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02302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姓名:李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指导教师:沈小凤 2009030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第 3 页 共 35 页 1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和范围 1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和范围 为了加强上市公司的责任, 并且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免受公司高管及相关机构的侵 害, 美国国会和政府立即颁布了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 Oxley Act, 全称 萨班斯奥克利法案) ,用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采 取健全、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该法案标志着

2、全球资本市场在加强公司治理结构、信息 披露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的新动向,对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监管影响深远。 萨班斯法案加强内部控制的落脚点在于优化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该法案对内 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同公司治理结构休息相关、密不可分。法案中关于内部控制的条款 主要的内容包括: 第 103 号条款规定, 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审计师报告, 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包括详细程度合理的纪录, 以准确公允地反映公 司的资产交易和处置情况;第 302 号条款规定,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对呈 报给 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美国证券交易

3、委员会)的财务报告 “完全符合证券交易法,以及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予 以签字保证。对存在问题的财务报表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该公司首次发行证券或 其在 SEC 备案后 1 年内,没收其从公司收到全部奖金、红利或其他奖金性或权益性酬 金,以及没收其通过买卖该公司证券而实现的收益,甚至处以免责处罚;第 404 号条 款规定被业界普遍认为操作难度最大,其内容包括:要求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 制进行报告,要求审计师对公司管理层评估过程以及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结论,进行检 查并出具正式意见。另外,萨班斯法案从强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和对外部审计师执业 进行限制两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规

4、定,以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财务报告的 准确性和真实性。 由于存在不同的国情和管理模式,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美国萨班斯法 案中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存在一些差异性。 很好的分析萨班斯法案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理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萨班斯法案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不仅可以帮 助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顺利通过萨班斯法案的审查, 更对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有重大借鉴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的选题范围在于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特色,研究萨班斯法案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并比照法案要求,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 控制的意见。 1.2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背景 在由国际金融

5、海啸引发的以经济衰退和失业率节节攀升为特点的世界范围内的 经济危机大背景下, 各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在寻求一种新的更为和谐高效的经济模式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第 4 页 共 35 页 秩序。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经济,为使国民经济在危机中求生存保增长,全面 提升综合国力、改善投资环境,是刻不容缓的重大的课题。 一方面,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面临新旧体制转换。在市场环境日趋复杂恶化的背 景下,旧体制下的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由于对内控概念理解上模糊不清, 存在内部控制薄弱,管理结构松散和内控过程形式化的通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 业信息不可靠,公司

6、大小舞弊案件频发的恶果。 另一方面,我国会计理论界对内部控制问题早有研究。在 2000 年吴水澎等人比 较早的介绍了 COSO 报告(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全称全美舞弊性财 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的主要内容、框架及进展,并于当时提议有关部门制 定内部控制制度标准体系,并要求企业强制实施内部的审查。但是限于其时理论界尚 未形成对内部控制的共识等一些认识问题, 现实中我国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自 2001 年美国安然公司(Enron) 、世界通讯(World Communication)等知名公 司财务报告造假

7、案频频曝光以来, 世界各国纷纷展开对财务报告及相关机制的探讨与 反思,人们在讽刺财务报告信息为“肮脏、腐烂的数字”的同时,呼唤建立有效而健 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2002 年美国国会和政府颁布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 声而起, 并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了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 依据萨班斯法案规定: 2006年7月15日起对在美国上市的年销售收入在5亿美元以上的外国公司生效, 2007 年 7 月 1 日对在美国上市的年销售收入在 5 亿美元以下的外国小型企业生效。 对于许 多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2006 年 7 月 15 日是一个“分水岭” 。因为一旦这些公 司的内部控制系统

8、达不到法案的要求,公司和公司的管理层都将受到处罚。中国的上 市公司需要根据萨班斯法案要求,重新设计符合萨班斯法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在 COSO 框架下建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 实践证明,该法案的实施,使得投资者财产的安全性得到保护,财务信息质量有 所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并在外部审计监督、风险与收益控制等方面取得 良好收效。 1.3 文献综述 1.3 文献综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从简单的牵涉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成了比较系 统的理论体系。然而,2000 年以来国内外频繁爆发的财务报告造假丑闻和舞弊案件, 动摇了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信心。2008 年华尔街传奇人物麦道

