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对乙肝和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698777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扰素对乙肝和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干扰素对乙肝和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干扰素对乙肝和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干扰素对乙肝和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干扰素对乙肝和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扰素对乙肝和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扰素对乙肝和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扰素对乙肝的治疗 冯曦 10910030307 一、什么是乙肝 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二、干扰素(IFN)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情况 (一)、干扰素是什么 (二)、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三)、干扰素的种类 (四)、干扰素的疗效如何 (五)、哪些人适合采用干扰素治疗 (六)、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七)、干扰素治疗后会复发吗 作为世界第一的乙肝大国,我国约有1.2 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病人3000 万,六成乙肝患者饱受疾病之累,他们的生 活因此彻底改变。目前,乙肝是无法治愈的 疾病,但各地混乱的乙肝治疗市场,让本就 缺乏乙肝知识的病人迷失了方向。 拿到体检报告,看 到报告上写着自己患上 乙肝,

2、难过的哭了 尽管有规定在生活 中不能歧视乙肝患者,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 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 乙肝患者依旧遭到严重 歧视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肝病毒 引起的、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的、以肝脏损害为主 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 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少数病例可转变为肝癌。 何为慢性乙肝病毒(HBsAg)携 带者 临床上常将HbsAg阳性而无任何症 状体征、肝功能检测多年正常(既往无 从肝功能异常病史)者称之为乙肝病毒 无症状携带者(不可称之为健康携带者 ) 干扰素是什么 l 细胞因子中的一个家族,以干扰病毒复 制而得名。脊椎动

3、物受多种因素(如微生物) 诱导产生的一组抗病毒蛋白质。可影响细 胞的运动和免疫过程,也可干扰多种病毒 的复制而得此名。 l l 干扰素有干扰素有型和型和型,以及干扰素样细胞因子,型,以及干扰素样细胞因子, 型干扰素有型干扰素有7 7种:种:IFN-IFN-、IFN-IFN-、IFN-IFN-、IFN-IFN-、IFN-IFN- 、IFN-IFN-和和IFN-IFN-,人类没有,人类没有IFN-IFN-和和IFN-IFN-;型仅有型仅有IFN-IFN- 。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一类活性蛋白质。因最初发。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一类活性蛋白质。因最初发 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生物学活性物质

4、可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生物学活性物质可 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而得名。是最早发现的细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而得名。是最早发现的细 胞因子。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胞因子。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 干扰干扰 素、素、 干扰素和干扰素和 干扰素三类。干扰素三类。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l 干扰素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并不直接杀伤或者抑制病 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 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 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慢性乙

5、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 ,在应用外源干扰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强肝 细胞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 胞的功效。成人注射(25)X106单位干扰素后,3小时血清中干扰 素活性开始测出,6小时达高位,48小时基本消失。 l 干扰素进入人体后,可以激活细胞的干扰素基因,主要编码合成 三种抗病毒蛋白:(1)25寡腺苷酸合成酶,以激活细胞内核酸酶, 使得病毒mRNA降解。(2)25磷酸二酯酶,可以除去运载核糖核酸 的末端,从而抑制蛋白质转译的过程。(3)蛋白激酶,可以使得蛋 白转译的起始因子a亚单位磷酸化,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干 扰素并不

6、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细胞基因组产生另一些蛋白质来发 挥疗效。 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干扰素系统紊乱的现象。研究显示,病毒性肝炎患 者产生白细胞干扰素的能力明显降低,但是对于外源性干扰素反应良好。 另外,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干扰素的灭活或抑制因子。应用干扰 素治疗慢性乙肝希望可以激发体内干扰素系统的抗病毒作用,或者起到一 定的替代作用。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耐受,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不 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导致病毒在机体内不断繁殖。如果病毒在体内处于 静止状态,没有持续复制,但是乙肝病毒仍然会不断损伤肝脏。干扰素可 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核辅助性T细胞作用,可

7、以间接抗病毒。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杀伤T细胞要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必须有双重 识别作用,也就是说,一要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病毒抗原的表达;二 要识别是否具有自身细胞的抗原,即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抗原,才能具 有清除病毒的作用。干扰素能促使细胞膜上MHC-I抗原的表达,从而使杀 伤T细胞能具有双重识别,加强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的种类 l 目前可供临床选用的干扰素种类很多。例如 国产重组IFN-1型和IFN-2型,进口的干扰能( IFN-2b)、罗扰素(IFN-2a)、惠福仁(类淋 巴母细胞干扰素)及组合干扰素等等。各种亚型 的干扰素-(1或2或2a或2b)疗效近似;干 扰素-(IFN)也有

