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04404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社会工作实验特点:拟真性与可控性;系统性与针对性;指导性与自省性;参与性与激励性;社会工作实验的意义;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应用型人才,能体现社会工作的价值;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面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为人处事;沟通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技巧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动,犹如导弹的精确度一样,导弹精确度越高,越易击中目标,沟通的技巧越娴熟,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就越高。充分认识自我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条件第二节沟通技巧五会技巧:会听:专注、抓重点,克偏见。会说:“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马克?杜温。见人说人话;语言的组织(表达的合理性)。会读:精

2、读、泛读、抓中心。会写:字体、内容(重点突出、语句流畅;会看:察言观色(观颜察色),着装、表情。社工沟通的特点:(有别于心理咨询自主设定);1、目标的明确;2、内容的选择性3、过程的计划性;4、角色的规定性;5、非互惠性社工沟通应注意的事项;1、心理准备;2、会谈场所安排;3、时间安排(利于双方、长短);4、双方称谓;5、会谈中的记录社工沟通应注意的事项1、心理准备2、会谈场所安排3、时间安排(利于双方、长短)4、双方称谓5、会谈中的记录一、不同学派的理论及观点(一)精神分析疗法:创始人:奥地利人,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1856-1939),心理学家,医学博士。心理学的贡献:心理:前意识、意识

3、、潜意识,人格:本我、自我、超我精神分析疗法的适应症:适用:一般多用于有明显生活事件的心因性神经症患者或某些心身疾病的某些症状。不适合:对儿童或已有明显精神病性的躁狂状态、抑郁状态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析疗法技术自由联想:就是鼓励病人想到什么说什么,不带任何顾虑,也不必符合逻辑,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任何感受、体验、动机,而进行联想。梦的分析又称“释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和欲望的象征,做梦者为了避免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欲望被他人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应对患者的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至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移情:在分析会谈过程中,病人可能将治疗者看成是自己过

4、去生活经历中有关的某一人物,并将自己的情感活动转移到治疗者身上,从而有机会重新体验昔日的情感,或是患者在既往生活经历中从未遇到过象他(她)目前所遇到的对治疗者的独特的情绪与感受,因而产生某种相应的情感体验。解释和疏泄:在精神分析疗法中,除了倾听之外,心理治疗师的中心工作就是向来访者解释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所暴露出来的潜意识含义,对来访者真实的动机、自我、欲望及其他实质问题进行解释和阐述。 疏泄则是在医生(社工)正确疏导的情形下,让来访者自由表达其压抑已久的各种情绪,特别是过去所感受到的委屈、不满、愤怒甚至攻击情绪发泄出来(这本身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常见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

5、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鸵鸟)压抑: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冲动、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合理化: 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用自以为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葡萄酸)反向: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而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此地无银三百两)转移: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自

6、己能够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砸家具、打老婆)常见心理防御机制退化: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幼儿成人哭)幻想: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白日梦)升华:个体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投射:是指把自己具有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

7、),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和依据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认为,每个人的正常或异常行为都是从小到大,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学习不断“强化”的结果。因此,假如一个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异常行为,同样可以用“重新学习”的方法,使其不正常行为得以改变和矫正。强调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疗法的治疗技术系统脱敏疗法(Sytematic.desensitization)是由南非著名精神病学家沃尔普 ( Wolpe )创立。操作手段是:遵守一定的治疗计划,让案主暴露其导致焦虑、恐惧或引起其他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境,并将该情境根据病人的恐惧与焦虑强度列出不同的等级,在社工的具体指导下,由低级到高级进行肌肉松驰训练,以对抗患

8、者面对此级情境下出现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降低并最终消除这种不良情绪与行为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步骤:学会放松、建立焦虑事件层级、实施脱敏 冲击疗法(flooding therapy)又称满灌疗法、暴露疗法或快速脱敏疗法。其具体实施方法是:在治疗者陪同下让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患者恐怖或焦虑的情境,坚持到恐怖和焦虑状态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方法。冲击疗法不需要经过任何放松训练 。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多用于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相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出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此疗法对各种物质滥用如烟酒依

