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0612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稿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命题规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中考中常见的语言运用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之后,把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有机组合,并要求简明扼要。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是新闻报道,所答内容都有字数限制。信息提取与概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信息捕捉筛选能力和语言归纳概括能力。出题的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将新闻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看似是三种题型,实质是一样的,都需要将材料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其中拟标题的要求相对要更高一些,需要更加精练和简洁。

2、所提供的材料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个或者若干生活现象组合而成的材料,说明性、议论性、记叙性文字都有可能。叙述性材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信息;议论性材料,关键是要先找到其论点;说明性材料,则要抓住其对象特征、范围等;若是几层意思并列,就要归纳这几层意思的共同性或实质性。这种材料往往有若干条信息让考生去筛选和概括,所以要仔细审读,分别把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概括。常见题型一、给新闻材料拟写标题所给新闻材料一般不会太长,二百字左右,一分钟左右就可以读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信息基本上都会有比较完整的呈现,考生只要将最主要的关键词提取出来,然后组合成一个精练的句子,最好是客观

3、性的表述,能涵盖最基本的信息即可。二、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新闻信息提取题有个特点是要概括的内容基本都会在第一句话或者导语里面了,而正文只是更加具体翔实而已。这类题目有个特点,就是通常都会有字数限制,所以一定要高度浓缩,像“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可以压缩成“北京奥运会”。三、从若干材料中提取多项信息以上两点大多是指新闻类材料,对于其他时效性不强的组合型材料则要根据要求,分别将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浓缩组合。要依次对诸多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看看哪些信息在材料中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信息有轻重之别,应挑重要的概括,否则会因小失大。另外要注意的是,要忠实于原文,尽量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转述信息。四、写出你对语

4、料内含的价值判断五、谈谈这样的发现(判断)对你的人生的启发解题策略解答信息提取题,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一、明确要求,分析类型。这类试题的题目类型都很清楚,常见的信息提取题有三种类型: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类;以下定义,说特征为主的说明类;从事实和道理论据中概括观点的议论类。这三类语段包含的要素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要准确提取这类试题信息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它们的类型,明确它们的要求。二、筛选信息,突出主体.叙事类的信息提取题以新闻为主,考查的形式主要是拟写新闻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写作新闻导语。这类语段往往具备人物(事物)、时间、地点、事情等信息,如果是多段的,而这类信息往往又集中出

5、现在第一段,因而我们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要细读第一段,提取要保留下来的主要信息。由于新闻类语段考查的形式有三种,这三者要求不同,对语段信息的筛选也就不同。针对这三种形式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1.拟写新闻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使读者一看到标题就能了解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因此阅读新闻时,根据新闻标题简洁、新颖、醒目的要求,我们只要筛选出主要信息,采用“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可。2.概括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常常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因此我们阅读材料时,就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3.写作新闻导语。导

6、语是新闻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它是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事实的提要。所以写作导语,可用摘要或综合的方法。摘要是指对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作一个扼要的叙述;综合是对新闻通过分层,概括层意,然后加以合并归纳。仍然采用“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可。议论类的信息提取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观点的概括。材料中往往通过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从正反两方面加以阐发。同学们解答这类试题时不妨采用分析法,根据材料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理清它们的层次,分析它们的论述中心,从而概括出中心论点。说明类的信息提取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是给材料中的说明对象下定义。语段中出现的是一些说明性的文字。说明对象、对象的特

7、征就藏在其中。因此,同学们阅读材料首先要准确判断出说明对象,然后提炼出相应的特征。答案往往以“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形式组成。三、斟字酌句,准确表达。信息提取题往往都有一定的字数限制,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的信息,然后加以组合成句即可。典例分析1(江苏无锡卷)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

8、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再筛选答案A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前半部分内容;B项只是减肥的一种手段,没有体现主要内容

9、;D项只体现肥胖的负面效应。2(广西北海卷)给北海市政府门户网站报道的下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标题: 5月16日上午,在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382号80多岁退休教师陈铭莲的家门前,由县老体协40多名老人组成的“夕阳红“歌唱队在陈老师的指挥下练唱红歌,陈老师告诉笔者,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大庆,这些老人每周集中三天一起练唱十首红歌,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拟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对新闻具有概括作用,因此为这则新闻拟标题时要概括出“什么人,做什么事。目的是什么”。答案示例:合浦“夕阳红”唱响红歌3(昆明卷)请把下面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春城晚报讯:昨日,作为云

10、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活动,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云岭楷模风采录全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建党90年来,我省各个历史时期90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新闻内容,首先应抓住导语,即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然后找出主要人或物、主要事件,再把握事件新闻点,最后用“谁、干什么、结果”或“什么、怎么样”的主谓句式表达。答案: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4(武汉卷)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材料1】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

11、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材料2】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材料3】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探究分析概括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尤其是材料的后面解释了该“中国老玩意儿”存在的理由。还可以拓展延伸从文化艺术价值的角度去分析。答案:(1)“中国老玩意儿具有极高的

12、文化艺术价值。(2)“中国老玩意儿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或“中国老玩意儿是吉祥象征物)。5(浙江杭州卷)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3个字。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是个谜,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富商的妻子。经考证,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遗址是其原型的安息之地。意大利考古学家目前宣布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的骸骨。考古学家将借助透地雷达搜寻人类骸骨,然后通过科学方法测定骨头年代,筛选出与蒙娜丽莎原型去世时年龄相符的骸骨。考古学家还将提取骸骨的DNA,将之与其子女们骸骨中提取的DNA进行对比。这样,将找到的足够多的头盖骨碎块通过电脑整合出蒙娜丽莎原型的面部图像,就能复原那让

13、世人着迷的神秘微笑。意大利考古学家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骸骨,复原其神秘微笑。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解题时要通读文本,抓住最关键的语句来归纳,文中举了很多例子,都是为了解决文段最后的一句话“就能复原那让世人着迷的神秘微笑”。6(四川资阳卷)阅读下边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据报道: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下午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后调整为9.0级)。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引发10米高的海啸,并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15号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爆炸,使压力控制池遭到损坏。反应堆散发出的辐射量超标万倍,截至目前已发现大约190人遭受核辐射污染。【材料二】新

14、华网东京4月21日电 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21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在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用简略的话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你结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爆炸事故,谈谈人类对于核能利用的看法。围绕要不要给日本灾区捐款捐物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说:“日本人从清朝到抗日战争结束,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掠夺了我们大量财富,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们赔偿,我们为什么要捐助他们呢?”你如果同意捐款,请谈谈你的理由。解析:题考查分析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15、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应抓住“灾难”及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答题,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的结局等要素。答案: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爆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抓住“灾难”及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答题。) 核能,是人类新近开发出的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也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以及今年3月11日日本9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在用它来为我们造福的同时,我们还得努力规避它的风险。(核能利用有利弊两面,谈其一面,言之有理。能辩证的谈核能利与弊的给满分。) 我认为,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应该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面对,正所谓“国家有界,大爱无疆”。再说我们不能太多地计较过去,我们应该放眼未来。(言之有理即可)误区点击1.不要越俎代庖。有的考生在解答这类题时想当然地随便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句子,没有将题中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从而白白地将分数丢失。这就告诉我们,答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采用原文中的词语来表述信息。2.不要断章取义。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只抓住一点,而没有将材料中的信息完整表达出来,有失偏颇,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也是导致得不到高分或得不到的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