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压强》教案1(沪粤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00802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压强》教案1(沪粤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神奇的压强》教案1(沪粤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神奇的压强》教案1(沪粤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奇的压强》教案1(沪粤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压强》教案1(沪粤版九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神奇的压强一、课标要求1.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解读对于压强的概念,课标与原来的教学大纲要求相比有较大不同。知识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但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有很大提高。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来学习。这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教师设计、组织、指导科学探究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产生压强的大小。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读对压强计算的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与原来教学大纲相比降低了。“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

2、公式综合解决计算问题。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这项要求,属于“了解”水平层次,既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3. 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解读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对知识点本身只作“了解”要求。4.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初步认识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解读通过实验或日常现象,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由于托里拆利实验不便在教室里演示,让学生“了解”这种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即可。二、本章教材分析1 本章概述本章是在前面学习了力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压强。主要内容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以及大气压强等。压强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实际中都经常用到,也是后面学习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压强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中都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科学认识,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本章教材大体按照“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顺序编写,其中压强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第一节通过学生感到神奇的“大型载重车的许多轮子”和学生十分熟悉“按图钉”两个例子,让学生感受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建立压强的概念。在学习压强的基

4、本概念后,第二节通过两个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液体压强的“神奇”,接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随后通过理论推导和例题介绍液体压强的定量计算,并通过“连通器”的介绍,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第三节首先安排了两个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并通过“人对大气压变化的感受”、“日常生活应用”和“航天事业”三个侧面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使学生对压强的认识得以扩展。本章教学重点:压强是贯穿本章的重要概念,因此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感受大气压是本章的重点。另外控制

5、变量法是本章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学的重点。本章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是本章的难点,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定量描述压力所产生的效果,他们常常错误的把压强和压力混为一谈。学习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这方面的感性经验又比较少,所以会形成难点;因为学生体验不到大气压的存在,而需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这会造成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困难,尤其是测量大气压和利用大气压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现象时,可能弄不清其中的物理情景,思路和表述语言都会出现混乱。本章科学探究实验较多,学生如何设计和描述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何得出正确的结论等也是教学的难点。2 编写

6、特点本章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1)教材注意呈现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而目前部分一线教师对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仍把握不好。有些教材对科学探究内容的编写,仍然是将实验步骤全部罗列出来,学生还是照着教材现成的步骤进行实验,这样仍然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目的;有的教材则留的空白太多,使教师和学生茫然无措。而本教材却采用了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的编写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同时也就给教师指出了一种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路子。如第一节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为了让学生设计出实验,先通过“金钥

7、匙”栏目告诉学生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然后以一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为范例,并对范例中的实验步骤提出两个思考题,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这样处理既避免了“放羊式”教学学生茫然无措的现象,又不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而是教给学生如何探究,让学生从学习到模仿再到创新,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2)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考,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如第二节液体的压强,通过“活动 1”,首先让学生体验液体压强产生的神奇效果,意识到液体压强具有与固体压强不同的特点,然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又如第三节大气压,先让学生做

8、几个关于大气压的实验(如覆杯实验等) , “奇怪”的现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思考。(3)提倡“瓶瓶罐罐做实验” 。本章的许多实验都是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做的,如用砖块、细沙、肥皂、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饮料瓶等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用茶杯、挂衣钩做大气压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行,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神奇”而不“神秘” ,培养和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感情。(4)注重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注重 STS 教育。通过引入大量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用手轻轻的向墙壁上按图钉、宽宽的书包带,到纸能托住杯中水、吸盘能挂住重物,再到潜水员在深水潜水要穿潜水服,从多轮子的载重卡车,到“水刀”能切割大理石和钢板,再到宏伟的三峡船闸、宇航员的航天服。另外,还通过“信息浏览” 、 “STS”等栏目作为知识的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了学习资源。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把物理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养成观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关心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的习惯,培养崇尚科学、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良好素养。3 课时安排全章共 3 节,建议本章教学用 5 课时,其中第一节用 2 课时,第二节用 1 课时,第三节 1 课时,复习总结用 1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