9、赖、贪食、吸毒和性心理变态者疗效较好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利用现代电子仪器,将通常人们不能觉察到的内脏、皮肤、肌肉活动的生物信息,经过处理转换成个体可以察觉得到的电子信号,如电、声、光等,治疗者帮助患者经过训练,学会自主控制和调节这些电子信号,从而反馈性地达到治疗的目的。生物反馈仪的种类(1)肌电生物反馈仪:肌电生物反馈仪可用于治疗各种紧张、焦虑、失眠、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身疾病,还可用于对某些肢体瘫痪病人的康复训练。(2)皮肤电反馈仪: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焦虑症和神经衰弱症等。(3)皮肤温度反馈仪: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偏头痛等。 (4)脑电生物反馈仪:临

10、床上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神经衰弱以及运动员的松弛训练等。(5)胃酸反馈仪:用于消化性溃疡等病。 (6)心率、血压反馈仪:该反馈仪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三 、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epy)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该疗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与马斯洛。他们认为治疗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

11、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以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该疗法的实质就是帮助患者去掉那些用于应付生活的面具,从而恢复真实的自我。人本主义疗法的技术理解: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基础。设身处地的从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真实地理解他们的想法,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尊重。理解表达可以是语言或是非语言的,甚至有时沉默也表达了对患者的理解。(如:重述、查证、总结,情感反映)沟通:坦诚的交流是深入探究问题使患者自由表达感受的前提。医患应处于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无设防的交谈。关注:治疗

12、师对患者的关注应是无条件的。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应以批评的态度来对待,而应表达无限的关爱与准确的共情。一、认知疗法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T、Beck)于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的认知疗法,是:根据个体的“认知态度直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这一理论,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来改变当事人的不良或不正确认知,以达到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某种情境的解释和思考的方式(即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并非现实生活发生了什么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如何认知与看待此一事件,从而决定了他们对此事件的情感与行为反应。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导致个体对同一事件形成不同的认知反应,即,对事件的

13、认知不同,才出现不同的情感与行为反应。二、家庭治疗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是人际关系治疗和集体治疗的一种形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和少年的心身健康有着极其深刻和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的安宁,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出了问题或心理障碍,往往需要从整个家庭的角度来考察和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性质,才能做出有效的处理和治疗。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家庭治疗是由梅耶(A.meyer)首创的,他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心理发展都与其家庭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采用家庭治疗,可以纠正一些心理病态。该理论认为 (一)家庭远胜于家庭成员的总和(1+

14、12) (二)家庭与其成员是相互影响的 (三)家庭对个体的作用往往是以重复反应的方式进行 (四)家庭问题的造成不是某一个成员的责任,而是家庭所有成员的责任 (五)家庭问题通常以家庭中的某一个人的心身症状表现出来,并必定对家庭其他成员造成影响。(六)树立健康家庭功能的标志健康家庭应符合以下标准1、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家的整体观念,尤其是父母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应协调一致。2、 家庭成员之间经常民主、平等地沟通和交流,能够自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并在某些问题上进行合作。3、 允许每个家庭成员独立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又珍惜并懂得维护家庭的统一与和谐。4、 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

15、难同当;要把相互间的欣赏、理解、关注、信任、尊重和爱,作为维系家庭生活的纽带。萨提亚治疗方法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珍尼亚?萨提亚女士 (VirginiaSatir, 19161988年) 创立的一个在当今世界上极负盛名的家庭治疗流派。萨提亚女士是世界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是美国家庭治疗的先驱,由于在家庭治疗领域内的独特发现,她被美国心理学界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等级式的关系:定义一段关系 父亲孩子、老板工人、老师学生关系存在:某些人处于优势,而某些人处于劣势对于那些利用关系来达到支配他人目的的人来说,他人就是顺应和服从的个体。人们的成长仍旧不断面临着许多外部的期待和对比。标准和判断存在于

16、人际、政治,以及家庭的层次中。当接受了“我们的价值来自于外部自我”这一观点之后,我们将试图在长时间内保持顺从,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服从来获得别人的接纳。现实中有以支配服从模式为基准的人、坚持顺从的人、以及寻找唯一正确答案不喜欢变化的人。人们有时宁可选择一种熟悉的、功能不良的反应方式,也不会去选择未知的改进方式或是令人舒适的模式。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58-60页团体是什么?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娱乐而联合或正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为达成特定目标、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其彼此间具有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要义:1.组织起来,团结为一体。2.指目的和志趣相同的人们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所组成的集体。构成团体的要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