羊毛衫之都” 二、本项目提出的背景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是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旗县(航线距离180公里),距锡林浩特、张家口、承德、赤峰均在280公里左右,是锡盟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辖2镇2乡,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人。

5、全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的农牧结合经济类型区。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大陆性气候。海拔1150一1800米。年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385毫米,属锡盟境内丰水带。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海河流域滦河水系的源头,有常年性河流47条、大小湖泊62个,水域总面积16.2万亩。有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1座、库容0.26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7座,水库工程所蓄积水资源占全盟一半以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1996年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找矿区之一。初步探明的有褐煤、铁、萤石、珍珠岩等20个矿种,矿化点27处。2009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

6、年。一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的深度冲击和迎接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巨大压力,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紧紧依靠盟委、行署和县委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5.55亿元,在全盟位次继续保持前6位;增速连续4年保持在20%以上,在全盟位居前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64:20,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在50亿元以上,在全盟位居前3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基本实现三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

7、成141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922元,均实现三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8亿元,增速1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承办任务,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提升了城镇品位,着力改善了民生。通过成功承办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全县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多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过去一年取得这些成绩,极为不易。年初,面对前所未有的宏观形势、前所未有的财政收支矛盾、前所未有的维稳压力和繁重的“迎会”任务,我们见事早、动手

8、快、工作实,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迎难而上,在苦干实干中奋勇争先。我们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成就!(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48.3%,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继续强化领导干部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68项,其中亿元以上10项。大唐煤化工已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5亿元,各界区全面进入调试开车阶段,聚丙烯装置顺利实现开车出产品,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最大亮点;大西山风电二期、三期全面实现并网发电,协鑫煤矿投产运营,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西山风电一期、冶金、银磊、伊利等已投产项目相继达产,博达模具、兴阳铅锌选厂、氟化工等

9、续建项目已投产或即将投产,一批煤化工下游产品转化和洁净煤等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共发电7.6亿度,生产原煤74万吨、铁精粉24万吨、铅锌粉1000吨,生产奶粉3000吨,生产红砖6000万块。加快新型化工园区建设,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完全具备引进企业入住条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格实行领导干部、部门招商引资责任制,年内新落户园区项目8个,累计入园项目20个,总投资规模达到190亿元,全年共引进国内(盟外)资金71亿元。强化节能减排工作,万元GDP能耗下降5.03%。(二)“三农”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8.9%。全县肉牛业

10、迅速发展,达到15.3万头,同比增长24.3%,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奶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定在2.5万头;在遭受多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蔬菜、马铃薯产量分别达到26万吨和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全年扶持新建育肥牛棚圈12万平方米、千头以上核心育肥区2处、育肥示范村5个,新增水浇地1.1万亩,新建大型喷灌圈马铃薯种植基地30处、马铃薯贮藏窖236座、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382座,建设沼气池800户,均超出了年初预期。继续扶持伊利、超大、永白淀粉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引进天津大元牛业、重庆“绿满家”两家肉牛养殖加工企业。成功在大北沟镇举办全县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达到了以会

11、促创、以会促建的目的。2009年,县财政直接投入支农资金1600多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4500万元,带动民间投资5000万元,是历年来我县涉农投入最高的一年。大规模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三)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7.11亿元,同比增长16.5%。旅游业蓬勃发展。各方面累计投入7800万元,先后对多伦湖、榆木川、山西会馆等景区景点进行修建和完善;成功举办第三届环多伦湖自行车赛和第三届多伦诺尔冰雪节,进一步提升了多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3%。商贸物流业发展势头强

12、劲。联邦物流园区初步具备综合服务功能,新引进大运万通现代物流企业,年内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卉原商厦、金鑫机械商贸城、协鑫会所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四星级多伦大酒店主体完工;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客货运周转量达到7.35亿吨公里,增长22%。金融业平稳运行。全年存款余额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17.5%;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信贷投放内在动力较为充足。(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以迎接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契机,投资4.6亿元继续开展了大规模市政建设。加强城镇规划。编制完成了多伦诺尔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汽车站周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卉原商厦小区、山西会馆周边规划。加快城镇建设。继续实施南城区修

13、复改造工程,启动山西会馆周边拆迁改造一期工程,新建晋商文化商贸步行街和兴化学堂;实施西城区扩容提质工程,集中对新建汽车站周边进行整体开发,对湿地公园、龙泽湖公园、景观大桥、景观坝进行配套完善,年内新开工房地产开发项目16项,开发面积10.6万平方米;实施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西大桥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继续加强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目前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15%、街巷硬化率达到95%、道路亮化率达到100%、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大城镇管理。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城镇净化水平明显提高。近三年来,我们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5

14、亿元,城市品位和档次显著提升,多伦诺尔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多伦成为全区县域城镇建设的一大亮点。(五)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方面,在全区率先实施“灭荒”工程,全年完成“灭荒”任务12.6万亩;积极探索和实践林业工程由单纯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转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全年种植文冠果2000亩,嫁接大扁杏2000亩;继续实施禁牧政策,加大农村人口转移力度,全年转移农村人口近1万人,其中稳定性转移3200人。我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铁路方面,蓝多铁路运营平稳,多丰铁路基本完工,锡多铁路复线稳步推

15、进。公路方面,倍受关注的进京一级公路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确定项目投资业主,省道308线改造升级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新建前九号至四道河子、西山湾至榆木川油路工程。水利方面,实施了大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25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8000人的饮水问题。电力方面,完成新村35KV输变电工程。通讯方面,移动、联通基本覆盖全境,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开通了地方调频广播。近年来,大规模的城乡基础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发展承载力,增强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多伦已经成为全盟生态环境最好和生产要素聚集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六)努力做好财税工作。2009年,是我县财政工作困难最多

16、的一年,也是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年内紧紧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中央、自治区预算内资金和盟级配套资金1.5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县域经济发展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冶金、银磊两家铁矿税收同比减少9200万元的情况下,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2.3亿元的102%。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年财政总支出7.57亿元,同比增长21%,财政支出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确保了政府续建工程和新建工程建设,大幅度增加了对民生、“三农”和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一年来,我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财政工作的平稳运行,很不容易,其中财税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部门给予了高度的理解、支持、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