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4768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稳定与发展解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发展才是硬道理 经济发展OR社会稳定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协调 一、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 二、稳定需要适度的增长 三、适度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公平 一、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 (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1 . 安定的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以及 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成员“ 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社会秩序的安定主 要表现在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两个方面。 社会治安的良好程度是社会稳定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或重大的改革时期 ,往往会出现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的现象 犯罪率增高、犯罪主体多元化,国际化 针对这些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调控手段, 特

2、别是运用政治、经济 、法律、道德和教 育的力量不停地进行综合治理 社会风气是显示一个社会的健康程度、精 神文明的水平的重要标志 健康的社会风气 推动社会的发展 颓废的社会风气 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失范现象的大量存在 ,往往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如不加以遏 制,必将威胁社会的稳定,动摇人民对发 展的信念。 如何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A、各级政府的廉洁高效,表率作用增强 B、法治的健全和执法的公正 C、以促进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的普遍认同 D、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 2.健康的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的健康对社会发展而言是极为重 要的,如果多数社会成员对社会的现状极 端不满,怨声载道,并且

3、看不到光明的前 景,社会的稳定就很难保持,发展就很难 实现 社会心理健康在政治上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多数社会成员信任和支持政府,认同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并且不 是出于被迫,而是出于自觉自愿,即“心悦而 诚服” 第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 比较一致,形成了主流,有比较一致的评价体 系和舆论氛围 第三,大多数社会成员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 前途具有信心,有安全感、安适感和舒畅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 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 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 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 业

4、、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 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 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 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二)良好的政治秩序 1.稳定的政局 A、及时、充分地加强政治制度体制建设 政治制度建成以后,关键要贯彻 B、确保政治权威的法理基础 C、动员人民进行适度的、有序的政治参与 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和训练(制度意识、守法观念。政治责 任心、理性的政治判断) 视频 GO 返回 埃及政变 王沪宁对政治体制的看法,散见于早期著作中。 在其日记体政治的人生一书中,谈到政治体 制,王沪宁认为:

5、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完 善政治体制。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 好的政治体制好的政治体制。完善和构筑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 模式的总则是不断扩大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和社会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节选 全会提出,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 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维护人民权益。让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 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 保障制度。 (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的亮点)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6、的核心任务: 权力的职权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 返回 D、确保政策的一贯性,避免出现朝令夕改 ,人亡政息的现象 一是要提高领导人的水平。决策者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较高的政策 水平,民主意识 二是提高民众的素质,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 2.廉洁的政府机构 廉洁、腐败 王岐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节选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 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 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 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 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要形成

7、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 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 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节选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二、稳定需要适度的经济增长 (一)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 1.合理的国民经济比例 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发展 协调基础产业与加工业的发展 2.避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 )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增长 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低投入、低消耗、高增长 经济观察报:那么你认为怎样分析中国增长率的趋势性下降问题呢? 吴敬琏: 产出的中长期增长由几个要素,或者叫“动力”支:一是土地和自然 资源投入; 二是劳动投入; 三是资本投入; 四是效率提高。 前三

8、种动力支持的增长都存在边际报酬递减问题,不可能长期持续, 只有最后一种动力,也就是通过效率改进支持的增长可以持续下去。 苏联人把前一类增长模式称为粗放型(或译“外延型”)增长方式,后 一类增长模式称为集约型(或译“内涵型”)增长方式,中国也沿用这 种说法。要处理经济增长的趋势性下降,解决之道只能是转变经济增 长模式,从主要依靠海量生产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 3.适度的资源消耗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改善环境污染 如何改善环境问题? 首先,在干部考核机制上,不能GDP为重了。 其次就是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 再次就是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老百姓要去监督。 最后一个就是税收和市场 4、全面深化经

9、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基础到决定) 视 频 雾霾版:北京北京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节选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 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 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 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返回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 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 系、开放型经

10、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 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 1.建立控制人口增长与防范老龄化的协调机制 家庭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人均产值的提高、就业困难 老龄化由此引发的一些列问题 2.避免经济增长单向突进 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齐头并进 3.不搞“一揽子”解决方案 四万亿投资导致了我国经济的过热发展 人民币出现了“内贬外升”的奇怪现象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 趋势性降速。宏观经济出现减速问题,过去惯常 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所谓“中国模式”,也就是威权 主义的强势政府去动员海量资源投入救市,拉动 经济增长

11、。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就是这样做的 。2009年用4万亿投资、10万亿贷款,把GDP增长 率拉到8%以上。但是只维持了不到一年,经济增 速就开始连续5个季度下降。如果减速只是周期性 的,结果不会这样。 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之一 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之二 三、适度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公平 (一)适度的社会动员 1.适当的教育发展水平 2.适当的现代化宣传 民主、改革、贫富差距观 3.有序的社会流动 水平的社会流动和垂直的社会流动 (二)重建社会公平 1.建立社会援助体系 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 援助 完善就业渠道的服务,确保社会相对充分就业 2.消除社会不满情绪 借鉴西方国家社

12、会安全阀制度 3.缩小贫富差距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节选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 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 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 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 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协调 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 稳定需要适度的增长 适度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公平 安定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政治秩序 安定的社会秩序 健康的社会心理 稳定的政局 廉洁的政府机构 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 合理的国民经济比例 避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适度的资源消耗 控制人口增长 避免经济增长 单向突进 不搞一揽子 解决方案 适度的社会动员 社会公平 适当的教育发 展水平 适当的现代化 宣传 有序的社会流动建立社会 援助体系 消除社会 不满情绪 缩小贫富差距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