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0244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凯恩斯经济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凯恩斯经济学1.为什么说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西方国家把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来的特种萧条称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萧条震憾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界。西方传统经济学就业理论的核心是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按照萨伊定律,既然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就不可能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问题,也就是不可能出现大量失业和经济危机问题。到了20世纪初期,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西方正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仍然相信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认为充分就业是正常状态,失业是偶然现象。面对30年代的大萧条,面对失业大军,这套陈腐的西方经济学教条显然无法解释它。而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正是在于批判传统就业理论,创建新的就业理论。故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领域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垄断组织的统治要求同国家力量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被用来作为反危机的措施。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

3、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传统经济学,而是需要一种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的新经济学。面对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故凯恩斯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2.凯恩斯经济学为什么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需求不足问题?又为什么把需求不足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因素?3.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什么?影响如何?(一)1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要求扩大政府职能即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它强调,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2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凯恩斯主张国家部分地通过税制

4、,部分地通过限定利率,部分地通过其他手段对消费倾向施加导向性影响。3在刺激投资方向,凯恩斯一方面主张国家采取措施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以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张投资社会化,由国家直接组织投资。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凯恩斯认为,在这些政策中,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二)影响: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有一定的实用性,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主度世界摆脱大萧条提供了理论指导。4.试论述凯恩斯经济学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凯恩斯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是

5、迄今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在经济理论方面,它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先河,在经济政策方面,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有一定的实用性,为了寻找和确定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主要可控的主要可控变量,以便政府进行管理,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指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必须实行国家干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西方国家政府来说,凯恩斯经济学政策主张的重要性正在于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凯恩斯经济学的借鉴意义也在于此。第二章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1.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性”体现在哪里?它有何特点?综合性体现:从新古典综合派“原始的综合”到

6、“成熟的综合”这一演变的过程来看,它的一大特征就是兼容并蓄,尽可能地把当时影响较大的“诸子百家”学说包括其反对派的学说综合进来。从把20世纪30-60年代影响最大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综合在一起,到把70-80年代影响较大的现代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乃至新凯恩斯主义综合起来,显示了其理论体系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也是新古典综合派在西方久盛不衰,长期居于正统和主流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实,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一直都是围绕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这两条轴线展开理论研究和提出政策主张的,而新古典综合派把这两面三刀者综合在一起,可以使其理论体系无所不包,政策主张左右逢源。特点:综合性,开放性,兼

7、容性,发展性。第一,新古典综合派综合了以个体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机制理论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政府干预理论,并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第二,新古典综合派是一个开放的学派,它并不排斥同时代的西方经济学其他学派的理论观点,而是随时注意吸收以补充和修正本学派的理论及政策主张,力争做到兼容并蓄,保持其综合的特征。第三,与西方经济学的其他学派相比,新古典综合派注重根据现实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发展,敢于否定自身的某些过时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从而总能保持在西方经济学诸流派中的主流地位,这也是新古典综合派较其他流派的高明之处。2.ISLM曲线如何得来?1.IS-LM模型又称希克斯汉森模

8、型,是在价格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关系,从而反映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在商品市场上,根据凯恩斯投资等于储蓄的原则,可得三个方程式:S=I,S=S(y),I=I(r).其中,储蓄s与国民收入y呈正相关关系,投资I和利率r呈负相关关系。因此联立三方程式,可得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即IS曲线。(如图)3在货币市场上,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原理,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M+(y)和投机需求Msp(r)。其中,货币的交易需求取决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与收入成正比,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即Md=Mt(y)+Msp(r)。货币的供给M3取决于中

9、央银行,在这里可以作为外生变量,从而是个既定的常量。货币市场均衡时,即M3=Md=Mt(y)+Msp(r)时,可求出货币市场上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关系。即LM曲线(如图)17.183.乘数-加速原理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1)乘数加速原理的主要含义是:在短期内,消费倾向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即在一消费倾向下,新增加的投资可导致收入和就业的多倍增加,倍数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数值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就越大;反之则反是,凯恩斯通过乘数论来说明增加投资对于减少失业,克服经济危机,以达到充分就业的重大作用。(2)加速原理是一种关于投资决定因素的理论,它的内容是:社会所需要的资

10、本存量,不管是存货还是设备,都主要取决于生产的水平,资本存量的增加,即净投资,中有在产出增长时才出现。(3)萨缪尔森提出了乘数加速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和波动的幅度。假定在失业的情况下,产出重新开始增长,不断提高的产业通过加速数引致新的投资,新投资进一步通过乘数使产出增长。因此,产出增张率可以是自行维持的。在某一点,自行维持的复苏最终必然碰到充分就业上限,碰到这个最高限度后,经济就从充分就业上限弹回到衰退,因为只要经济停止了它的迅速增长,加速数的作用便会减少支持繁荣的高额投资。当产出骤然下跌时,加速原理要求负的投资。但是,对整个经济来说,用于工厂和设备的总投资不可能是

11、负数,所以它为投资的跌落设置了下限。所以,萧条包含着自身复苏的源泉,一旦投资碰到下限,它必然停止下降,然后产出也必然停止下降。那么在这一点,厂商可能学要某种更新投资,所以总投资再次上升,再一次新周期可能开始。这就是乘数加速数原理所描绘的一个简单的经济周期模型,在其中,外部力量使周期开始运动,但是,运动一旦开始,内部的加速数和乘数的力量将使之维持下去。4.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有何关系?()a菲利普斯曲线原来是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之间的交替关系的。萨缪尔森和索洛则运用它来解释失业和通胀之间的交替关系。根据通货膨胀率=工资率-生产增长率这一关系。可以确定货币工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

12、根据原始费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从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就存在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b他们提出了“通货膨用对换论”根据这一观点,在进行失策时,如果一个国家愿意支付较高的通用率的代价,那么,它就可以得到较低水平的失业率,或者以高失业换取低通胀率。(2)托宾的市场结构理论:提出了关于“劳工市场上的均衡和失衡”的观点,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胀的并发症。在工资向下刚性的情况下,空位的存在使工资增加,而失业的存在工资并不下降。这样,整个社会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就有向上升的趋势,从而引起物价水平长期上升的趋势。劳动市场的结构特点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而失业对货币工

13、资增长率的减缓作用又大大小于空位对货币工资率的推动作用,从而就由货币工资增长率的上升而产生长期通胀的趋势。5.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是如何将市场机制原理和凯恩斯的储蓄等于投资这一宏观经济均衡条件综合在一起的?在不考虑技术进步时,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a= ,由于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为S=I,而资本增长是K就是投资量,即I=K,S=S*y,所以,KS*y(1),(2).(2)式表明,资本增长率等于储蓄倾向(S)与资本产出比率之比。假定储蓄的倾向给定,则(2)式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相同。(3).在(3)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则降低资本产出比率V可使二者相等。如果,则提高资本产出比率V,可使二者相等。,从而。这个结果表明,储蓄等于投资时的均衡增长率不仅将社会储蓄全部吸收为投资,而且还把劳动力全部吸收进生产过程,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索洛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为,如果,就可以调整资本数量从而改变资本产出比率来使二者相等。这样一来,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改变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资本与劳动的比例调整是通过市场机制在市场上自发调节的。即通过市场上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实现的。如果,表明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数量多,资本的供给就会小于需求,资本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可以用较便宜的劳动来替代资本。如果,表明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数量少,资本的供给就会大于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