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01035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纲165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南京大学编(2017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兼顾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了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履历分析、笔试测评、面试测评、心理测验、评价中心技术、人员素质测评的组织与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的质量分析和人员素质测评报告等,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借鉴和吸收

2、了国内外有关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的精华,由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导入,以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为主体,以对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结束。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伴随着人才配置方式、组织用人观念以及地位的变化与发展,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运用。借助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可以使组织深入分析应聘者和员工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个性特征,从而更好地做好人员选拔、人员配置、人员运用、人员开发、人员激励等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比较系统地获得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各种方法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考生能

3、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提高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课程是招聘管理、员工培训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相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

4、行正确的表述、选择,这是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这是是中等层次的要求。简单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较高层次的要求。综合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课

5、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人员素质测评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素质的概念、素质的构成与特征,掌握素质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主要类型;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原则与特点;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范围。通过本章的学习,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课的后续内容奠定理论基础。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素质概述1.1.1 素质及其结构1.1.2 素质的特征1.1.3 素质模型1.2 人员素质测评概述1.2.1 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1.2.2 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内容1.2.3 人员素质测评

6、的类型1.2.4 人员素质测评的原则与特点1.2.5 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1.3 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范围1.3.1 招聘与甄选1.3.2 职位晋升1.3.3 员工培训与开发1.3.4 职位晋升1.3.5 人力资源诊断1.3.6 薪酬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素质概述(重点)识记:广义与狭义素质的概念;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素质模型的概念;冰山模型;洋葱模型;素质五结构模型。领会:素质的构成;麦克利兰的人的素质的六个层次。应用:素质的主要特征;冰山模型与洋葱模型之间的关系。(二)人员素质测评概述(重点)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性格的概念;能力的概念;品德的概念;配置性测评;选拔

7、性测评;鉴定性测评;诊断性测评;开发性测评。领会: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内容;配置性测评的特点;选拔性测评的特点;选拔性测评的原则;鉴定性测评的特点;鉴定性测评的原则;诊断性测评的特点;开发性测评的特点;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原则;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三)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范围(次重点)识记:人力资源诊断。综合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具体运用范围。 四、本章关键问题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素质、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2)素质的构成、特征以及人员素质测评的特征;(3)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类型的概念、原则及特点;(4)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趋势;(5)人员素质测评的具体运用范围。第二章 人

8、员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自学者能够了解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起源、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以及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现状;了解我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概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员素质测评事业的发展过程;了解现阶段我国人员素质测评发展的现状;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势。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2.1 西方国家的人员素质测评2.1.1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起源2.1.2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2.1.3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现状2.2 我国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2.2.1我国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过程2.2.2 现阶段我国人员素质测评发展的现状2.3 人员素质测评的

9、发展趋势2.3.1 各种测评技术综合运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3.2 人员素质测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2.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员素质测评逐步兴起2.3.4 测评内容上开始关注到人与组织的匹配2.3.5 测评手段的创新趋势愈发明显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西方国家的人员素质测评(一般)识记: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起源;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西方国家人员素质测评的现状。(二)我国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一般)识记:我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概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员素质测评事业的发展过程。领会:现阶段我国人员素质测评发展的现状。(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势(次重点)简单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

10、势。四、本章关键问题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现阶段我国人员素质测评发展的现状;(2)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势。第三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说、“社会人”假说、“自我实现人”假说、“复杂人”假说等五种假说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掌握个性差异理论中个性倾向性差异的四种主要表现、个体心理差异的三种主要表现,了解特质理论中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三因素理论、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和五因素人格模式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胜任力的概念、特征及其构成,理解并掌握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概念、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特点、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结构以及

11、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掌握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流程和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方法;理解人职匹配理论中的特性因素理论和人格类型因素匹配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3.1 人性假设理论3.1.1 “经济人”假说3.1.2 “社会人”假说3.1.3 “自我实现人”假说3.1.4 “复杂人”假说3.2 个体差异理论与特质理论3.2.1 个体差异理论3.2.2 特质理论3.3 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3.3.1 胜任力概述3.3.2 胜任力模型概述3.3.3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3.4 人职匹配理论3.4.1 特性因素理论3.4.2 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2、(一)人性假设理论(重点)识记:“经济人”的概念;“社会人”假说的含义;“自我实现人”假说的含义;“复杂人”假说的含义。领会:经济人”假说及X理论的局限性;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社会人”假说的特点;与“社会人”假说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复杂人”假说的基本内容;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简单应用:“经济人”假说的基本观点及在在管理上的策略;Y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二)个体差异理论与特质理论(次重点)识记:个性差异的含义;个体倾向性的概念;个体心理特征的含义;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三因素理论;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五因素人格模式。领会:个体倾向性差异的表现;个体兴趣差异的表现;个

13、体心理差异的表现。(三)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重点)识记: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概念;胜任力词典的概念;领会:胜任力的特征;胜任力的构成;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特点;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结构;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方法;。简单应用: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流程。(四)人职匹配理论(次重点)识记:特性因素理论的内涵;霍兰德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的六种类型。领会:任职匹配的基本思想。帕森斯职业指导的三个步骤;霍兰德提出的人格和职业关系的假设。 四、本章关键问题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经济人”假说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上的管理策略;(2)“社会人”假说的特点;(3)与

14、“社会人”假说相对应的管理措施;(4)“复杂人”假说的基本内容;(5)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6)Y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相对应的管理措施;(7)个体倾向性差异的主要表现;(8)个体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9)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特点与结构;(10)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与流程;(11)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第四章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测评指标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的构成,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理解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及形式;掌握人员素质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理解并掌握人员素质测评指标设计的方法,包括测评要素的确定方

15、法、测评标志的确定方法和、测评标度和测评标记的确定方法以及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掌握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4.1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概述4.1.1 测评指标的定义和特点4.1.2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的构成4.1.3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4.1.4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4.2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4.2.1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4.2.2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设计的方法4.2.3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概述(重点)识记:测评指标的概念;测评要素的概念;测评标志、测评标度和测评标记的概念;权重的含义。领会:测评指标的特点;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