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1)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699086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1)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造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黄念萍(湖北省|施市桂花园小学,恩旋44S000)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进行脑力劳动,就会带来学生学习的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由此而告诉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如果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益,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疲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抓住一个“悬”课程的导人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

2、,先声夺人,那么,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要紧紧抓住一个“悬”字,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吸引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先出示几个数,让学生通过计算说出哪些数可以被3整除,哪些数不可以被s整除。学生回答后,教师宣布:老师有一个本领,能很快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不信你们试一试。这时,让同学们说出一连串的数字,教师当场作出判断,学生经过验证,对老师的判断感到很神奇:老师没有计算,怎么会知道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呢P这是怎么一回事呢P这样学生就产生了一个悬念,引发了好奇心,进而产生强烈的求

3、知欲,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去积极探索。二、激发一腔“情”要让学生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教师首先要有积极的状态和充沛的感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创设出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洋溢的情感中强化理解,陶冶情操。同时要热爱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用师情去唤醒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乐于学习,更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三、用好一个“评”每个学生都有个别差异,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自然有不同,但他们都很在意一点,那就是老师对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评价

4、,如果用鼓励性语言会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使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语言,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做到:对好的学生要时时鼓励,对差的学生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大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同时必须注意,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积极性、自尊心。既使学生回答、做题、操作有误,教师也要耐心地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P”“说说你的理由”。四、巧用一点“笑”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以后容易“走神”,而生硬的批评未必奏效,且易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此时,教师不妨适时使用一些幽默话语,巧用一点“笑”,以此来

5、换回学生的注意力。如对于某个因分心而一时语塞的同学,你不妨轻轻一笑,幽默的说:老师相信,等一下某某同学回答下一个问题讲出的肯定是精辟的语言,肯定能一鸣惊人。这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学生自然是轻松快乐的学习。五、善用一点“活”讲课时,老师不必拘泥于课本,可将触角伸向课外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吸纳相关的信息。如,有位教师在教“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前,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小明家开了一个小商店,小明正替爸爸站柜台卖东西,来了一位叔叔。叔叔:“小朋友,我买四支铅笔,两个篮球和四千克糖。”小明:“铅笔每支四角,篮球六十八元一个,糖每千克十二元。”叔叔:“一共要付多少钱请开张

6、发票。”这个问题虽没有课本例题那样精练,但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通过活动,对“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的具体含义以及相互问关系无需教师另作讲解就理解得十分清楚了。同时,又自然地揭示了数量关系是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提炼、总结,可谓一举两得。学生身临现实情景,与其说是在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解决身边的一件事,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在生活中学习了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卷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这就是“活”所带来的学习正能量。中,存在于每一堂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技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体现了语文

7、学科的人文性。毋庸置疑,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当数语言训练。从学习语言规律的过程来看,对语言的认知、理解、感悟、积累、欣赏、表达、运用等一系列活动,都包含着对课文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的品味与探究。教师对文本语言进行揣摩与欣赏,是有效搞好语言训练的前提条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jIL件耆薯跫舔蕊溺1208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阅读、梳理、品味、归纳、总结,要进行文本细读,以筛选信息,挖掘出文本的教学价值,进而立足于语言的角度,充分发挥文本的语言教学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抓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能将这两种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注意从知识经验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也就真正体现了语言和思维训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