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98648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中市深化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申报表 申报单位/申报人:王海英责任单位(公章):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扬中市教育局一、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内容项 目 名 称利用“儿童工作坊”开展“微型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责任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员所属单位)负责人王海英园长13861363279建 设 内 容一、已有基础(含获奖情况,新建项目不填)【园所概况】新坝镇中心幼儿园开办于1952年,1993年整体搬迁至新中北路96号。1995年市编制委员会批准为独立建制全民事业单位,属教育部门主管的公办园,享受财政全额拨款。现占地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8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4400平方米。开设小、

2、中、大共18个班和1个亲子早教指导中心,在园幼儿600余名。70余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39人(其中在编33人,占比达85%),保健老师专职1人(兼职3人),保育员19人,食堂人员7人,保安2人。专任教师大专率达100%,本科率达97%以上。拥有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扬中市骨干教师1人、镇级骨干89人,园级骨干6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硕士学位1人,双证教师多人。近年来,幼儿园始终坚持“爱在每一天”的励志名言,推崇“一沙一世界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办园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倡行“聚沙成塔”的园风,恪守“披沙沥金”的园训、奉行“让每一粒沙熠熠闪光”的教风和“打破沙锅学到底”的学风,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办

3、人民满意的幼儿园,园务管理务实创新,教师专业成长成绩突出,保教质量不断优化,科研课题丰富精彩,文化特色日益浓郁,先后荣获“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省文明单位”“省平安校园”“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园”“镇江市指南实验园”等,国务院基础教育司、省人大、省教育厅、镇江市等各级领导先后莅临我园调研指导,教师受国家、省、市表彰者近百人次,课堂教学及科研成果获奖达300人次,幼儿近千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前期研究】(一)“十一五”期间的研究:在“养成教育”与“支架”探索中助推幼儿自主成长。1.主持研究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经验总结与推广研究”子课题3-6岁幼儿良好行

4、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幼儿园课题,编号为HXDY-1914,2010年8月立项)、改善农村幼儿隔辈抚养的对策研究(主持人个人课题,编号为HXDY-2594,2010年8月立项);两个课题均于2012年圆满结题。课题组成员发表论文10余篇,获奖论文和案例200余篇,多次对外展示课题教学,汇编成果专辑2本。2.主持研究镇江市教科所十一五(第四批)课题运用“支架式”教学,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研究。幼儿园组建“支架”式教学科研团队,主持带领10余名骨干成员立足组长领衔、理念领先、课堂领优、专业领跑的宗旨聚焦幼儿集体教学研究,结合幼儿年龄特征走“设计支架应用支架转换支架撤走支架迁移支架反思支架”的尝试探究

5、之路,初步探索出3-6岁幼儿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的支架类型,如实物支架、游戏支架、媒体支架、符号支架、经验支架、言行支架等,还摸索出支架策略运用的一般步骤和支架式教学设计策略、调控策略、反思策略等,真正追求“教育无痕”的境界。(二)“十二五”期间的研究:在“共同体”与“托幼一体化”探究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1.主持研究镇江市教科所十二五(第一批)立项课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构的实践研究。幼儿园组建了园内师徒联袂共同体、城乡教师共同体和园际姐妹园共同体、领域探讨共同体、园所发展规划共同体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专业成长专题活动,如教师观察能力、游戏区域创设能力等,课题于2011年9月立

6、项,2014年7月圆满结题,先后有200余篇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多次开展课题研讨活动。2.申报者自主承担的个人研究课题成果扬中市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现状研究参加镇江教育局首届教育教学成果(教科研单项课题成果)评比获得一等奖。(三)“十二五”迈向“十三五”的延续:在指南与“课程游戏化”中转变理念与行为。2013年,我园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引领下幼儿园一日活动优化的实践研究研究园;2014年,我园成为镇江市第一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2015年,我园成为扬中第一个承担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园。我园全体教职工结合指南实验园小组活动、大组活动以及“课程游戏

7、化”六个支架的推进和一年一度的视导,边学习边改进,立足指南的推进和省“课程游戏化”实施围绕“儿童工作坊”展开了实践探索。【已有基础】将近两年的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之路,带给我们观念的冲击和行为的历练,在以下方面我园取得了改进与完善。(一)观念的转变:从“狭隘”中走出1.“改变”之前:崭露“微型主题活动”的雏形。指南实施之初,我们围绕办园理念“一沙一世界”展开“快乐玩沙”这样一个园本微型主题活动的探究活动,不仅渗透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亦融合于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在渗透性方面:我们在一日生活中“玩沙”,营造“玩沙”的环境氛围;在领域性方面,我们在五大领域中“玩沙”;在组织形式方面,我们立足集体学习、

8、游戏区域、户外活动中“玩沙”。我们在“玩沙”环境上进行了布置,如沙种植区、户外沙池区、沙涂鸦区、沙类运动器械区、各班沙类种植自然角、心理沙盘建构、沙湖、灌沙创作、灯箱沙画、简易沙雕、沙画制作与讲述、沙制乐器、玩具、沙漏时钟等,专门打造玩沙馆等等;在课程行为上,教师有机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在课程制度层面,我们健全了课程研发组织框架,定期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如教师的沙艺制作、灯箱沙画的技能比赛、玩沙玩具的研讨交流等;我们还编写了“快乐玩沙”园本课程的雏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涉及到机能性玩沙、戏剧性玩沙、建构性玩沙的多个领域幼儿经验的发展。一头钻进“沙眼”里的我们,虽然有了“儿童工作坊”中“微

