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00375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试卷-2班(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试卷第一大题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0小题)。1. 塑性形变:2. 滑移系统:3. 静态疲劳:4. 抗热震断裂性:5. 双碱效应:6. 电化学老化:7. 折射定律:8. 完全反磁性:9. 介电损耗:10. 松弛极化:第二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小题)1. 塑性形变的速率取决于 、 、伯格斯矢量以及 ,且与其成正比。2. 断裂韧性的常规测试方法有单边深切口技术、 以及 。3. 为了消除缺陷,提高晶体完整性,、 、 、 是当前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 材料半导化的途径有 和 。5. 原子磁矩来源有 、 以及原子核的磁矩,其中原子核的磁矩较小,可以忽略不计。6. 电介质在电场中

2、的破坏形式有 和 ,有关理论为碰撞理论和“雪崩”电击穿理论。7. 晶态固体热容的两个经典理论是 和 ,其中 的适用范围较广。8. 陶瓷材料釉的膨胀系数比坯体的,则烧成品在冷却过程中在秞层形成 ,致使 ,从而提高了脆性材料的机械强度。9. 材料的绝对折射率的表达式是 ,相对折射率的表达式是 ,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加)而减小的性质,称为折射率的 。10. 对电压敏感的非线性电阻效应称为 ;在晶体上使加压力、张力、切向力时,在一定范围内电荷密度与作用力成正比,这一效应称为 。第三大题简述题(每题5分,共4小题)1. 晶体材料屈服强度的理论计算与实测值之间相差悬殊,说明误差产生

3、的主要原因。2. 简述提高陶瓷材料强度及改善脆性的途径有哪些?3. 提高乳浊剂的乳浊性有哪些要求?4. 简述气孔对无机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影响。5. 简述位移极化和松弛极化的特点。6. 为什么金属有较大的热导率,而非金属的导热不如金属材料好?第四大题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1. 一陶瓷零件上有一垂直于拉应力的边裂,如边裂长度为:2mm;0.049mm;2m,分别求上述三种情况下的临界应力。设此材料的断裂韧性为1.62MPam1/。讨论诸结果。2一透明的Al2O3板厚度为1mm,用以测定光的吸收系数。如果光通过板厚之后,其强度降低了15%,计算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总和。(nAl2O3=1

4、.768)阳谷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高二政治试题第I卷 选择题(共7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40每小题1.5分,共60分;41-50为附加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4年10月13日,法国教授让梯若尔(Jean Tirole)因其对市场力量和管制的研究分析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 (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B源于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思考 C构建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 D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美丽的花朵,五颜六色。世界上有黑色的花朵吗?有人说,没有,

5、因为至今从未见过黑色的花。下列说法与这种判断方式一致的是 (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万物皆备于我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A B C D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 (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 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认识到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A B C D4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上述材料说明( )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

6、性 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思维对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A. B C D5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存在就是被感知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CC源:Zxxk.Com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是科学之科学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吸收了合理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成果 A. B C D7.传统的横版中国地图沿经线分割,地图呈东西方向,给人的错觉

7、是中国东西长、南北短,同时南海诸岛是以插图形式表现,读者无法全面直观地认识中国全图。湖南地图出版社采用中科院专家设计的“广义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方法”,沿纬线分割,绘制出的竖版中国地图更具直观性,海域展现更完整。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测绘结果的地图是对陆域海域的能动反映 沿纬线分割方法比沿经线分割方法更具优越性 越具直观性的东西越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A. B C D8唐山市南湖改造前曾是垃圾成山、杂草丛生的采煤沉降区,该市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决定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彻底改善下沉区的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治理改造,南湖如今成为独具特色景观的森林公园。

8、唐山南湖“化腐朽为神奇”的嬗变充分说明( )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创造性 人的意识是沟通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桥梁 人们的科学观念是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 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A B C D9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其理论依据在于( ) 理想、信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高昂的精神使人振奋,萎靡的精神让人颓废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获得成功 A B. C. D10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零排放无环境污染等渚多优点。然而,燃料电池中的核心部件“质子传导膜”

9、存在燃料渗透等难题,极大地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最近中德荷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质子可以较为容易地“穿越”石墨烯和氮化硼等二维材料,从而解决了燃料渗透的问题。这表明 ( ) 人们的认识能力始终受到实践能力的制约科学研究成果始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决定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 A B C D1120世纪70年代,以青草鲢鳙为主的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用于清除池塘中泛滥成灾的藻类和其他植物,以改善生态环境。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向美国五大湖蔓延,对当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条

10、件 联系是具体的,不能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 发展是永恒的,要认识到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矛盾是普遍的,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外来物种的引进 A. B C D12.爱因斯坦曾经说他相信有上帝,但是相信的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他不满意玻恩和海森伯对量子性质随机性和不可精确预期性的诠释,说了一句名言:“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对爱因斯坦世界观的正确理解有 ( ) 爱因斯坦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规律性爱因斯坦倾向于世界具有统一性 爱因斯坦相信客观世界受规律支配 爱因斯坦没有清晰一致的世界观立场A.BCD13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

11、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 B C D14一直以来人们对彗星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彗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欧洲航天局于2014年11月通过“罗塞塔”号探测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核成功发射着陆器“菲莱”。对彗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直接动

12、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彗星认识的深化发展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彗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根本动力A B C D15.五子十童图是以人为题材的共生画,画中画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只有五张脸、五双手、五双脚,故称“五子”。但通过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却可以数出姿态各异的“十童”。关于共生画,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构造画面需要立足整体,把握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欣赏画作需要欣赏者发挥意识能动性,自主建构画面画的创作要敢于突破人体结构规律,匠心独运、巧妙设计审美趣味因人而异,画面的内涵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取向ABCD16.古语云:“流丸止于瓯臾(意为瓦器),流言止于智者。”流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主要是因为( )A.流言是对客观事实歪曲错误的反映 B.智慧是检验流言正确性的唯一标准C.主体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D.智者善于透过事物现象把握其本质17习近平主席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