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0440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研究课题简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招录博士后研究课题简介崔军 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循环农业、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以及农业国际合作和科技管理等工作。先后指导了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委托的区域、国别农业对外合作规划编制、境外农业资源开发等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正指导我院自选课题农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并参加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组织的农业对外合作规划编制工作。电话:01065922238,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中国农业“走出去”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对农业“走出去”的支持研究。齐飞 院总工程师/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

2、理论、温室结构设计理论和现代温室园艺装备。目前主要负责设施农业技术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工程集成模式、新型现代化日光温室建筑与结构、非耕地设施园艺技术装备、设施节能与绿色能源装备等领域研究、开发与技术推广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及地方科学研究项目30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8部,获专利/软件著作权10项。目前为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电话:010-65922515,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以研究和开发适合于中国未来10-15年后设施园艺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技术(结构设计理论方法为主)和

3、新型设施装备为目标,根据中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状况,主要在2个方向上开展研究:1)研究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结构稳定性设计方法;2)研究不同结构形式和环境调控装备下,温室内部温度、光照、湿度变化规律,研究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日光温室关键技术装备(含绿色能源装备)、集成获得具有优质、高效、生态特征的生产系统。博士后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以下1-2个课题开展研究。课题1:温室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整体设计、构件设计、稳定性设计为主)。课题2:日光温室新型骨架研发(以小构件、热镀锌、装配式等适应工厂化要求为主)。课题3:温室绿色能源技术装备研发(太阳能、主动蓄热、高效散热、

4、热泵等)。课题4:四季型日光温室新结构研发(温室功能在不同季节变化,低能耗、高效益)。课题5:日光温室性能评价标准的创新(保温比、蓄热比、高跨比相互结合)。肖运来 所长/研究员:近年来从事国家、地方农业综合或行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从事农业项目咨询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沃土工程规划”、“国家优质粮食工程规划”、“国家苹果非疫区建设规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海南省热带特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青海省特色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大批规划的编制工作。电话:010-

5、65929548,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农业现代化及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增长极理论、产业链理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关战略等,指导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工作,并结合实际案例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常瑞甫 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近年来参与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等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完成海南省农业

6、十一五发展规划、青海省现代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东省韶关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国华西村现代农业展示基地总体规划等规划。电话:01065921541,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前期研究50个重大课题之一,研究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协同模式、区域布局、建设重点等,为编制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十三五”规划提供支撑。洪仁彪 副所长/研究员:近年来从事国家、地方农业综合或行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从事农业项目咨询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先后主持和

7、参与了“种养业良种工程规划”、“菜篮子工程规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海南省热带特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连市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规划等一大批规划的编制工作。电话:01065929458,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农业产业规划创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结合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研究应用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指导现代农业规划,创新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陈伟忠 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农业农村经济政策、农业区域发展与投资、现代农业金融体系等研究。主持或参与重大课题

8、研究30余项,完成各项跨国、全国性及区域性农业发展规划和咨询项目1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多项。先后参与或主持的重大课题包括“十二五”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政府农业投资绩效研究、转变投资管理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研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东南亚农业资源开发战略规划、粮食产业链发展融资规划研究、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走出去研究、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课题研究、金融资本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模式研究等。电话:01065910324,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十三五”中央农业投资体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根据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现状和要求,客观分析评

9、价我国中央农业投资体系的现状分析,包括中央农业投资概况和我国农业投资需求。二是总结美国、日本、欧盟等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投资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构建我国中央农业投资体系提供参考。三是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对中央农业投资的新要求,提出我国中央农业投资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四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构建“十三五”中央农业投资体系的思路与措施,明确“十三五”期间政府农业重点支持领域和主要投入方式,为我国中央农业投资体系改革创新提供依据。裴志远 站长/研究员:先后主持研发和建立了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遥感监测系统,推动和实现了稳

10、定的业务化运行。主持和参与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论证和方案编制、“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农业遥感应用系统发展建设的规划编制和项目设计,主持了“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贫困地区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管理技术”等重大科研项目。目前主要承担国内外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和产量年际变化遥感监测研究和应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技术方法研究和推广,大尺度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遥感调查、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价等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工作。电话:01065929476,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1:“基于卫星影像的承包地确权研究”。研究内容: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开展

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系统分析利用遥感卫星图像制作正射影像图(DOM)的精度,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情况和地形地貌特征,制定符合标准要求和工程特点的DOM生产工艺;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探索满足农村承包地确权实际需要的承包经营权调查模式和方案;全面分析工作底图生产、调查指界、内业矢量化等不同阶段产生的误差并进行精度评定。博士后研究课题2:“农地大数据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基于承包地块、承包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等基本信息,结合相关数据,面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业补贴等应用领域,开展数据库设计、多源数据复合分析、原型系统开发等关键技

12、术研究。王飞 副站长/高级工程师: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应用于农业资源和农作物监测的方法研究,主持农业部年度全国水稻、大豆、棉花、甘蔗种植面积、长势、墒情和产量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工作,主持国内早稻、中晚稻、大豆和棉花等大宗作物的遥感本底调查工作。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价的应用示范”等科研专项。目前负责农业部“农作物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系统”的年度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系统运行管理和成果分析报送,大宗农作物遥感本底调查方法研究,国外重点农区主要农作物遥感监测应用研究,3S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项目监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电话

13、:01065910066(3333),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地变化监测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现状,通过获取和遴选基于时间序列的低、中、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的农作物、草地和其他资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方法研究,重点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推行的“粮改饲”工程,对利用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典型区监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价。赵立欣 所长/研究员:多年从事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政策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评价研究、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及适宜秸秆原料的“秸秆一体化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技术”和适

14、宜多种混合原料的“固态物料分离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技术”等方面研究。任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称号,其团队获“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创新团队”。目前承担国家、农业部科研项目6项,农业杰出人才项目1项、北京领军人才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部平原地区沼气多元化利用技术及配套设备集成与示范”、2015年科技支撑“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系统构建和集成示范”、948项目“连续式生物质分段均匀炭化技术系统引进研究”、农业部科研项目“生物质成型燃料区域供热关键技术与尾气净化”、“农村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高效处理技术研究推广”、“生物炭炭气油联产全生命

15、周期及生物炭应用的社会影响评价”等项目。电话:01065925082,邮箱地址:博士后研究课题1:生物质热解炭化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研究内容:重点解决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针对生物炭高效转化与炭气油联产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对连续式生物质炭化工艺与机理研究,分析秸秆分段热解技术路径,研究生物质分段均匀热裂解技术,实现物料的有序输送和热源的智能调控,研究生物质炭化设备耐高温固态密封技术和组合式传动技术,提高设备工作性能,研究气液高效分离技术,开发物理化学组合式木焦油脱除技术工艺与装备。博士后研究课题2:多原料沼气发酵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研究内容:为解决单一物料如秸秆、畜禽粪便等厌氧发酵产甲烷存在的营养成分单一、易酸化、负荷低等问题,通过解析多元混合物料的物料特性与产气性能,重点针对不同种类、配比的多元混合物料开发适用的厌氧发酵工艺,同时对多元物料预处理、厌氧发酵传质传热、沼渣液处置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孟海波 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环境领域的政策研究、技术装备研发以及推广应用工作,重点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开展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