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00322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记录2016-2017第一学期(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校本培训记录单位:梅河口市杏岭学校(小学部)时 间2016.08.24地 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人王静参培人员全体教师题 目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 习 内 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部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年磨一剑,百年铸名校。清华附小作为百年老校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清华附小高级教师胡兰为我们一一呈现。一个人从出生成为家庭的一员,再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具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应该有自我认知和学习的能力,还应该能够理解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校为其

2、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与学生的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我们在认真总结清华附小100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初步拟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1.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源于原清华附小校董马约翰先生身体力行,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这里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2.成志于学“成志于学”源于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的校名,取义于清华附小“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这里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3.天下情怀“天下情怀”源于清

3、华大学“厚德载物”“中西合璧”的办学思想及清华附小百年来一直坚持的公益情怀。这里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4.审美雅趣“审美雅趣”源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学境界。这里指学生应该具备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5.学会改变“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这里指学生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校本培训记录单位:梅河口市杏岭学校(小学部)时 间2016.09.07地 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人王静参培人员全体教师题 目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学 习 内 容&#16

4、0;&#160;&#160;&#160;&#160;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

5、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语文又是最基础最稳定最传统最民族的学科,应该是千万不能忘记的。抛开传统、食洋不化、生吞活剥人文精神不对,鼓吹精英教育,盲目强调探究性、个性化学习也不对。总之,任凭怎样放言高远,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脱离学科、不能脱

6、离文本而天马行空。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讲究实效。运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要求准确、熟练,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个慢功,需要反复实践,一点一点积累,养成习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校本培训记录单位:梅河口市杏岭学校(小学部)时 间2016.09.21地 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人王静参培人员全体教师题 目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 习 内 容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

7、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

8、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

9、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

10、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我采用买、捐书、漂书等多种形式。)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选择背诵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当代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利用显示频展示)。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范围涉及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既有古代的经典,也有现当代的佳作。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芣苢木瓜硕鼠蒹葭桃夭子衿河广式微等

11、,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三、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1、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后感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

12、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后感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2、每次习作,我会选择部分同学(尽量不重复)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我在新浪网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上申请的博客yshtxy)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

13、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就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成为自发的行为。校本培训记录单位:梅河口市杏岭学校(小学部)时 间2016.10.12地 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人王静参培人员全体教师题 目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 习 内 容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60;&#160;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首要的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

14、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师深刻学习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了,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彻底的改变,从所谓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学生的好伙伴。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绝不是课堂中的命令者。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

15、,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同样的三句话,“你必须怎么样”、“你要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这样”。学生听了对于每个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不同的,那么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课堂上能胜任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标和任务。二、激发、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徒劳,随之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兴趣还是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靠老师去激</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