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02422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其对策综述: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现象以及其根本性成因,最后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可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几点关于遏制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 形式 原因 影响 对策 一、国有资产概述(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基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而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类形式对企业投资及投资收益形成的,以及国家拨款、接管赠与等形成的各类财富和财富权力。广义的国有资产指属于国家所

2、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指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二)国有资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

3、有资产是国家赖以存在,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资产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质基础的作用。由于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国有资产快速递增,成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与保障。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融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中,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对占国民经济主要成分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时减少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绝对数量,加快了

4、我国国有企业从一些行业的退出速度,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国营企业改造成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参股公司。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配置的效益,改变了我国国有资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配置效益低的现象,并提高了我国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和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改组、合资、合作、兼并、破产等的不断推行,我国对国有企业中占主要部分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中漏洞日益显现出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二、国有资产流失

5、的分析(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收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二)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1、政策性流失。2、评估审计性流失。 3、挂账性流失。4、土地转让性流失。5、职工补偿金的流失。6、腐败性流失。(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原因1、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投资决策或经营决策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盲目扩张,追求短期效益,致使决策失误、亏损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利益”作崇,盲目引进,重复建设;二是决策不民主,习惯于“家长制、一言堂”。一些企

6、业的法人代表热衷于个人说了算,往往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决策。2、企业破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劣势企业退出市场、资产重新组合来完善现代企业机制。推行企业破产已成为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本结构的突破口。但是,由于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的制约,有的企业利用破产作为逃债、转移国有资产的手段,以此来摆脱困境,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增加了政府负担,侵占了职工权益,损害了债权人利益。我国自试行破产法以来,全国审结的破产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破产的企业中,多数企业符合破产条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

7、银行贷款理所当然也予以核销。假破产、真逃债的现象十分突出。3、企业改制程序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领导人的责任、中介机构的责任,也有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制度尚不健全,有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改制目标,将改制的主动权转移给了企业,使得企业改制的随意性大;还有的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改制企业清产核资把关不严格,对企业上报的不良资产、坏账未经严格审核就盲目核销,对账外资产或资金不认真清查,使其游离于改制企业账外,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改制后原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成为改制企业的大股东,受利益驱使,他们利用国企改制的

8、大好时机,以隐匿资产或将资产高值低估、虚增债务、篡改利润等非法手段,使国有资产缩水打折,达到使用少量资金获取大比例国有资产的目的,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部分资产评估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与改制企业恶意串通,不是按照真实情况而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出具审计评估报告,使评估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4、企业用人制度存在缺陷我国正规的经理人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的高层多为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甚至有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就是由政府官员兼任,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对任命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而不对企业和企业的职工负责,他们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决策时就有可能只注重上级主管部门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私人利益

9、。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评价都没有实现市场化,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作用十分微弱,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得不到监督,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得不到保障,造成企业经营利润降低,国有资产出现流失。5、对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内部实行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但实际上,因职工民主管理的不到位,导致经营者的企业经营活动缺乏透明度。这样,在出现一些人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的情况时,职工却处于不知情和无法有效监督的地位,难以发挥民主管理制度的效能,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难以得到及时地制止。另外,国

10、有资产监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不到位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四)国有资产流失造成的危害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仅使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受到破坏,而且还威胁到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规模在迅速扩大,但是,对这样庞大的国有资产,在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中都存在许多不足和漏洞,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从国资委统计的资料看,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流失、损失的国有资产至少达500多亿元,如果加上设备闲置、坏帐、偷税漏税,以及决策失误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这个数字更是惊人,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

11、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还会加剧政府负担、引发腐败。总体来看,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会引起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引发社会问题一方面,少数人利用控制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和国有资产转让的权力,使国有资产流入自己的腰包,积累起个人原始资本,建立私人企业,反过来雇佣工人,进一步获得利润,个人财富不断增长和膨胀。另一方面,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企业陷入亏损或破产的边缘,职工被迫下岗失业,收入水平下降。一边是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一边是贫困在普通工人身上的加剧,造成社会贫富差距不合理拉大,影响社会的稳定。2、国有资产流失加剧了政府负担国有企业破产、改制都存在职工安置

12、问题,对职工的买断补偿、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费用的支付,破产、改制企业一般情况下是无力支付或隐瞒资产不愿支付的,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这部分资金就由当地政府埋单,增加了政府负担。3、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造成国有资产的私有化虽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实行股份制不等于私有化,但是,如果在实现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出现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其趋势必然是大量国有资产变为私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的私有化。4、国有资产流失还会引发腐败国有资产一般不会流失到普通老百姓手中,而是主要流失到当权者手中。掌握着国有资产转让审批权和经营权的当权者,掌握着国家机器的人,才有机会操控国

13、有资产的转让机会、转让价格,控制国有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也才有机会把国有资产或国有资产的收益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这是在公有制的运营中形成的腐败,是被人民所唾弃的一种丑恶的制度。三、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建议国有资产流失速度快,流失量大,已形成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有损政府及国有企业的形象,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寻求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 建立健全科学的国有资产治理体系1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首先要建立科学、可量度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要体现企业的效益、发展与个性,除了通常的利润总

14、额、净利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酬率、不良资产率等指标外,更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来确定一些量化或非量化指标。2建立完善的人才治理机制。对企业领导人的任免是国有企业出资者实施对国有资产治理的重要方式,选拔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组建好的企业领导班子,往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按照党管干部与公司法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拓宽渠道,广纳贤才,废除领导行政级别制度,建立能者上、拙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3改革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有关部门要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实现国家、企业、员工多赢局面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分配制度,用机制约束人力成本,激励人力资源,确保经营者及员工的行为不偏离出资

15、者利益。(二)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约束机制 1派出监事会制度。监事会是公司制企业法定组织机构之一,它代表出资者权益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因此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首先必须重视监事会工作,加强监事会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监事会的工作成果,达到对企业财务、资产、生产经营治理及企业负责人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的目的。2政府审计监督。卓有成效的政府审计无疑也是国有资产强有力的看扩者。政府审计监督主要通过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不定期和定期审计来实现。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政府审计,不仅使企业置身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中,而且也能保证监督结果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增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与监督。3社会审计监督。国有企

16、业必须接受出资人指定的社会中介组织机构的财务审计。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对审计中发现的企业舞弊或不正当交易等行为及时曝光。真正发挥社会中介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其成为企业监督的有效渠道之一。4企业内部监督。通过有针对性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公司内部控制做出切实的评价,对治理中存在的缺陷或失败进行快速告,促使高级治理层做出快速反应,并且及时地采取防范、纠正措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机地融入公司治理和风险治理过程中。(三)防范国有资产的隐形流失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隐性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有关。少了法律的支撑,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种种隐性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如何界定性质都是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将对杜绝此类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起到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