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01170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肠疾病影像诊断(1)精要(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曲, 互相重叠,小肠疾病诊断 至今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X线钡餐造影和内镜检查单纯地观察消 化道腔内结构,尚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如肠壁粘膜下、 腔外、周围毗邻脏器及淋巴结情况.多层螺旋CT(MSCT) 具有快速扫 描和三维后处理能力,能清晰反映肠壁和肠腔外的病变.新的影像技 术CT小肠灌肠造影(CTE)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及三维成像能力 ,不仅可以观察黏膜,同时能够分析肠管周围的改变,提高了人们对 小肠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 胃肠道传统检查方法 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腔内间接获得小肠疾病的影像变化信息,如粘膜 涂钡、管腔充盈情况、动态观察管壁蠕动 小

2、肠镜通过光导纤维也能观察肠粘膜表面的病理改变,活检病变。 以上两种检查方法的优越性:胃镜和气钡双重造影的互相配合己使大部 分胃(腔内)疾病得到正确的诊断。 粘膜下、壁外周围情况、远处转移 -看不到 CT检查不同于胃气双重钡剂造影与内镜,它能直接显示器官及其病变本身 的特征。能发现病变对邻近器官或远处脏器的影响与侵犯。因此在胃疾病 影像诊断中有独特的价值。 但是:CT不应作为胃疾病诊断的首选和唯一的检查方法。 胃肠CT检查的指征 1胃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仍以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为主,其与胃镜检查相比仍是首选方法。 2胃气钡双藿造影或胃镜检查后,发现有幽门区狭窄(或伴有幽门梗阻时,应作CT检查为 诊断或

3、鉴别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3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后,不能区分(尤其是食管胃连接区)功能性与器质性狭窄时,CT检查 常能帮助做出正确判断. 4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发现胃有浸润性病变或肿块时,可作CT 检查以了解病变的起源、性 质及病变的侵犯范围。CT凭借其断面成像及良好的密度分辨力,能直接显示肿块的大体病理 组织结构,病变的生长和侵犯范围以及肿块与胃肠道病变和邻近器官的关系。 5胃气钡双重造影或胃镜确诊为胃肿瘤后,必须再行CT检查,以帮助判断能否手术切除,为 临床确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术前CT检查可对患者做出病变能否被手术切除的预测(正 确率可达90),使不必要的剖腹手术减少。 6临床发现上

4、腹部肿块及有胃肠道症状(黑便隐痛),而气钡双重胃造影和胃镜检查为阴性时 可作CT检查协助诊断。 7用于腹腔内空脏器穿孔的诊断,横断扫描可避免平片检查时腹内脏器前后相互重叠的影响 ,CT的高密度分辨率,有利于较小气体影及隐藏于脏器裂隙间和后腹膜腔内游离气体的辨认 ,但要合理运用窗口技术,纵膈窗可容易区别腹内脂肪和气体影,确认逸出于腹内各部位的 少量气体。 目 的 评价已知胃肠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确定原发胃肠病变并发症的存在、部位及严重程度,如蜂窝 织炎、脓肿及穿孔 明确有无直接侵犯或远处转移,如肝、腹膜后、大网膜等 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手术前评估、手术方案、预后估计 强化-避免漏诊的重要方法 常规CT

5、检查对大多数原发胃肠病变的估价常不充分 ,对绝大多数阳性病例均应行增强CT检查 经静脉团注碘对比剂的三期扫描技术,可在对比增 强的高峰期间显示胃肠病变。 根据病变组织增强特性,有助于正确分辨病变真正 的起源及判断病变的性质。 充分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功能 多层螺旋CT的MPR、MIP、VR等后处理功能强大,二维、三维重建 ,胃、结肠内窥镜成像、血管成像等更能够敏感、直观、细节分析 病变。 检查前准备 清洁肠道 观察肠腔及粘膜、评价肠壁的真正厚度需要排空和清洁肠腔 检查前一天晚6点禁饮食,8点水冲服番泻叶50mg,饮水1500及以上并及时 排便;检查当日晨禁食,于扫描前60min嘱患者分4次口

