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2657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论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的论文论文摘要: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职业生涯发展是职业忠诚度的核心。为了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高校、毕业生、社会都要为职业生涯发展创造合理的条件和环境,现围绕这几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生涯发展;职业忠诚度;职业兴趣 是否符合职业生涯发展是大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组织生涯发展一致是实现双赢的最大公约数。只有毕业生的性格、职业兴趣、事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相协调,实现“想做,适合做,能做,做得好”,才能实现生涯发展。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高校、毕业生和社会

2、,因为大学阶段是毕业生职业生涯形成的重要时期,毕业生自身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社会是毕业生实现生涯发展的载体。因此,为促进毕业生生涯发展,本文主要从高校、毕业生、社会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高校方面 1.建立健全就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就业教育应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教育体系,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新生入学一直到毕业,根据不同阶段,分别设置相应的就业教育内容。就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的相关内容,学生自我认识和剖析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就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特别是学生的情商和逆商的培养。高职高

3、专大学生的就业教育阶段主要分为职业认知期、职业发展定向期、职业实践完善期。www.11665.coM (1)职业认知期。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认知期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也就是自我剖析,全面了解和认知自己,包括性格类型、兴趣、特长、心理素质等等,重点解决: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究竟喜欢做什么?有什么样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等问题。职业认识就是对职业类型、职业特点、职业需要、职业岗位等有基本的认识,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格等初步确定职业兴趣和职业类型,了解目前就业形势和初步分析未来三年的就业趋势。开展职业意识教育,重点是职业内涵、职业要求和职业竞争,同时加强就业形势教育。 (2)

4、职业发展定向期。职业发展定向期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指导下,使职业兴趣、学习和职业岗位相协调。根据学生综合自我认知、就业环境认知和职业兴趣测评做出的职业抉择,确定的职业类型和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与职业目标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活动,考取与职业目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全面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充实相关内容;同时进行就业能力的培训,加强学生的情商和逆商的教育和培养。重点解决: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我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和路线才能做到性格与职业匹配?目前我具备哪些优势?还需要补充什么知识和能力?如何开展相应的学

5、习和培训规划等问题。相应的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哲学”等等。 (3)职业实践完善期。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普遍采用“2+1”的培养模式,职业实践完善期主要安排在大三阶段。除了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开展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促其树立职业理念,实现角色转换。实施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等补充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的就业心理教育,让学生做好求职前足够的心理准备,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心理挫折与冲突,增强就业心理素质。同时进行求职技巧和职业礼仪方面的培训工作,学校和系部做好职业实践服务工作,开展就业指导,特别是“一对一”

6、的个性化就业服务,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全过程,全程指导毕业生就业和完善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建立就业教育师资队伍 就业教育师资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和干预等方面的心理学教师,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师,以及职业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就业教育师资是一个由多学科组成而且紧密配合的教学团队,同时以学生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为补充,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作用特别重要。目前高校普遍严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基本上高校的就业管理部门仅限于常规的就业指导,缺乏对毕业生的系统了解和分析,缺乏对就业市场、行业特点、人才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可以以专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为支撑,

7、校外职业规划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同时加大学生班主任和专任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就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中心的就业辅导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体系主要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学生的行为导向教学体系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开展个性化辅导。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由具有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背景和相关经验的教师担任咨询师,培训班主任、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加强他们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进行辅导的能力,同时以父母、朋友、高年级同学、班级等辅导伙伴为补充。建立职业生涯辅导

8、网站作为交流平台,设立职业生涯俱乐部,完善由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性格、特长、职业兴趣等组成的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邀请往届毕业生交流就业和工作经历的体会。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也是教改的重点和难点。因为目前毕业生就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与工作之间脱节,在目前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环境中,一方面用人单位高薪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合适的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因此要改变高职高专教育现状。目前高职高专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内容冗余与缺失;关键能力培养

9、缺失;完整行动模式环节缺失。要加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突出职业性。 二、毕业生方面 毕业生自身的努力对提高就业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内在素质十分关键。其中,与职业相关的有性格、职业兴趣和能力,性格决定着人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职业兴趣表现出对某种职业具有行为的倾向性或者偏好,而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职业岗位任务的保证。其中性格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反映一个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性格 (1)性格的特征。在弗洛姆看来,性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因素,性格的核心是个体使自身与世界相关联的定向或叫性格倾向,性格具有的功能包括:性格是行动的基础;性格

10、是思想的基础;性格是适应社会的基础。一般来说,性格是一个人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相对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难以改变,但在内外因素影响下可能会适当改变。通常一个人的性格具有多样性,性格具有可塑性。性格对人的成长、成功影响巨大,毕业生非常有必要全面、客观地自我剖析自身的性格特点,积极地主动地养成良好的性格。良好性格的养成需要从小事做起,通常行为引起习惯,习惯引起性格的形成。对自身性格的剖析要实事求是、恰当好处,借助科学手段准确认知自身的性格类型。 (2)性格与职业。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是讲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问题。求职者根据人的性格类

11、型合理选择职业类型,而用人单位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性格类型的员工,职业与性格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人的性格与职业匹配或基本匹配,工作起来心情愉快,动力强,态度积极主动,有利于实现自身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性格与职业冲突,被动工作,态度消极,给自身和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 holland)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准确剖析自我性格和养成良好的性格,根据自身性格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职业岗位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职业兴趣

12、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爱好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兴趣对职业的影响表现在: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基础;兴趣是职业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可以增强职业的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潜能。 罗素说过,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使“我之所爱为我天职”,他把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作为其终生职业。毕业生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寻找就业目标,他的主动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当兴趣的探索对象指向某种职业时,就形成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即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接触、掌握某种职业和职业选择、职业态度的心理倾向。据研究,如果一个人对

13、所从事的职业有兴趣,能发挥他全部工作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会感到疲劳;而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全部工作才能的2030,也容易感到精疲力竭。职业兴趣对职业的影响表现在: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基础;兴趣是职业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可以增强职业的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潜能。因此,毕业生在求职前需要通过科学测试手段,认识自身的职业兴趣,同时更需要在生活、工作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做到职业兴趣与职业岗位相协调。 3.能力 (1)职业能力。目前关于职业能力的概念还未完成统一,徐国庆认为,通常把职业能力解释为“工作任务的胜任力”,本质上把职业能力理解为“联系”,职业能力的

14、形成就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要素,如关系、对象和设备之间形成联系。4职业能力是毕业生求职的基础,也是用人单位录用的依据。职业能力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是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试用期间能否被录用的关键。职业能力的体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生产要素等。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比较现实,关注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提高职业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方面,更要掌握相关专业领域、人文素质、心理学、组织管理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就业能力。在国

15、外,就业能力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在国内,由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就业鸿沟”日益扩大,导致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目前还存在争议,哈韦(lee harve)认为就业能力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这些技能应该是让雇佣者相信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有效工作的行为特征。5在国内的研究中,大多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为三至五个维度,归纳起来主要有基础能力、发展能力和求职技能三个方面。基础能力指大学生顺利就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习惯、态度等基本就业能力。发展能力主要体现为个体未来的发展潜力,是

16、一种持久性就业能力,比如个性化、创新性与创业性、社会适应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求职技能体现的是个体把自身所拥有的素质展现出来的能力,包含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6就业能力对毕业生的就业发挥关键性作用,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普遍相对较差,主要原因是在学校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行就业培训。因此,学生非常有必要提高就业能力意识,学习就业能力的相关知识,培训与就业能力相关的求职技能。加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就业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会方面 1.就业体制的完善 (1)完善人事和户籍管理制度。完善人事和户籍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增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人才的流动性。目前的人事和户籍管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