8、相似效果,但它的肌肉组织 中易被灭活。干扰素-制剂进入血液后,稳定性 差,确切疗效尚在观察中,但可作为干扰素-的 替代制剂。当前国内对干扰素-各亚型制剂的活 用较佳剂量为(35)X106单位/日,连续用一周 后改用为隔日或者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36 月。 干扰素的疗效如何 l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初期常见丙氨酸氢 基转移酶(ALT)升高,随后乙肝e抗原转阴,同时ALT下 降并逐渐恢复正常,全身情况相应改善。 l 经36月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约有 40%50%的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 核酸(HBVDNA)均可转阴,但停药后能巩固疗效者仅占 一半。综合199

9、11996年间,全国各医院采用IFN各亚 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观察为乙肝e抗原的转阴率 在34%66%之间;HBVDNA的转阴率可达到43%80% 。 l 经验认为,乙肝病毒水平感染的时间少于2年者,用 干扰素制剂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的消失比较容易;患者肝脏活检病理改变轻 者,没有或者稍有肝脏纤维化者的效果较好;青壮年的疗 效优于老年人;国产与进口干扰素对照比较,近期疗效相 似 . 哪些人适合采用干扰素治疗 l (1)血清病毒复制标志物(HbeAg和/或 HBVDNA)阳性。 l (2)ALT持续升高(正常值的1.510倍)。 l (3)不合并失代偿性肝

10、硬化、自身免疫性疾 病及其他重要脏器病变。 l (4)肝组织学活检很重要。对于某些ALT不高 的病人,肝组织学检查可判断其肝脏炎症的程度 。肝组织的炎症活性是可预期干扰素应答的重要 指标,炎症分级=G3的病人近远期应答效果好 ,500万干扰素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时完全应 答可达70%80%,一年后持续应答仍维持在 70%80%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干扰素制剂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 早期不良反应应用药一周内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流 感样表现,如发烧、畏寒、头痛、出汗、恶心等。症状较 轻时可不予以治疗,只需适当多喝些开水、卧床休息,一 般10日左右症状便可消失。症状重者则须服用些解热镇痛 药,

11、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中期不良反应应用药一个月后有的病人会出现消化道 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或精神症状,如食欲不振、嗳气 、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判断力障碍、嗜睡 或者失眠,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等精神症状。如果患者原有 抑郁、狂躁病史,则可能会使原发病加重或者复发。一般 消化道反应较轻者,经24周可自行缓解,重者则易服用 促消化药。 皮肤过敏反应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但 应注意避免刺激皮肤。失眠较重者可服用弱镇静剂,精神症 状较重时则应立即减药,或停用干扰素。 部分患者在用药两个月后可出现脱发,大剂量用药时可 提前发生,小剂量时可于3个月后发生,女性较男性更明显 。此

12、外还可导致一过性蛋白尿及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等 骨髓抑制现象,个别患者原有的糖尿病、心脏病可能加重。 虽然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以逆转,副反应的轻重每 个人并不一样,也不一定都会发生,但作为开方用药的医生 ,在使用干扰素前一定要给病人讲明利弊,病人一旦用药, 就要有迎接不良反应的思想准。 干扰素治疗后会复发吗 l -干扰素5MIU3次/周*6个月,是目前较通行的治疗 方案,如果严格按照这一方案治疗。疗程结束时,约50% 以上的病人可获得完全应答(HbeAg与HBVDNA转阴、 ALT复常)。随访19年-干扰素的完全应答率可比结束 治疗时提高10%2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停药以后被- 干扰素调节平衡的免疫系统仍可继续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 。但在停药一年内约有10%左右的病人感染再活动,称为 复发。 l 复发原因:1.治疗不彻底,未严格按照疗程、剂量进 行治疗;2.机体免疫状态不同,清除病毒的过程也不同, 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要反复清除病毒;3.个人机体状态不 同,对清除病毒所需要的干扰素的剂量和疗程也不尽相同 目前,肝病依然是医学上面临的重大 难题,我们在生活中要一定要尽量主意饮食 卫生,少饮酒,营养饮食,规律生活,避免 染上乙肝病毒。 结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