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二中高三地理备课组 2007年9月18日 新疆石河子大农业 著名 “军垦第一犁”所在地—石河子 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 年降雨量180——270毫米, 50年前,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驿站 如今,总人口62.27万 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 改善最佳范例”,也建起了中国现代化的滴灌农业 一、世界干旱地区的分布及主要自然成因 北非撒哈拉 南亚西北 西亚 中亚 中国西北、蒙古 南美秘鲁 智利沿岸 巴塔哥尼 亚高原 澳大利亚 中西部 北美西南 非洲西南 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 降水稀少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受海 洋湿润气流影响小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加剧 干旱程度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 形 洋 流 一、世界干旱地区的分布及主要自然成因 从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分析世界 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 : 风力作用强,风成地貌发育 温差大;降水少,蒸发旺盛; 光照充足 荒漠土,肥力不足 植被稀少,荒漠广布植被: 地貌: 土壤: 水文:河流稀少;河流短小 多内流河和内流湖 三、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 水资源不足 光照强、温差大主要有利条件: 主要限制性条件: 2、农业类型: 1、自然条件评价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农作物: 分布: 喜光耐旱作物(棉花、 小麦等) 有灌溉水源的地区(河流沿岸、 山麓绿洲、地下水丰富地区) 【案例分析 】 I、以色列的农业生产 ※以色列概况: 国土2.5万Km2,沙漠占——2/3; 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国土面积 占——1/2以上; 人均水资源为中国的——1/7; ※农业成就: 每公顷灌溉用水—— 由8千吨下降到5千吨 可耕地增加——近180万公顷 农业产值增加——13倍 农产品出口——8亿美元 ※讨论分析:以色列可能采取 了哪些措施来发展农业生产? 【案例分析 】 I、以色列的农业生产 ※以色列农业发展措施: ①开源:北水南调、海水淡化 、利用废水微咸水灌溉 ②节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滴灌),提高农业灌溉 用水利用率;因地制宜,大力 推广光热需求量较大而水资源 消耗量较少的农作物品种。
③管理:立法控制、水价调节 咸 海 锡 尔 河 阿 姆 河 【案例分析 】 II、中亚的农业开发 20世纪50年代, 咸海沿岸地区大规模 垦荒,种植棉花和水稻 ,大量引阿姆河与锡尔 河河水灌溉,使该地 区灌溉面积大大增加 但60年代以来该地 区频发沙尘暴,环境 日益恶化 ※讨论分析: 1、咸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农业开发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 响? 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和不合理灌溉导 致土地盐碱化严重 ; ③阿姆河锡尔河河水大部分被截流灌溉农田 导致咸海湖面严重萎缩,对气候的调节功能 下降甚至丧失 ④农业结构不合理 1、咸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咸 海 锡 尔 河 阿 姆 河 2、上述农业开发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什么 影响? ①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②气候更加干旱,农业生产条件更加恶劣 咸 海 锡 尔 河 阿 姆 河 治 理 措 施 干旱地区种植业的限制性自然条件 降水少 多风沙 土地盐碱化 节水调水 营造防护林 科学排灌 【案例分析 】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自然因素 四、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节水调水,合理利用水源 2、改善生态,增加植被覆盖 3、兴修水利,实施科学排灌 4、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 【课堂小结】 干 旱 地 区 及 其 农 业 生 产 世界分布 自然环境特征 干旱地区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 形 自然成因 洋 流 可持续 发展策略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干旱地区 农业生产 灌 溉 农 业 【典题训练 】 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山麓 平原和盆地边缘;主要原因 :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 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发展 农林牧业;优化农作物品 种;加强水资源管理 1、该区域农业 生产活动的分 布特点及主要 原因? 2 、该区域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 展应采取哪些 措施? 【围着火炉吃西瓜 】 【风成地貌 】 【内流河与内流湖 】 【干旱荒漠 】 【喷灌 】 喷灌——,以喷嘴模拟人工降雨。
优点:省水 滴灌——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 水自口出,以滴流的方式进行灌溉 使灌溉水成滴状,均匀、定时、定量地作用 于植物根系区域,始终保持土壤疏 松和最佳含水状态;辅以地膜,大大减少作 物水分蒸发和杂草繁生 滴灌 【案例分析 】 II、中亚的农业开发 咸 海 锡 尔 河 阿 姆 河 1、①全球变暖,蒸 发旺盛; ②阿姆河 锡尔河河水大部分被 截流灌溉农田导致咸 海湖面严重萎缩,对 气候的调节功能下降 甚至丧失;③农业结 构不合理; ④过度 开垦和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2、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气候更加干旱,农业生产条件更加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