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04779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英汉隐喻互译中的文化对比研究 姓名:段新苗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叶朝成 20080501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 隐喻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成为了语言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人们分别 从认知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对隐喻进行研究。在众多研究成果中,莱 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尤为引人注目。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 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文化背景知识是隐喻的语言环 境,是隐喻概念形成的源泉,是研究隐喻思维的沃土。 基于此,本篇重点不在讨论隐喻本身,而着重从文化的角度来讨论英汉隐喻 的翻译。

2、作者认为,隐喻的翻译应该纳入文化交流的范畴来讨论。翻译中处理文 化现象的基本原则是归化和异化。也就是说,当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中的隐喻 在事物( ( o b i e c t ) 、形象( ( i m a g e ) 和意义( s e n s e ) 方面存在重合或有差异时,可采用归化 或异化的方法。当这个差异较大时可以考虑用目的语文化取代源语文化或者相反。 而当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中的隐喻在事物、形象和意义方面均非常接近甚至重 合时,则采用文化形象替代或直译的方法。然而除了归化、异化和替代三种翻译 方法外,由于两种文化之间往往并非是完全对应或完全非对应,还可采取其它的 方法诸如译成明喻或仅仅保

3、留意义等。 本文共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对全篇的内容作一个大概的介绍,并对全篇结构 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回顾了中西方传统的隐喻研究理论,谈及现代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综合阐述A s t o t l e ,J R S e a r l e ,L a k o 此E u g e n e A N i d a ,伍铁平,束定芳等中外学 者的隐喻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总框架下,具体地从对比理论、替代理论、互动理论、 语用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文化理论等五个角度分析了本文视角形成所依赖 的理论背景。着重强调了文化视角,进而为本文进一步从文化角度谈隐喻的翻译 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了隐喻和

4、文化的关系。首先介绍隐喻的文化基础,。然后解释隐 喻是文化的体现,为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隐喻互译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第四部分提出一种新的隐喻研究分析的角度,即从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英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具体分析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在文化角度上的重合关系、多样 性现象和文化空缺现象。 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语言起着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不同文化的交 流和趋同势必反映在语言上,同时由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虽然有着不同的种族、 分支,但共同的进化过程及生理结构等因素决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有着近似 的文化内涵。对于这种重合关系本节着重从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列举分 析这些共同现象在隐喻中的体现。 然而

5、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是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宗教、 风俗等环境里的独特创造。所以,本节又在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分析基础上分别从 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观念、历史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分析解释这些因 素对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对隐喻的影响。 两种不同的文化必然也存在文化空缺。它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对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语言中没有其对应语( e q u i v a l e n tw o r d s ) ,如英语中的k a r a o k e ,h i p p j e ,r a d a r ,B l o g , K T v 等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无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同样中

6、国传统的天干地支、阴 阳八卦、农历节气、中医术语、武术气功等词汇在英语中亦无其对应语。本节从 历史、宗教和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从文化方面来理解隐喻与文 化空缺的关系,分析和研究了文化的空缺在隐喻上的表现和功能。 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西方一些学者对隐喻翻译理论进行的探讨,并提及中国 译者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 第六部分是最重要的一节。本节首先讨论了隐喻翻译的文化性说明隐喻本质 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从文化翻译的一般性原则出发着重讨论了几种隐喻翻译的 策略,如归化、异化和替代等。 隐喻翻译中文化传译有两种基本原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译入语文化为归 宿,即外国化和国内化。在实际翻译中,两者

7、交替使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 考虑外国化,以促进文化交流。在此原则指导下,本章详细探讨了处理隐喻中文 化因素的一些具体翻译技巧:( 1 ) 直译即保留原语的意象和喻义;( 2 ) 用译入语文化中 的相同意象来替代;( 3 ) 转换成目的语文化中相近的意象;( 4 ) 转换成原语文化中 相近的意象;( 5 ) 转换成目的语中不同的意象但有着相同的喻义;( 6 ) 放弃原文的意 象但用直译或注释的方法保留喻义;( 7 ) 采取明喻或加注释。译者应根据具体语境 作灵活的选择,不宜按图索骥。 第七部分为结尾。该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隐喻翻译是一个复杂 的论题,需要包括作者在内的研究人员将来

