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99831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 摘要目前,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促进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者的关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与繁荣。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多数,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本论文研究的是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后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理清了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发现农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存在很多问题:教育资源稀缺、教育质量差、男女不平等、入学机会少等。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这些不公平的根源。最后根据中国的实

2、际情况,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结合相关理论找出缓解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不公问题的一般性建议。5592关键词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后 外 文 摘 要Titlethe Research about Equity of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in Rural Areas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education equity, th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promotion of education

3、equity. As education equ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equit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equity has positive effect on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China, r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and the issues of education equity in

4、 rural areas shouldn't be ignored.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equity of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 sort out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equity about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through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basis of it, related information is collected, and through processi

5、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I fi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equity in rural areas: education resource scarcity, poor quality of education, gender inequality,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admission and so o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nequity roots is made on the base of issue

6、 analysi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drawing on the excellent experience of others, combined with the theories, I try to find out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to alleviate the unfairness problem of the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4.1政府履行职责,为义务教育后公平保驾护航104.1.1

7、合理分配教育资源104.1.2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财政制度104.1.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扩大义务教育后教育规模104.1.4建立教育公平监督体系,实施教育公平监管制度104.1.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104.2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促进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104.2.1非盈利组织发挥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104.2.2成功人士、企业对于义务后教公平的帮助104.3动员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公平的环境和氛围104.3.1为促进教育公平的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104.3.2促进教育公平,大众媒体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10结束语10致谢10参考文献101引言1.1问题的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8、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古至今,政府都对教育予以高度重视。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

9、本在于教育。 在西方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年限基本上都达到12年也就是说义务教育涵盖了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例如,美国实行13年义务教育,一般它包括小学教育(幼稚园—6年级)、初中教育(7—8年级)和高中教育(9—12年级)三个阶段。所以在这些国家义务教育后教育等同于高等教育。然而受到国情限制,我国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义务教育后教育包括一部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目前国内以义务教育之后教育公平为研究对象所作的研究并不多。由于国内外国情的不同和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在研究这类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在研究这一课题的时候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分

10、析我国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存在哪些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且结合我过现阶段经济、政治制度等客观因素,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后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减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民子女教育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后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公共管理学、教育学、公共经济学等的相关专业知识为背景,主要以教育生态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为主,以公共产品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辅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后的教育阶段处于弱势地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公平现象。以起点公平作为理论支撑主要分析了高中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结合已有的研

11、究成果和相关的数据分析,对造成上述的不公平的原因从经济、文化、社会和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在考虑我国的实际教育环境,对教育公平发挥作用的各种主体出发,提出改善义务教育后教育不公平的建议和意见。 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同,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的年限的不同:泰国是15年,美国是13年,澳大利亚、瑞典和英国是12年,法国、丹麦和朝鲜是11年,墨西哥是10年,古巴、日本是9年,巴西和印度是8年。 而我国根据1986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9年,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义务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的内涵随着时间的迁移在发生改变。本文所提及的义务教育特指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6年制小学教育和3年制普通初中教育。2.1.3什么是义务教育后教育义务教育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相对于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等特点,这一阶段的教育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资源有限性。正是因为义务教育后教育有着这些特点,导致此阶段教育不公平问题更加突出,也是我国急需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义务教育后教育指的就是初中以后的教育。义务教育后教育是相对于义务教育而言的,根据上一小节对于义务教育概念的阐述,显然,义务教育后教育不

13、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名词,它的内涵将会随着义务教育内涵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改变通常伴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变化而改变。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历教育体系。学历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合学位证书的教育 。二是非学历教育体系。非学历教育是指各种培训、进修,研修类如培训班,驾校、研究生课程班、考研辅导班等,都属于非学历教育的范畴,参加非学历教育的学员完成学业,考核合格,由学校或培训单位发给培训结业证明,但非学历教育培训不得颁发毕业证书、结业

14、证书、肄业证书等和学历教育相混淆的证书和文凭。不能颁发学位证书,课程未修满或成绩不合格者,发给单科成绩证明。 而学历教育系列又可以分为普通教育系列和国民教育系列。普通教育系列指的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由国家统一招生和录取的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国民教育系列则是由五大教育:成人教育、电大教育、自考教育、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组成(如图2-1所示)。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国教育结构体系学历教育普通教育系列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科中等职业学校国民教育系列成人教育电大教育业余教育自考教育函授教育非学历教育图2-1(钱新芬制于2012年5月)2.2相关理论基础2.2.1教育公平理

15、论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2.2.2教育生态理论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20世纪2030年代起源于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就是在研究教育问题的时候引入生态学的理论,从而教育问题相关研究更深入、全面和系统。它把教育的生态环境与教育相联系,主要研究研究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