6、服2.5%等渗甘露醇溶 液1000-2000ml, 于扫描前15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654-2) 10mg后再口服 500-1000ml,患有前列腺肥大、青光眼、心率不齐者不能使用山莨菪碱(654 -2)。 增强准备 肘前静脉置套管针,3.5ml/s 流率,人工智能触发阈值100Hu,85ml对比剂 (300mgI/ml),三期扫描、 小肠疾病包括 肿瘤:腺癌、淋巴瘤P00341289、间质瘤、转移瘤 炎症:克隆恩病crohn、溃疡性结肠炎、小肠结核、病毒性肠炎 、嗜酸性胃肠炎、小肠粘膜一般炎症(杜氏溃疡、水肿、增生 糜烂) 憩室meckel憩室 肠梗阻、套叠;腹内外疝、小肠扭转、粘连性肠

7、梗阻、胆石症性 肠梗阻、 血管性病变: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肠道血管畸 形 其他病变:腹茧症、过敏性紫癜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 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 十二指肠降段与胰头间 囊袋状影,可见强化的 粘膜线,内见食物残渣 及液平面,胆总管下端 在其后方走行并受压, 以上胆总管及肝内胆管 扩张 MPR可更好显示憩室与胆管的关系 斜矢状位冠状位示憩室与肠腔相通 十二指肠憩室 斜冠状位 憩室与肠腔相通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又称壶腹周围憩室,老年人常见,其解 剖位置与胰胆管关系密切,可引起胰胆系统病变(梗阻、炎 症、顽固性结石等),临床称之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 症 CT可较好显示憩室及其与

8、胰胆管下段的关系,并进一步诊断 胰胆系统并发症,但需与胰头囊腺瘤及胰头周围假性囊肿鉴 别 增强扫描的意义 除外合并的其他病变,特别是肿瘤 鉴别诊断:可见憩室明显强化的粘膜线与十二指肠粘膜相连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胃肠道其它部位憩室 胃底憩室:密度随胃腔内密度变化而变化 盲肠憩室并感染:手术病理证实 胃大弯脂肪瘤 十二指肠脂肪瘤 CT值约-87HU P00214436,小肠脂肪瘤 胃肠道脂肪瘤好发于远段小肠,十二指肠脂肪瘤少 见,病理为生长于粘膜下层的成熟脂肪组织 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较大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发 作性腹痛,瘤体4cm者易发生肠套叠 CT值为-80 -120Hu,具有特异性。但应确保

9、肠腔充 盈良好,观察时应提高窗宽 对于脂肪瘤导致肠套叠的患者,应注意与肠系膜脂 肪鉴别 胃肠道脂肪瘤 十二指肠腺癌 病史:男、57岁;反酸、烧心、呕吐 化验:CA199:7909U/m;CEA13ng/ml; CT表现: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并憩室壁明显 增厚, 中度强化,CT值:平扫31HU、A 57HU 、 V 68HU、D 60HU; 胃镜病理:十二指肠降段腺Ca 十二指肠腺Ca(P00492299 ) 小肠腺Ca(p00015423 ) 小肠腺瘤以十二指肠、空肠多见 十二指肠腺瘤又称Brunner腺腺瘤或息肉样错构瘤,最常发生的部 位是十二指肠壶腹部或降部的后壁,属癌前病变,与小肠腺癌发生

10、关系密切,肿瘤直径大于2cm、出现分叶、龛影或邻近肠壁僵硬、 邻近肠系膜密度增高等均提示恶变 CT对发现小腺瘤效果不佳,对大腺瘤及其合并症的检出、邻近肠壁 及肠腔改变、判断良恶性有一定价值,增强扫描肿瘤轻-中度强化 。 对小肠腺癌,CT能较好地确定肿瘤与其周围器官的关系,并能显示 肠系膜或腹腔内的扩散情况,及估计术后复发及治疗效果 小肠腺瘤及腺癌 P00253308,男 ,52岁, 小肠淋巴瘤 (浸润型) 小肠淋巴瘤 P00197377 男,60岁 2010.7.22十 二指肠水平 段增厚 2010.7.24穿 孔 2010.10.21 十二指肠、 盆腔小肠 节段性肠壁 增厚 小肠淋巴瘤 P0

11、0816557男63岁, B细胞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肠系膜型) 小肠淋巴瘤 十二指肠间质瘤 平扫CT值56Hu动脉期CT值107Hu静脉期CT值90Hu 延迟期CT值70Hu 冠状位 普通CT平扫 口服对比剂后动脉期 小肠间质瘤并周围侵犯 静脉期 延迟期 口服甘露醇小肠CT成像 VR及矢状位投影显示肿瘤血管 CT平扫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 小肠间质瘤 冠状位小肠全景 MIP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 口服甘露醇小肠CT成像 病理结果:小肠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 SMA(+),CD34(-),S-100(-) CT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延迟期 P0019810 M/59Y口服甘露醇小肠CT成

