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699786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 1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阴指月亮,阴历是月亮相对于地球的周期运动为基础的.阴历月(朔望)初一日地月一线,但不见月亮,十五日地月三者一线,月亮为满月.这样阴历月大概每月 29.5 天,所以大月为 30 天,小月为 29 天.每个月有月亮的日期是按阴历来说比较有规律,基本上初二三就可见到月牙,这时多位于西南天空,是为上弦月,一直到十五之前月亮都是日落以前出的,日出的位置是每天自西向东推进,下半月的月亮是下弦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凸出方向不同,下弦月月出时间是在日落以后. 每月的一号为新月,即没有月亮,十五为望月,最圆.判断的标准为一句话: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弦月(115),上

2、半夜,在天空的西面,月面朝西.同理下弦月(16-20);再说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的公转(绕太阳运动)为基础的.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大约 365 天,即一年,但并不是整数的 365 天,而是要多出一些,大概每四年就要多出一天,所以阳历里有每四年有一个闰年.但是又不是每四年多出整一天,是不到一天,差一点点吧,这样如果,每四年一闰,闰下来,100 年后又多闰出一天,所以整百年又不闰,同理,四百年整又闰,举例说吧,2015 是平年,2016 是闰年,这好理解,但是 2100 就不是闰年,2400 就又是闰年了。也就是阳历的闰年.用年份除以 4 能整除为闰年 29 天 否则,不是,如 2015 平年 2

3、8 天, 2016 闰年 29 天阴历的闰年和阳历是密不可分的.你算一下,阳历一年是 365 天,而阴历一年是 354 天(29.5*12=354),这样一年相差 11 天,如此计算 16 年后我们过阴历的新年就要从大雪纷纷的冬天转到天气炎热的夏天了,因为 16 年阴阳历相差 176 天,是半年啊.因此古人才想出这么聪明的办法(闰月)来解决阴阳历的问题,真是太聪明了,别说是古人,就是今天又有几个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呀!纠正一下,阴历也有闰,叫闰月,我们现在用的是 19 年 7 闰的办法,即把 7 个闰月安插在 19 个年头里。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一点,就理解为什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 天

4、或 355 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 383 天或 384 天”了;这多出的一天就是这样累加而来的.例如公历: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 365.24219 天(太阳年),公历按一年 365 天计算,每年少计 0.24219 天,每隔 4 年少 0.96876 天,近一天而不足一天,因而公历每 4 年闰一天;再继续累加下去,每隔 400 年则少 96.876 天,因此,400 年中需置 97 个闰年.闰年在 2 月末加上一天,全年 366 天。这样需经过 3333 年才有一天的误差,而这在时间长河上只是一点点误差。对于这一点点误差,恐怕好多代人都感觉不到!在一般人来看,有一些误差也无关大局.但如

5、果是科研那就要求相当精确了,精确到用毫秒计算.阳历-回归年 3652422 天由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循环所构成的年叫做“回归年”.根据长期天文观测的结果,知道回归年的长度是 3652422 日,即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粗略地可以记为 365 又四分之一天.由于一个回归年的十二等分约为三十天半(304368 日)近似二个朔望月,所以阳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阳历里所谓的“月”,与朔望月无关.阳历-四年一闰古罗马在制定日历时,起初设想月份的单数为 31 天,双数为 30 天。但这样一年是 366天,比 365 天多出一天,必须从 12 个月中抠出一天。因为在古罗马,执行死刑

6、都在 2 月份,所以都认为这个月不吉利,那就从 2 月中抠出一天,成了 29 天.当时一罗马大帝出生在有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 230 天的 8 月,比上一任出生在有 31 天的 7 月的大帝少一天。他就又从 2 月份中抠出一天,加到 8 月份。从此阳历的 2 月就成了 28 天,本应是 30 天的 8 月份成了 31 天.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 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闰年(Lea

7、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补上时间的月份为闰月.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 365256 天(回归年),按一年 365 天计算,每年少 0256 天,因此,400 年中需置 97 个闰年.闰年在 2 月末加上一天,全年 366 天。这样经过 3333 年才有一天的误差.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闰日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 365 天,二月为 28 天,闰年为 366 天,二月为 29天.阳历中平二月、闰二月的故事一年,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 365 天又 1/4 天

8、(365.2422日),也就是 365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这叫 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 365 天,闰年是 366 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 历年 .我们用的公历,是天文学家通过预测地球的公转运动而计算编制出来的.当时规定,一年的 12 个月中,偶数月份为 30 天,奇数月份为 31 天,加起来一共是 366 天,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36525 天,于是,人们就用安排闰年的办法进行调节。先过三个平年,每年 365 天,接着过一个闰年,这年 366 天,4 年共计1461 天,每年

9、的平均天数就成了 36525 天了。可是,平年里少的这一天从哪个月里减去呢?传说古罗马帝国处决犯人都是安排在每年 2 月份,人们总觉得这是个很不吉利的月份,于是罗马皇帝凯撒领导修改历法时,就把 2 月减掉了一天,即平年时 2 月变成 29 天,只有闰年时仍保持 3O 天.后来,凯撒的侄子奥古斯都当了统治者,他发现自己出生的 8 月份是小月,觉得有失尊严,就蛮横地把 8 月由小月改为大月,而把本来是大月的 9 和 11 两个月改为小月,本来是小月的 10 和 12 两个月改为大月.可是这样一改,后六个月比原来多了一个大月,每年多了一天。怎么办呢?那就再从不吉利的 2 月里减掉一天吧!就这样,2

10、月又少了一天,变成平年 28 天,闰年也只有 29 天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阴历 - 朔望月 295309 天天文学家把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度叫做“朔望月”,“朔”即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望”即月亮最圆的时刻叫做“满月”,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多年的观测表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平均长度为 29 天 12 小时 44 分,即 295306 日,这是制定历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暂时粗略地记为二十九天半.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农历 - 十九年置七闰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是阴历与阳历相结

11、合的历法,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 个为平年,每 1 平年 12 个月;再加7 个闰年(分别为第 3、5、8、11、14、17、19 年),每 1 闰年有 13 个月. 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 3这样,19 个阳历年的日数和 19 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 19 或 19 倍岁数生辰的时候,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了. 不管是阴历的月还是阳历的年,它们的准确天数都不是整数而是小数,阴历和阳历 19 年中的天数还有微小的差别,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小数也变成了大数,从而又出现了不重合的这种现象,但一般都只相差一天,要么提前,要么推

12、迟.农历 - 闰年 383 天或 384 天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 354 天或 355 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 11 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量的接近 365.2422 日.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即十九年七闰,每隔 2-3 年一闰,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每 1 闰年有 13 个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 383 天或 384 天,这一年也称为闰年.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

13、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立春总是在阳历的 2 月 3 日至 5 日之间.农历基本上 19 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 2001 年 5 月 27 日、1982 年 5 月 27 日和 1963 年 5 月 27 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农历 - 闰月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二十四节气中,排在偶数位的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 12 个节气称为中气.农历定月份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 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寒”的月份为十二月.阴历和阳历的置闰规律 4郑宗平 整理 2016/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