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99850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探析 摘 要: 初中学生阅读主要是以学生的个性化作为语文教学内容,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个性化阅读的提出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进步。它的开展和实施大大促进了学生个人生活感悟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激发了新的思维,同时使教师的角色合理地由中心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学生 语文教学 个性化阅读 由于当代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发展的影响,阅读研究受到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大的重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阅读是一个视觉的信息

2、觉察、解码存储到文字理解和语义建构的过程。从视觉加工记忆来探讨视觉加工与阅读能力的关系成为初中学生语文教学最先考虑的问题。从心理学探讨视觉敏感性,直接影响到阅读过程的正字法中精确编码和字母的位置编码,尤其影响到记忆过程。 一、个性化阅读与教学关系探索 1.个性化阅读的是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个性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其中的一部分,还处于雏形时期。近代的读书方法在我国并不被认可,以八股文学习为主的“背读”法一直以来非常流行,甚至已经根深蒂固地在中国书生脑子中扎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埋头苦读、寒窗十载即可有机会功成名就,用不着生活感悟和科学创新。这种贻害无穷的学习方法体现不出任何个性和自主能

3、力,更加体现不出科学价值。以“背读法”为主流的读书格局亟待改变。建国以来我国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随着心理科学的进步,心理学界发现,初中学生具备很强的阅读能力,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成熟,阅读的视觉加工能力和记忆加工能力精确度很高,对于阅读的兴趣性、价值观取向等个性化比小学生高年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进步。个性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成为必要方式,才能有利于初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知识结构的丰富,有利于激发思维。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4、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钱梦龙老师和黎见明老师提出的“导读法”教学理念相对于讲读来说又是一大进步。但是导读法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做到“以学生为本”,特别是对尊重个性、重视培养自主能力的现代教育来说,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个性化阅读这个教学理念在新课改革提出的今天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个性化阅读与语文教学的统一性 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在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下的自主、独立、各取所需、探究发现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发自己的

5、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阅读。学生在这种阅读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文本。如阅读愚公移山,学生会感受到愚公坚韧不拔的意志,也会质疑愚公移山是否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读到“头悬梁,锥刺骨”,学生会感动于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也会提出“疲劳状态下的学习是否能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读到朱自清人散文,学生会了解到朱自清是一个反抗黑暗社会的“民主战士”,亦是一个“桨声灯影”中的风流才子;读到毕加索的传记,学生会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也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人。对于每一篇阅读文本,都应要求学生独自去感受,独自去思考,有自己独立的阅读体悟。如此,个性化阅读与语文教学的统一性才能

6、体现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可见,没有学生个性意识参与的阅读教学好比一场教师的独角戏,自己搭台自己唱。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教学的中心地位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在尊重学生的个体精神世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自我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带到课堂中来。这种富有个性的阅读教学不但给了学生心灵自由和思想权利,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质疑和探索的精神。个性化阅读与语文教学的同步进行,必须改变以前教师越俎代庖的肢解文本讲读,激话学生日趋麻木的心灵,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感悟生活、

7、感受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个性阅读与语文教学的统一。 传统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老套,不少学校为了完成升学指标,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或填鸭式训练,这些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实现阅读与语文教学的统一。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课中,教师从备课到完成课文讲解只注意课本、文本资料、课外资料,却忽视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教师只需要把文本肢解,经过一番自己的解释然后灌输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成了课堂上的权威,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知识,其个人见解只能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课堂环境的冷落下变得消极了。 传统教育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过于重视卷

8、面成绩,认为分数高就是好学生。这样的教学环境导致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都只重视成绩。因为考试的题型多是客观题,所以在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下,学生在题海中忙得“不亦乐乎”。受应试教育:“记住了答案,就等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的影响,学生无奈之下只能记生字,记句子,记诗句,甚至记作文。这种形式工程没有任何阅读审美情趣和阅读审美理想可言。所以,个性阅读与语文教学必须统一过程。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1.个性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中学生处于心智和认知发展阶段,由于环境不同造成很大的个性偏差,个体的

