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98812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试题库(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试题库教育学原理试 卷 (第一套)一、填空(每空.分,共分)、 教育学是以研究为对象的一门科学。、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年通过的“”学制、基本参照国的学制,通常又称“”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分)、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大教学论的发

2、表为标志。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凯洛夫 苏霍姆林斯基、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 当前形势的需要 德育的任务 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能动地接受教育、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练习法 实验法 试验法 实习法、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学生思想 学生品德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学生身体素质、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 教书 育人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

3、形式是。 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制 现场教学 启发式教学、“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赫尔巴特 巴班斯基 布鲁纳 赞可夫、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评定学生操行 教育个别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 组建班集体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领导地位 启发指导地位 顾问地位 主导地位三、判断并改错(分)、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四、解释名词(共分)、学制、课堂教学、学校教育、陶冶教育、

4、学记五、简答下列各题(共分)、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六、论述题(共分)、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分)、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分)七、实例分析(分)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一、填空、教育现象揭示教

5、育规律;社会、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遗传;环境;教育、壬戌;美国;六、三、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孔子;苏格拉底、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二、不定项选择 三、判断并改错、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

6、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确。四、解释名词、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学校教育:亦称狭义

7、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陶冶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五、简答、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

8、行为习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依据: 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六、论述题、答:提示:()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

9、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矛盾性: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不通等现象。()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

10、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答:提示: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

11、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七、实例分析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二套)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分)、 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

12、培养学生、统一的发展过程。、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年,称为学制。、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和里。、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和等名称。、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第二次,第三次。、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和等三方面的工作。、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和。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二、不定项选择(每题分,共分)、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赫尔巴特 夸

13、美纽斯 凯洛夫 苏霍姆林斯基、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备课 排课表 批改作业 教研活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顺序性与阶段性 特殊认识过程 发展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谈话法 复习课 单一课 综合课、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孔子 苏格拉底 孔子 亚里斯多德 孟子 柏拉图 朱喜 苏格拉底、“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赫尔巴特 布鲁纳 巴班斯基 赞可夫、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主任的要求 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共同的活动、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审美教育 五讲四美教育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说的。 周恩来 毛泽东 蔡元培 王国维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