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及历史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703802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及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及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及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及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及历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及历史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精彩推荐:节日大全节日祝福语精选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600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起源】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月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课件下载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

2、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课件下载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风俗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

3、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台湾清明节】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

4、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个民族过清明节】 中国有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比汉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