12、像 P00198109间质瘤(肠粘膜面溃疡) 胃肠道间质瘤 小肠间质瘤是原发于小肠的胃肠道间质瘤,同胃间质瘤一样,都属于胃 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概念最早在1983年提出,以区分一组既不是平滑 肌来源也不是神经源性的消化道肿瘤。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D117和CD34 为其重要标志物,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极少表达。 螺旋CT是胃肠道间质瘤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之一,不仅定位快速、准确 ,而且密度分辨率高,可以三维重建及CTA检查,能清楚显示瘤体及其 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影像信息,尤其对向 胃肠道外生长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的GISTs更有意义。确诊主要依靠病 理切

13、片检查。 十二指肠腺瘤并出血(p00140039) 本例需增强扫 描鉴别肿瘤卒 中和单纯血肿 十二指肠壁内血肿 增强扫描示十二 指肠水平段下方 类椭圆形高密度 影,周边密度低 ,中心呈融冰样 稍高密度;胆总 管及胰管扩张 平扫示十二指肠 降段至水平段高 密度影,中心有 条片稍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示十 二指肠降段至水 平段病灶无强化 单纯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罕见,多数继发于外伤(儿童多见) ,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患者;常因腹痛就诊,表现为无放射 性的脐周疼痛,中上腹压痛、反跳痛。 CT平扫可见与十二指肠走行一致或相邻的高/等密度影,多位 于Treitz韧带附近,边界清晰,急性期呈均匀高密度,随后 密度

14、不均匀,呈周边低密度和中心融冰样高密度(与血肿衍 化过程吻合),需与肿瘤卒中鉴别,增强扫描无强化是血肿 的特点之一。 出血时间较长者血肿呈液性低密度,此时则需与肠壁、系膜 的囊性病变鉴别。 间接征象为近端的小肠及胃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扩张。 壶腹部肿瘤并不全梗阻 薛爱景-小肠套叠并梗阻 动脉期 静脉期 小肠套叠并梗阻 小肠内疝 小肠于十二指肠升段隐窝裂孔5cm 疝入150cm,术中小肠呈暗红色 M、30岁 男、31岁 腹痛5天,加重12h 小肠内疝 小肠内疝 术中所见:内疝嵌顿,疝囊大小为20x15x15cm,小肠系膜根部疝囊颈直径约3.0cm缺口。 疝入约300cm远端小肠,颜色灰暗,系膜水肿

15、小肠内疝CT征象 中华放射学 2007年6月第41卷第6期 纪建松 章士正“螺旋CT对小肠内疝的诊断价值” 概述:指小肠通过腹腔内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脏层腹膜的孔道、囊袋 ,包括手术后所造成的肠系膜孔、间隙和粘连造成的间隙。分先天性、后 天性。50%为十二指肠旁疝。 临床:经常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肠梗阻;肠梗 阻、肠绞窄、坏死性腹膜炎 小肠内疝CT征象 1.小肠移位、聚集 2.肠系膜血管异常征 聚集、牵拉、扭转与充 3.肠系膜脂肪延伸入病灶内 4.MIP 可见疝口 与一般肠扭转鉴别 5.其他肠段移位 6.并发肠扭转,见“漩涡征” 7. 肠梗阻:肠管梗阻扩张积液 8.肠管缺血

16、水肿 “靶环征”、分层现象 9.腹水 早期,疝入侧的结肠旁窝 肠扭转(香蕉征 ) P00318912 张艳-小肠及系膜扭转 梗阻 朱美霞 P00650695 系膜及小肠扭转 中心高密度CT值=68HU P00095166肠系膜扭转 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塞?强化很重要 肠梗阻与肿瘤、套叠、扭转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早期正确诊断梗阻的部位、性质、原因 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CT诊断肠梗的准确性、特异性均达95%以上,由于断层图像避免了组织 重叠,易于观察肠壁增厚、水肿及肠壁肠腔内外肿物,结合多平面重建进 行准确定位 CT可明确胃肠道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定性及 进行术前评估 CT能确诊肠套叠,表现为靶征和彗星征,可显示梗阻部位由套入管、肠系膜 、反折管及套鞘组成,多平面重建更直观;增强扫描意义重大,有助于除外肿 瘤等所致套叠 肠扭转可致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系膜肿胀,出现漩涡征,肠壁水肿,肠管扩张 ,肠腔积液、积气,增强扫描可明确系膜血管改变 消化道穿孔并腹膜炎 腹腔游离气体 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