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700336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 引言:目前水利水电系统的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以下就是小编对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探究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最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思考 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起点基本上与其它专业同步

2、初期发展也是有声有色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度过了从起步到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令人困惑的相持时期最终还是拉开了档次走向两极分化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相持阶段和拉开档次等四个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PC1500袖珍计算机使得最基层的地勘队有幸成为计算机的拥有者袖珍机用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一些小型计算物理力学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一些小型的简单图件的绘制等等许多袖珍计算机的使用者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无私奉献出来在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上登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源程序自发地形成了自由软件库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程序的交流也比较随便和自由这对提高系统内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可以这样说八十年代中期水利水电系统的袖珍计算机热为系统内的计算机应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也进入了形势大好的发展阶段系统内一些领导比较重视的单位相继组建了工程地质专业的微机室或电算组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台式微机部分地质师转而从事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工作从此有了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在此期间工程地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了很大发展绘制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值线图、节理统计图等地质图件亦可达到计算机出图的实用水平;数据库的应用方面有了一些

4、初步实践和应用规划;在工程地质数值计算方面将当年在袖珍机上应用较为成熟的一些工程地质计算程序搬到了微机上并继续开发了一些新的计算程序总之这些成果反映出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逐渐进入了实用阶段 Windows系统走向成熟各类编程工具、制图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制钻孔柱状图作了一些版本更新或与数据库的结合方面有些新进展剖面图方面可以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在AutoCAD环境下处理复杂地形、断层构造、非钻孔控制的地质剖面等问题达到了推广应用的水平在探讨三维地模型于计算机上的实现亦有些新进展但离实用水平还有相当距离就整体应用水平而言

5、基本上没有更为可以宣扬的重大突破在此称之为“相持”或“稳定”阶段,当然并不一定很合适社会不希望动荡政治强调的是稳定而科学技术处于稳定状态就等于停滞不前那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水利水电系统的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经过起步、发展、相持阶段之后迅速拉开档次就成为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水平高的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勘测系统的Intranet可以与分散的地质队实现远程网络通讯交换工程及管理信息计算机出图率可达80以上地质报告的编写、地质资料的分析整理等等均已达到计算机化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基本建设的辅助配合性专业在工民建、地矿、石油、交通、煤炭、电力等行业部门都有工程地质专业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

6、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最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进程中的不适应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当我

7、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问题就十分明显化了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只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人才 一个单位的领导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熟视无睹不支持此项工作缺领导人才没有发展规划缺智谋人才;发展规划搞得不好不能组织有效的实施缺组织管理人才;软件与硬件系统运转不灵不能发挥效益缺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总之一句话:缺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那些缺人才或不用真正的人才或用不好人才的企业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目前最时髦的词: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然而我们还在补工业时代的课机遇与挑战同在业界一再惊呼我们没有赶上工

8、业文明决不能与信息文明失之交臂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旦失去知识经济当然也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撇开以上现状分析中的种种体制与现实方面的原因单从行业管理与应用技术的角度来看仍然是两大类问题一是硬件二是软件其组合后的情况就更多了各勘测单位对此两大类问题的态度差异较大极端情况是对硬件软件都不以为然一般情况是重硬件轻软件、重配置轻发挥效益、重开发轻应用、或重应用轻开发、普及与提高不能兼顾、生产与科研不能并举等等 软件方面的问题更多一些多年来专业应用软件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各自为政很少沟通与交流水利水电勘测系统的专业软件没有进行过规模性的投入和开发更没有正规的开发商或软件组织来研究到底我们应该开发什么样的软件上

9、什么档次以什么为标准当然也就不具备象样的商业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在行业管理方面一些规划设计方案难以实施投入不够管理不力或管理困难 近年来我们探讨的另一条路就是自由软件之路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倡议广大地质计算机爱好者们将自己开发的不能形成商品的软件贡献出来广泛进行交流得到了积极响应我们将继续倡导这一沟通交流方式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编程者的劳动得到本行业本专业的认可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自2000年以来,我们在RS和GPS新技术利用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填补了该院测绘技术在这方面的空白作业方式为航空摄影测量飞机拍摄航空照片,采用Vexcel3000和U1traScan5000高精度扫描仪对构成立体像对的航

10、片及中心片(主片)进行扫描数字化,生成TIFF格式影像数据文件利用山东省水利设计院引进的武汉适普公司研制开发的VirtuoZO312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对影像数据和GPS外业像控资料进行空中三角测量、估算空三加密精度、全野外碎部点采集、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和编辑、数字正摄影像生成、正摄影像测图和数字线化图编辑并生成线划图,然后进行野外补调,最后编辑生成最终的线划图,并转换成Auto2CAD的DWG格式的图形文件经实践证明,采用RS和GPS技术与传统的测图方式相比较,不仅大大提高了图形的精度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功能对

11、于GPS、RS获得水利工程数据和产品入库,进行测绘成果系统化管理为进一步实现GIS的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以美国ESRI公司研制的ARC/INFO软件做基本平台,以MicrosoftVisualBasic6或者MicrosoftVisualC+开发平台为辅助平台来实现其功能的 将地形原始数据(GPS、全站仪等采集数据)输入到系统,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进一步生成三维地面模型DTM利用内插手段,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TMDTM在经纹理、光照等图先渲染操作,即生成逼真的整个测区数字地形模型,为调水工程的线路规划设计和调整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协作网在软件开发

12、方面的原则是:支持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开发制定标准研究探讨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软件尽管硬件频繁换代软件疯狂升级但多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列软件、工具软件、数据库平台、制图平台等这些平台对于基本符合流行操作系统和编程工具的各专业性应用软件均具有单向兼容性因此专业应用的基础性和标准化软件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实际意义不会象那些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软件随时淘汰随时升级显然开发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意义是长远的迟早要投入的 参考文献: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T18896中国水利出版社1997年 2韦港加速三维实体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水力发电1996.4期 3陈祖安、邹小安、韦港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概述与规划设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95.1期 4韦港、冀建疆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水利规划设计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刊2000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