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1701156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 侵权责任法解读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本文为您提供参考的内容是解读侵权责任法全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侵权责任法解读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解读:此条明确了本法的立法目的即明确、预防、制裁侵权行为首次在法律条文中规定侵权损害赔偿具有制裁、惩罚性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

2、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解读:列举了此法所保护的法益对象但此法中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只有前6项只有一条涉及第7项隐私权对所列举的其他权利的保护多在其他法规中体现在此法中是否须一一列举在立法讨论过程中有过争议对外公布版依然如数列举可能是对以后修正或者民法典的编撰留下伏笔或者说是立法空间 亮点在于首次在我国成文法中列举了隐私权这一概念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而在此法出台之前我国并无事实上的隐私权利的规定故而学界仅冠以隐私利益而实践中则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隐私利益的保护是参照名誉权的形式来加以保护 第三条被

3、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按照本法行使权利的主体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我们注意到这里对行使权利主体的限定并没有按照以前民法通则的规定定义为受害人而是用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被侵权人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受害人与被侵权人的概念几乎是等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构成侵权责任应符合三大要件即有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损害后果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抛开其一均不可能构成侵权责任因此仅仅强调受害人的权利并不符合本法的立法意图人们即使受到伤害成为受害人也应首先考虑是否有侵权行为、造成侵权行为的人是谁才能按照本法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否则一人完全因自身原因受到伤害是否一定能找到承担侵权责任的对象呢?

4、因此我个人认为此法使用被侵权人这一法律概念更为科学、合理 第四条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根据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来看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与之可能存在先后履行问题的仅仅只有赔偿损失一项因此以往会出现因侵权行为人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或者依法被给予行政处罚后无力承担民事责任致使被侵权人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无法实际履行的情况由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由公权力机关依法予以追究的而侵权责任是基于民事行为由民事主体予以主张二者间权利行使的主体并不对等因而造成“绝对的平等

5、即是不平等”的状况使得私权利往往难以得到实现因此此处规定的“先民后刑(行)”的原则更为体现了私权、公权平等保护的立法原则 第五条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此条文解决的是与其他法律规定冲突时的适用的问题根据本条文的表述对于其他涉及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来说本法属于一般法产品质量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则属于特别法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前述两原则相冲突时即新的一般与旧的特别法有冲突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此次立法中直接规定了与其他特别法有冲突时适用其他特别法这一作法可视为立法机关为节约立法资源而在法律条文中先行裁决而民法通则虽亦同属于一般法

6、在其中关于侵权的规定与本法有冲突时则应当严格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原则选择适用 第二章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规定了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行为人对侵权后果具有法定的过错的时候才应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时只有在法定条件下才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而没有赔偿的义务这一原则民法通则以来我国立法对一般侵权所采取的规则原则是一致的这里只不过是重申 本条第二款规定了特殊侵权的情况下采用过错推定这实际上并非实体法原理而是程序法中的证据法则即在损害事实发生后基于某种客观事实或条件

7、而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从而减轻或者免除受害人对过错的证明责任并由被推定者负担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规则目前我国立法中采用过错推定的最为明确的就是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另外我们注意到本条文采用了“行为人”的表述这里我们通过本法的审议讨论摘录注意到的是立法者的意图为“行为人”既包括积极作为的行为人也包括消极不作为的行为人 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此条规定了侵权责任归责的无过错原则即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由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规定采取无过错原则的侵权行为相关的法律规范有民法

8、通则第121条、第122条、第123条、第124条、第125条、第127条、第133条;卫生法第39条、第40条;药品管理法第56条;兽药管理法第47条;环境保护法第2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42条;产品质量法第29条、第30条、第31条等即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法人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缺陷产品的侵权行为、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因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行为、因饲养的动物引起的侵权行为等但以上各种特殊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是不同的在本法分则部分或者其他法律详细规定 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

9、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本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重申但在文字表述上有所区别原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表述为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按照法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过错导致他人合法权益损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如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教唆人和行为人构成共同侵权人但本法条文表述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才承担连带责任而将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列入第九条大概是属于立法技术性调整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共同侵权与共同危险行为以及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间的区别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可能造成他人权

10、利受损的危险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但不能准确判定加害人的情况由于无法确定加害人法律推定各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行为人都是加害人并承担连带责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事先并无共同的意思联络但其行为的偶然结合致人损害此种侵权行为又区分为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其中间接结合即“多因一果”徒有“数人”的外衣本质仍为单独侵权行为故加害人承担与各自的过错程度相适应的按份责任即各自承担各自责任而非连带责任如:甲、乙两人共同将一台电视机从5楼扔下砸中路人丙则对于丙来说甲乙二人为共同侵权人;又如:甲、乙二人相约比赛谁弹的烟头远二人同时将烟头弹出结果一烟头弹入丙家

11、中并引起火灾但无法确定是谁的烟头所造成则甲乙二人构成共同危险行为;还如:甲、乙两人分别开车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向闯红灯将在路中央过斑马线的且躲闪不及的丙夹击撞成重伤则甲乙二人构成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的直接结合二人对丙的重伤结果承担连带责任;再如:甲市政工程公司在路中央维修下水管道且未设置任何警示标志乙开车欲闯红灯超速经过该路段丙在此时按交通指示信号横穿马路见乙车开来急忙往旁躲闪不慎掉入甲公司维修之下水道中则甲乙对丙的损害结果构成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的间接结合 第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

1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解读:此条第一款及第二款前半段来源于最高院民通意见第148条的规定这里暂且不表应当注意的是第二款后半段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详细规定了无限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形即规定由无限人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但监护人尽到了监护义务的可以减轻其责任而此条文又规定无限人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承担相应责任是否存在冲突呢?其实不然关键在于这个“该”字此条文明确的是在无限人受到教唆或者帮助的情况下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仍应承担相应责任而民法通则明确的是在没有外力帮助、教唆的情况下无限人独自实施侵权行为其监护人都应承担民事责任尽到了监护义

13、务的可以减轻其义务实践中应区别适用 第十条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所述情形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共同危险行为这里不再重复了 第十一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中的直接结合不再重复 第十二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中的间接结合不再重复 第十三条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14、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解读:属于解释型立法条款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连带责任作出法律定义内容清晰不作累述但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连带责任人并非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因此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对有财产担保或者明显具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责任人单独提起侵权之诉以及时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否则一旦部分连带责任人逃逸后如非要将其列为共同诉讼人的话那么即使符合诉讼条件也最起码需要经过漫长的公告程序和期间对那些需要及时得到赔付以支付医疗费用、生活等费用的被侵权人而言这是极端不公平的 第十四条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解读:对外承担了连带责任后对内行使追偿权的规定此条明确了因侵权行为而承担的连带责任属于真正连带责任即多人侵权中一人对外承担了侵权赔偿责任并不能使得其他侵权人的侵权赔偿义务归于消灭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