8、在该领域作出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是使源语文化能为目的语读者理解的问题。因此译者选 择任何翻译技巧翻译隐喻时都必须着眼于隐喻的文化内涵,力图克服两种语言与 文化之间的不可比性所造成的不可译性,真正让翻译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 关键词:隐喻,文化因素,英汉互译,对比研究,翻译策略 n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1 l es t u d y0 fm e t a p h o r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 ,锄di I lr e c e n ty e a r S ,m e t a p h o rb e c o m e sa

9、 h o tt o p i ci n1 a n g u a g er e s e a r c h i n g P e o p l es t u d ym e t a p h o r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 C 0 9 n j t i v e 鲥e n c e ,1 i n g u i s t i c s ,a n dp s y c h o l i n g u i s t i c s A m o n gn u m e r o u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 r e s e a r c h ,t h eC o n c

10、e p t u a lM e t a p h o rT h e o r yp u tf b n a r db yG e o r 莎L a k o f ! fh a sb e e n a t t r a c t i n gt h em o s ta t t e n t i o n T h et h e o r yc l a i m st h a tm e t a p h o ri st h eb a s i so fm a n k i n d s c o 印i t i o n ,t h o u 曲t ,e x p e r i e n c e ,s p e e c ha n db e h a v

11、i o r - I ti st h eb a s i cm e a n sb yw h i c hw e l i v e T 1 1 ec u l t u r a lb a c k 伊o V n di st h e1 a n g u a g e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 t h ee x i s t i n g0 fm e t 叩h o r , t h es o u r c ef o rt h ef o m l i n g0 fm e t a p h o r i c a lc o n c e p ta n dt h ef e r t i l es o i lf o r

12、t h es t u d yo f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t h O u g h t B a s e dO nt h i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h a r dt 0m a k ead i s c u s s i o no f m e t a p h o rt r a n s l a t i o n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u l t u r ed e a l i n gw i t ht h e c u l t u r a ln a

13、t u r e0 f m e t a p h o ra n dt h es t r a t e g i e sw et a k ei ni t st r a n s l a t i o na c r o s st w o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e s 赴i s w e l l k n o w n , w h e np e o p l e h a n d l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 s p e c i f i ci t e m sw h i l et r a n s l a t i o n i n v o l v i n gt w 0

14、 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e s , t h e r ea r e g e n e r a l l y t w od i 骶r e n t p r i n c i p l e s : f o r e i g l l i z a t i o n 锄d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I I lt h i st h e s i s ,If I l n h e rd i s t i n g u i s ht h ef o l l o w i n g p o i n t s :1 ) w h e nt h eo b j e c t ,s e n s

15、 ea n di m a g eo fm e t a p h o ri nt h eS La n dT L a r et o t a l l y o v e r l a p p e d ,t h em e t a p h o ri nt h eS L Cc a nb er e p l a c e db yac o r f e s p o n d i n gm e t a p h o fi n t h eT I C I nt l l i sc a s e ,w et a k et h es t r a t e g yo fs u b s t i t u t i o no rl i t e r a

16、 l t r a n s l a t i o n 2 ) w h e n t h eo b e c t ,s e n s ea n di m a g ei nt h eS La r et o t a l l yd i f I - e r e n tf 如mt h o s ei nt h eT La n dt h e e m p h a s i si so nr e t a i n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i m a g ei nt h eT L ,t h es t r a t e g yo ft o t a l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i se m p l o y e d 3 ) w h e nt h eo b j e c t ,s e n s ea n di m a g ei nt h eT La r et o t a l l yd i f ! f e r e n tf r o m t h o s ei nt h eS La n dt h ee m p h a s i si so nr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