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03936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 家 投 资 土 地 整 理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项 目 名 称: XX省XX市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公章):XX省XX县国土资源局项 目 负 责 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XXXX咨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项目名称XX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地点项目类型土地整理实施面积403.35公顷预计增加耕地面积23.8公顷土地原用途农用地预计改良土壤面积379.55公顷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旱地、园地、林地、交通、零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土地权属状况权属、界址清楚,无争议整理承办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联系人电话地址XX县国土

2、资源局项目主管部门XX县人民政府联系人电话地址XX县XX乡项目规划设计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实施管理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类 别工程内容时 间两年期工程整理土地403.35公顷资金到位当年10月至第三年9月二、项目工作目的和依据目 的:1、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遵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依据生态保护的要求,对区内403.35公顷土地进行适度平整,使农田基本达到同一层面平整,建立高标准、高效益农田。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道路、沟渠体系,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土地集约规模利用效应,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3、改良土壤水、肥、气、热条件,提高农田质量,调整农业和作物

3、结构,实施规模、集约经营,提高耕地的产出率。4、通过路边、沟边等农田防护林带的种植,提高区内林木覆盖率,增强防风固沙作用,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 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5.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19972010年)(2003.3);6.XX县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7.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3.12)8

4、.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7)等三、工作内容(项目四至范围、实施地点及规模、方法措施、工作目标)项目四至范围:本项目区的地理位置是:北纬263508至263854,东经1143022至1143330。区域四至是:东北至马埠村,南至东垓村,西至潭溪村,北临山脚、机耕路。实施地点及规模:项目区位于XX乡政府驻地的四郊,涉及XX乡马埠村、东垓村、XX村、潭溪村,项目区总面积为403.35公顷,其中马埠村180.03公顷,东垓村58.16公顷。XX村86.62公顷, 潭溪村78.54公顷。方法措施:1、强化领导,成立XX县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领导、决策和协调;

5、2、部门配合,公众参与,要求有关的部门和乡、村要全力支持,并服从XX县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3、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对项目区的每个工程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到人,严格工程质量的监管;4、严格资金管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5、制订土地调整、承包方案,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工作目标:(1)结合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实施403.35公顷土地平整的施工,基本达到农田同一层面土地平整,建设大小、形状相对一致的高标准农田。(2)构筑区内道路网络,完成 米支道、 米田间道、 米生产路的工程施工任务,路网建设达机械作业标准,消灭交通死角,提高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能力,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

6、(3)新建和修缮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沟、渠 米、涵管 座、机耕桥 座、人行桥 座,确保项目建设后农田旱涝保收。(4)完成 株农田防护林的栽种工作,按每3-4米1株的标准进行栽种,以达到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5)积极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和分配使用的工作,力争整理一片利用一片的目的。四、项目工程概算(详细概算见附件)序号编号名称计算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元)一、土地平整工程立方米4.00二、水利工程1机耕桥座49592.672人行桥座8770.83毛排灌立方米246.714过水涵座282.71三、道路工程1支道米49.502田间道米23.243生产路米4.30四其它工程1农田防护林

7、株5.00五农房搬迁户六前期工作费5.0%七竣工验收费3.0%八业主管理费2.0%九不可预见费3.0%十总计五、投资估算时期及来源号类 别金额(万元)用款时间进度计划第一年第二年1申请国家 拨 款895.437500.0395.437 2合 计895.437500.0395.437六、项目区效益预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1)通过对项目区403.35公顷土地综合整治,可净增耕地面积23.8公顷。新增耕地按双季稻每亩年产稻谷820公斤计算,每亩耕地可创经济效益820公斤1.2元/公斤=984元,如果加上冬作,预计每亩可创产值1104元,新增耕地共可创造产值39.41万元,扣除每

8、亩耕地一年种植成本360元(新增耕地合计需成本12.85万元),每年可净增收益26.56万元。(2)项目区通过整治后,原有耕地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以满足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要求,可确保耕地旱涝保收。项目区整理前,该地区双季稻年亩产量为710公斤;整理后,每亩耕地双季稻按820公斤计算,每亩可增稻谷产量110公斤,每亩可增加产值110公斤1.2元/公斤=132元,加上冬作预计每亩可增加产值252元,扣除每亩追加投入的成本53元,每年可增加净收益113.3万元。社会效益(1)可以强化土地用途管制。通过土地整理以后,项目建成了现代集约化田园,由村委会发包给农户经营或由土地经营公司统一进

9、行管理,有利于保持项目区内设施完好率和正常运转维护,使各土地权利人都能够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2)提高土地利用率。经过项目区土地整理以后,土地的利用率达到98.99%,区内见不到空闲的地块,所看到的是具有现代农业标志的生态田园。(3)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项目区内,净增耕地面积23.8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9%。4)耕地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现有379.55公顷耕地的灌溉主要受益于解放后兴修的水利设施,但这些设施不够完善,且多数年久失修。通过整理以后,水利工程网络覆盖全区403.35公顷耕地,从而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得原有耕地的投入产出率提高17%以上,而新增的23.8公顷的耕地,

10、其投入产出率可以高达56%以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生态效益经过土地整理以后,使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1)改零乱破碎无序的地块为形状、大小相对一致的田块,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2)建成了系统、完善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防洪能力。(3)改变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农村道路状况,建成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络,提高了道路的网络化水平。(4)通过土地平整,降低了区内地表坡,加之建立了防护林网系统,提高了林木覆盖率,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项目区的建设,将出现一个“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村集中”的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明显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景观。八、

11、县初审意见九、市审核意见十、省审批意见十一、国土资源部备案意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 (面积:公顷,投资:万元)项 目 名 称XX省XX县XX土地整理项 目 所 在 县XX省XX县项目区涉及行政村、乡XX乡的马埠、XX、东垓、潭溪4个村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北纬263508至263854,东经1143022至1143330项目申报类型(重点、示范、)重点项目项目性质(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区地貌类型丘陵山区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非农建设用地 公顷,农业用地 公顷(耕地),未利用地 公顷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归各村集体所有,农户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X

12、X县东北部,地处XX乡,距县城约54公里。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403.35公顷。预计新增耕地、园地面积新增耕地23.8公顷。项目建设工期2年项目投资估算895.437万元项目工程与投资进度计划时 间地 点工程内容投资(万元)第一年马埠村、XX、东垓、潭溪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500第二年马埠村、XX、东垓、潭溪田间道路防护林395.437合 计895437项目任务目标对区内403.35公顷土地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集约、生态农业。效益分析经济效益新增耕地共可创造产值39.41万元,扣除每亩耕地一年种植成本,每年可净增收益26.56万元;原有耕地可增加

13、净产值113.3万元。社会效益增加耕地23.8公顷,土地利用率达到98.99%生态效益增加防护林防 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3.35公顷,实现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项目背景XX县位于XX省中南部,赣江中上游XX江两岸,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向中部XX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XX是个农业县,以水稻生产为主,是全国优质大米生产基地;XX县自然资源丰富,XX金桔、板鸭、狗牯脑茶、花岗岩板材等享誉国内外市场。全县丘陵占全县总面积 %,冲积平原(阶地)占全县总面积 %,人均耕地拥有量为 公顷。京九铁路贯通以来,尤其是新建成的赣粤高速公路,使XX的区位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将带动XX的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城乡建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数量也将大幅度地上升,加之人口逐年的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使本来人均耕地量就较少的XX也感到这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通过整理等手段积极增加补充耕地,力保耕地总量平衡,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2000年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要求:按照“谁破坏、谁复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