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0380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课题名称: 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主持者: 伊逊智 单位名称: 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联系电话: 13909178926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14年10月制一、课题组人员基本情况调研课题名称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关键词陕西省 中职教育 发展现状 对策 联系电话办公:0917-2887999 手机:13909178926课题主持人基本信息姓名伊逊智性别男民族汉研究专长中等职业教育行政职务校长、党委书记专业职称高级工程师是否担任导师是最后学历研究生最后学位硕士工作单位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2、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福路56号邮政编码721001联系电话办公:0917-2887999 手机:13909178926主要参加者姓名出生年月专业职称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李永刚1956.10研究员教育管理研究生硕士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张 琴1975.10.24高级讲师学生管理研究生硕士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王迎尉1975.3.25高级讲师教育管理本科学士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侯京贺1977.3.20高级讲师教学研究研究生硕士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预期最终成果1.调查研究报告;2.中职学校改革创新案例。预计完成时间2015年3月二、主持人和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

3、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将人才培养融于工作过程中伊逊智论文中国教育报2014.11新时期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李永刚著作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中职学校职业实践导向型课程模式的探索张琴论文职业技术2011.3任务驱动模式下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王迎尉论文出国与就业2012.1对中职数学教育的思考侯京贺论文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双元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国家级2013.12教育部二等奖高职教育“123543”人才培养范式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2011.12教育部二等奖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职业教育

4、集团化办学子项目-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和推进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国家级2011.5教育部已结题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研究省级2012.10.12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已结题三、主持人和主要成员近三年来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四、课题设计论证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本研究所指的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职教中心及各种职业培训机构等。它主要招生初中毕业生,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素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发展现状是指包含点、面两个层次的内涵。“点”指各个中职学校自身办学过程中呈

5、现的现实状态,包括经费、师资、设施、生源、办学质量、就业等问题,“面”指省级层面我省中职教育所呈现出的实际状态,包括管理体制机制、项目实施、办学指导、办学规划、招生就业等现状。 对策是指综合本课题研究所呈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供省级管理部门可采用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研究价值分析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虽然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力资源市场

6、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亟需加强初次就业务工人员的入职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今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和发展方向做了重要指示,他说,“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7、能人才;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促进充分就业大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强。”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得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当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如行业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供给的矛盾、政府重视程度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多头管理与部门协调的矛盾以及中等

8、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国内外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文章颇多,但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整体现状进行系统的剖析研究的却为数不多,即使有相关的研究对我省而言也缺少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本课题组将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契入点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将着手解决我省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低、供需矛盾突出、办学重复现象严重、发展动力弱、管理协调性差等问题,本课题组计划走访我省多个不同地区深入了解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真实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建

9、议。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下问题:1.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低的问题。吸引力低表现为招生难、招生乱,大部分职业学校在招生上采取“打广告”、“发传单”,到学生家里招揽学生,甚至互相诋毁对方学校等手段抢生源,使得中职教育声誉大打折扣。各校即使想尽办法招来的学生绝大多数也是中考升学无望的双差生、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以及在社会上混了一两年后又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的流动性群体,他们同时也是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由于这些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与进入高中的学生有较大差异,所以一部分招进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坐不住、学不懂、陋习多成为他们的共性,难管理、难教育成了影响中职学校教

10、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其次,现在的中职缺少打通中高职、甚至中职到本科的立交桥,虽然中职学生也能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但只有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的选手和通过单招考试的极少一部分学生才能进入高职学院学习,因此,我省中职教育从实质上看仍是断头教育,因缺少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环节,使其缺少吸引高素质初中毕业生的招牌;再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使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日愈凸显,学校招生、实习实训、聘用教师等开支不断增加,办学成本逐年加大,导致办学经费相对减少,加之我省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机制尚未建立,实习实训经费保障困难,造成我省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实训设施不够先进和完善,使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训实践时间,不能

11、很好地学到一技之长。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社会评价差,致使很多家长认为上职业学校让家人没面子,宁愿多花钱让孩子进民办高中,也不愿孩子到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尽管近几年中职就业形式大好,招生却异常艰难,如何克服招生难,如何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使其吸引更多的弱势群体接受技能教育,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成为我省中职教育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2.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重复、协调性差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被划分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技工学校等。其中,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职业学校分属教育系

12、统管理,简称“教育口”;普通技工学校分属人社部门管理,简称“人社口”,又称“劳动口”。由于划分为不同部门管理,在办学活动中各管各的,部门间缺少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制定政策也不统一等,致使我省批设学校无统一标准、办学过程无统一指导、办学质量参次不齐,学校缺少统一的评价考核体系,各种项目(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等)部门间实施不均衡,地方政府想调整优化本地区的中职教育资源难度很大,导致有的学校没人管,也管不了,我省中职教育呈现“一盘散沙”的现状。如何减少管理冲突,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这是当前我省中职教育亟需解决的管理体制问题。3.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全省中职

13、学校数量过多,数量和布局均不合理,缺少统筹规划,县县办职教,职业学校遍地开花,造成上级的经费预算往往大面积撒,资源浪费严重,没有重点支持,致使每一所学校都难以发展壮大,办学难以维持,中职学校陷入恶性竞争的窘境。在专业建设方面,各校盲目开设当前所谓热点专业,不做深入调研,没有科学论证,对是否围绕产业链构建,是否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是否选择新兴产业构建,发展潜力如何不甚了了,对新设专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辐射效应不做充分论证,只是看着当前就业热,是市场“香饽饽”就开设;甚至对“怎么办”没有整体思考,没有形成明确的指标体系,没有明确的建设步骤,把别人的专业建设方案抄抄改改,新专业就匆忙上马。在培养

14、方案中,没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没有区别于其它院校同类专业的培养方向,对契合本校、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设计,完全是别人教育产品的山寨版,课程开设取消随意性大,这样办专业,谈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或自己的教育品牌?同质化竞争已严重影响了我省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应当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因此,如何优化现有的中职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使我省中职学校能够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4.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动力弱、竞争力差的问题。我省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还停留在艰难维持规模发展阶段,尚未进入内涵发展层次。省内一大批中职学校,包括职教中心实训设施简陋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些培训机构尤其严重。另外,大多数职教中心文化课教师比较多,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实训设施不完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达标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的学校需要招聘既有高技能、又有一定学历的双师型兼职教师,但财政不负担工资,聘的多了,学校经费难以承受,不聘用,专业课无法发展壮大;开发新专业,更是难以找到合格的专业教师。致使许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仍摆脱不了教师在黑板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许多学校没有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