9、夫惊天欺诈案东窗 事发,再一次击溃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商业自律和 内外监管,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2000 年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发表题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第 5 页 共 35 页 的文章,在国内第一次引入介绍美国最新内部控制报告COSO 报告,给我国公司 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均带来重大启示。同年 9 月,三人再度发表文章论改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一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 , 采用美国 COSO 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 法,针对郑州亚细亚集团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从 COSO 报告中的内部控

10、制框架五要 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建议加快构建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2000 年底,在财政部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 研讨会”中,关于建立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讨论十分热烈,一时成为社会各界 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 已经提出了很多观点。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2000 年阎达五、宋建波在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思考一 文中提出如下观点:他们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点,企业的 控制主体是由所有者和经营者这两个控制主体共同构成的,因而又称为双元控制主 体。同时,他

11、们提出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在于加强会计控制、约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 行为、提倡二者的协调,从设计实施和激励约束的角度提出公司控制控制的方法和体 制。 2001 年阎达五、杨有红发表题为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的文章。文章揭示了 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以及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不可替代的 作用;文章建议进一步明确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地方,明晰管理分工和岗位职 责,强化管理监督部门,并建立健全公司各项内部管理控制方面的方针政策与行为规 范,紧抓控制关键点,依照双管齐下和分两步的战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 2001 年张俊民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一文中提出,构 成企业会计控制

12、目标的基础是产权关系、公司管理权责分工和多样化的公司管理形 式;他认为应在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公司治理的层次和会计控制目 标的层次,对企业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内容划分层次。 2002 年方红星在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一文中,探讨了内部控制和审计 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两者契合点,在组织效率的观点下,提出合理设计内部控制与审 计的性质和职能。2006 年他又发表文章,从审计模式演进的角度,分析公司内部控 制在传统和现代两种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 年张谏忠、吴轶伦在宝钢实务分析的基础上发表文章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在宝钢的运用 ,阐述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理论的背景和基

13、本特征,进而分析宝钢公 司在内部控制经验得失。文章认为,实务中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应是孤立的,建议 同其他管理工作相结合采用, 具体而言, 建议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工具、 信息化管理、 业务组合和内外审计相结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萨班斯法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第 6 页 共 35 页 针对美国萨班斯法案和 SEC 的有关规则,2005 年周勤业、王啸结合我国公司治 理的现状,针对我国内部控制中财务信息披露环节提出若干意见,包括披露性质和内 容、审计验证、评价的依据及责任主体。 2008 年 6 月 28 日,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 发布的我国第一

14、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基本规范) ,是我国公司内部 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该规范包括七章,从内部控制框架五大要素的角 度,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构建了我 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依照该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就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 效性按期自我评价,同时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有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进行审计。 近年来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部分观点有: 2005 年 Weili Ge 和 Sarah McVay 在对部分实行萨班斯法案的样本公司调查统计 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披露的实质性缺陷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关系不大,

15、 而同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有关,说明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有比较大的影响。 2005 年 Bryan and Lilien 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有实质性漏洞的公司规模小、 业绩差、有较高的值,通常会有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等重大事件,在披露日有 负的股票收益, 但在短时窗内并不显著, 总市值仅占 S&P500 家公司总市值的 1.28。 2005 年 Doyle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数据显 示实施 404 法案在提高企业盈余质量的同时, 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005 年 Chan 等人通过证据表明:按照 404 条款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

16、 有更多的盈余质量管理和较高的投资回报。 2007 年 Jeffrey Doyle,Weili Ge 和 Sarah McVay 利用 2002 年 8 月至 2005 年 8 月 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 779 家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他们发现,具有内部控制实质 性漏洞的公司更可能是规模小、较低获利能力、运营复杂、快速增长、或正在进行重 组的公司。这些结论与公司面临较少的内部控制资源投入、复杂的会计问题、快速增 长的商业环境一致。通过调查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 缺陷与管理层的责任有关。 2007 年 Andrew J. Leone 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内部控 制信息有组织结构复杂性、存在重要组织变化以及在内控系统方面的投资等特质,同 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 1.4 理论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 理论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本文应用归纳总结文献研究法、归纳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