9、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符合自身情感取向的文本更是不同。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他们所面对的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实施不但给予了学生思想自由的权利,而且赋予了他们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文本的权利。情感取向决定着学生选取的阅读文本,而阅读文本又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允许学生适量阅读自己选取的阅读文本,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大大提高。 2006年10月,我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了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后作业月球上的我(口头表达)。意想不到的是,当堂就有部分学生抵触。他们众口一词地向我表达这样一个信息:他们所了解关于月球的知识仅仅局限在课本里,这道作业对他们来说有很大难度。后来

10、我就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看过的书的内容说说看。结果,学生接受了。第二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喜欢运动的学生看了不少体育杂志,他们就天马行空地编织理想的运动世界:因为月亮上的吸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他们在月球上实现了扣篮的梦想;喜欢科技、看了不少科普读物的学生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建造的太空船,当了一回杨利伟;而个体户家庭的学生则介绍他们在月球上如何运营太空商场,怎样赚外星人的钱。他们的话荒诞离奇又符合逻辑,古怪搞笑又自圆其说。试想,如果真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里,这节课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最多学生对号入座地说说自己像阿姆斯特朗一样登月而已,甚至有可能抵触。可见,个性化阅读对学习情趣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能

11、够激发新思维。 2.个性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个性化阅读的实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范围。同时老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风土人情、最新资讯等课外信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学生课内外的联系和沟通,实现阅读与生活的有机链接,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资源的范围很广,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报刊、电视、网络、报告会、图书馆、报廊等。在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学生的阅读范围如果仅仅局限在教科书内,不拓展到社会

12、上,将造成教学信息的闭塞,如此闭塞、狭窄的教育理念是远远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信息量就大,他们能够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变迁的客观世界,树立科学世界观,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3.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阅读文本不应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也不是纯粹接受教师解释课文的过程,而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寻求已有知识与文本之间的碰撞点,建立自己的主体意识、自我观点的过程。这些都取决于学生平时个性化的阅读和积累。既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在主体意识上发展,大胆质疑,对他人进行发问和亮出自己独特见解。 我在某中学

13、进行教学观摩时,任课老师与同学们探讨的课文是散步。老师在讲课中提问:散步中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如果同学们是作者,你们会怎么办啊?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让母亲走大路。”“为什么?”“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孙子要让奶奶。”很多评课老师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但有一个学生却反对,他反驳说:“作者很偏心,他的做法不够民主,更不完美。”老师问:“同学们都这样认为,你认为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这个学生说:“在国外一些国家是很民主的,奶奶和孙子的地位是一样的。”“那你认为作者该怎么办呢?”“先让母亲这次走大路,下次让儿子走小路!”听完这番头头是道的陈述后,课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结果

14、发现,许多回答包括老师的都没有兼顾得像那位学生那样全面。他的质疑、他的个性答案完全符合常理,解决方法又是服众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迸发了新的思想火花,同时让课堂丰富多彩起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个性化思想,敢于向权威答案挑战,以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环境不同,学生个性偏差很大,有的传统保守,有的稳重理智,有的冒失激进。个性化阅读不仅彰显个性,表达自我,而且注重体验氛围,能丰富个人情感。 个性化阅读的开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拓展到生活、家庭中来。它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多元、

15、公平、开发的阅读环境,并在实践中让他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观,丰富了情感。 通过对语言信息的感受,学生能够丰富心灵,丰富主体内在的精神力量,形成个性化阅读。 李震在行走在语言的世界中认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对显示的阅读现状了然于胸。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因为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自然会存在差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语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体操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作家写作本身就是通过个性化的文本概说人生实质。从精神上来说,体现了作家的个性化。当学生接受了文本信息

16、,作者的感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与作者情感通了,学生就会感到精神丰富和充实,从而壮大精神力量。 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和开展本身就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文本,在文本和自己情感的融合下体验生活,汲取哲人精神力量,最终得到精神的升华。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上,更是放眼于学生的内在的人生观、价值观、性灵与和谐上。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个性化阅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健全学生的个性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能够兼收并蓄,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激发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俊道,王汉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