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700061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要材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文化: 1、 就过程而言,文化就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也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自然地人化”即是文化。2、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7、 宗法制是以一种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且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与制度。8、 轴心时代9、 华夏集团、苗蛮集团: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中部及北部部分地区,首领有黄帝、炎帝,属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

2、湖北、湖南、江西一带,首领有伏羲、女娲等,属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向东延伸则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10、 八卦 八卦是我国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表示阳,用“”表示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1、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 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特点: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制度严密13、什么是原始儒家的精神?1

3、、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 2、儒家主张通过对仁爱之心的推广,把人的精神提扬到超脱寻常的人与我、物与我之分别的“天人合一”之境。3、儒家的政治思想传统是德治的传统,它寻求由个人的完善,达成社会的完善,由成熟的个人,组成成熟的社会。 4、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属于现实的精神。8、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1、 汉语词源包含了中国古人的意识形态 如:“囱”、“葱”、“窗”、“聪”是一级同源词,“囱”是走烟的通道,“葱”的特点是叶子中空,“窗”是墙上通空气的洞,“聪”指接受外界事务的通达。从某些词的词源里还可以

4、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成的变化。如“龢”,音乐和谐,最美境界。“和”,人和,事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美好状态。2、 从有些构件的构造意图中能反映出一些较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以“又”和“寸”为偏旁的字透露出的信息。寸最为一个新的构件被大量使用而且有了明确的造字意图这是周秦时代法制严密、继承权与分封制确立、度量衡有了统一标准等社会状况的反映。3、 汉字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文明:从时间看,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阶段,是与蒙昧、野蛮社会有区别的进化时期。 从空间看,文明是某个人群在某个区域的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的总和。 从形态看,文明特指物质形态了的文化。3、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

5、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的非常迅速、非常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 4、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是 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 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5荆楚文化: 名称有楚文化、荆沙文化、两湖文化、湖湘文化等。狭义指先秦时期楚国文化,广义指以湖南湖

6、北为中心以及河南、安徽、江西等于湖南湖北交接地区的文化。来源于楚国祖先祝融氏。荆楚文化是长江流域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代表,它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南北辉映,共同成为华夏文明的历史摇篮。荆楚文化有强烈的进取心与爱国意识。其图腾是凤。6、河图洛书: 是一种以天地之数的奇妙组合来涵盖天人合一思想的宇宙图式,是原始先民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的深刻反映。 河图用10个黑白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 11、 三公九卿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从武帝时起,

7、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12、 分封制是古代国君分封诸侯、巩固政权,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的等级世袭爵位的一种政治制度。13、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

8、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14、 三皇五帝: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15、 制礼作乐 周公在扫平叛乱,营建成周之后的问题是,周王朝的长治久安的谋划,也就是“制

9、礼作乐”。这在周公称王的第六年。“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16、 四象 古代汉族人民把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17、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18、 科举制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10、。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19、 四学制 南朝宋文帝时,在京师设立四学:儒学、史学、玄学、文学,称为“四学制”,打破了儒家一统教育20、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

11、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1、 气韵生动 就是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再现生活、反映生活时,要有生气,有风韵。气韵生动要求艺术家塑造的艺术形象含蕴无限情趣和勃勃生机,从而给欣赏者带来“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22、 游目1)游目是中国艺术的一项审美原则,在绘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散点透视从结构的具体性上讲游目,否认只有一个最后视点。认为只有俯视仰察、远近往返才能味象观道,从而

12、避免一个固定观察点,可以用宇宙的法则和体会心灵组织对象,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3)以大观小从画面的统一性上讲游目,中国绘画往往展示的是画家从天眼即从一个宏伟的高度去俯瞰所有要表现的对象,处于一个以大观小一目了然的境地。4)遗貌取神,讲求任何细部都必须符合“天眼”的整体性,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5)游目式的笔、色、墨,用线表现空间,平面构图,用墨表现光效应,也很好地体现了“气韵生动”的精神。23、 虚实相生 就是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反映生活时,首先必须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实在形象,但艺术不必把客观事物的形象全部表现出来。唯有虚实相生的艺术品,才能产生“气韵生动”、“思而得之”的效果,虚实相生的手法被广泛运

13、用于诗歌、小说、绘画、书法、戏剧、园林等艺术门类。24、 九族:“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25、 四谛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

14、的最终目的。苦谛:人生皆苦,一切皆苦。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苦海。集谛:集之本意是招聚或集合,意为招致苦难的原因。灭谛:是无苦境界,即熄灭一切烦恼,除却所有痛苦。道谛:要摆脱痛苦,必须掌握脱离痛苦的方法,此即为道谛。26、 佛教四大道场、四大石窟 中国佛教四大道场,即通常所说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道场是佛教术语,指佛祖或菩萨显灵说法的场所。中国佛教除敬奉西方佛祖如来之外,还特别敬奉他的四个东来使者,也就是四大菩萨,因此,分别在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为他们各建立了一个道场。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15、、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27、 五行说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源于古代汉族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28、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

16、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29、 宇宙(中国文化里)古人把东西南北、上下四方之空间称作宇,把古今旦暮、往古来今之时间称作宙。宇宙就是无限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一切。25、 阴阳说是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阴阳相反的气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