9、型主题活动”的雏形,但对照指南,对照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我们发现我们的观念很狭隘、认识是很肤浅、资源利用很单一、课程实施的方式也不够完善,与此相对应的教师行为也过于主导,没有真正考虑每个幼儿的需求,更不懂得如何去激发每个幼儿的主动性总之,种种做法与指南和“课程游戏化”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有距离的。2.“改变”之初:提出“儿童工作坊”的实施设想。在经历过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多次培训,在聆听了专家们一次次的解读与指导后,在多次指导对接中,我们认识到指南推崇的“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课程游戏化”推崇的是“游戏精神”,是从理念到行为的“改变”,真正要转变的是我们的儿童观、游戏观、教育观

10、和课程观,真正要实现的是“儿童主体”,放手孩子,鼓励孩子在玩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一日生活中自主探究中建构连续性经验。我们试图对“一沙一世界”这一办园理念从“每个孩子都很重要”这一教育理念定位进行诠释,仅是 “玩沙”这样一个层面未免过于狭隘了,我们不再纠结于具象的“沙”,而是把“沙”当作是一个个有差异的、有个性的、有不同需求的幼儿的隐喻,重新将教育理念定位于“一沙一世界每个孩子都很重要”,从此,我们心中有了一个更美更好的愿景,那就是:遵照“课程游戏化”的精髓,以指南为引领,努力充分尊重每个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给予每个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学习挑战,给予每个孩子更

11、多的自主意愿选择的权利,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珍视游戏的价值,最大限度地给予每个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连续性经验建构的机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快乐成长。据此,我们从“快乐玩沙”这样一个单一的“主题活动”中走出来,试图可以借鉴“儿童工作坊”这样一个平台围绕孩子感兴趣的需求支持孩子更多的机遇与挑战。2.“改变”之中:立足“园本”定位“课程观”。首先,我们不断研读指南,推敲我园“儿童工作坊”中“微型主题活动”必须遵循的“课程观”:课程是幼儿与教师一起进行的一段美妙旅程;课程是给予幼儿的学习机会;课程是引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载体;课程是幼儿自主而连续地构建自己的经验。我们利用

12、“儿童工作坊”开展“微型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究,就是要践行这样的“课程观”,以包容的态度、多元的视角、持续性的行为关注和支持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我们前期先后拿出相应资金用于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时刻不忘“理念”的更新。一是研培一体化:(1)骨干队伍先行引领,分批参加“课程游戏化”和指南等各层级专题培训;(2)园内搭建平台,建立制度,教研组、课题组、教科中心组、二次培训、师徒结对等,深化“实习场”培训方式(沙场点兵超级气场粉墨登场驰骋疆场场场出彩)。二是鼓励自主提升:(1)自主导航自主担任坊主、实习场场主或导航班;(2)自主提升观察、阅读与实践,专家推荐书目做到人人有份,人人复印精彩篇章分享;(3)自

13、主反思教科研中小课题探秘;(4)自主申报成为骨干(园、镇、市、大市等),推出“教师轶事”分享、“美丽印象”“每日一问”等营造研讨氛围。三是开展指南研学:围绕“支架2指南案例例举”,园内人手一本“指南口袋书”,鼓励教师时刻能够对照指南每个领域的目标、教育建议展开观察、研讨与学习,然后各年龄段对照目标进行多个维度的幼儿“典型行为表现”案例分享。由此,老师们能够对儿童发展和教师作用的认识有了一些根本性转变,她们知道了、同时也了解了自己要从内心认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这样的观点。(二)行为的转变:从“园本”中伸展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是不一样的,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品质也是千差万别的,怎样才

14、能给每个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学习挑战、实现每个孩子真正主动地“玩中学”成了困扰我们的难题,这也正是实施指南需把握的四大原则“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之核心内容,特别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发展机会”当属研究的重难点。实践之初,我园紧扣“一沙一世界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理念,立足省“六个支架”抓手、每天汲取“省课程游戏化群组”来自专家、同行的信息,立足“园本”实际着眼于“儿童工作坊”中“微型主题活动”实践的核心要素不断展开尝试:1.“儿童工作坊”内涵的界定;2.“儿童工作坊”资源的挖掘;3.“儿童工作坊”环境的丰富;

15、4.“儿童工作坊”实施的组织; 5.“儿童工作坊”中“微型主题活动”的审议以及幼儿活动的诊断分析从而努力提供每个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挑战,满足每个孩子“玩中学”的需求,尊重每个孩子发展的整体性、差异性、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提升园保教质量和内涵。目前,我们已初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奠基工作。1.“儿童工作坊”内涵的界定。“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1960年,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能够参与、思考、探讨、相互交流、找出解决对策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多人数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坊”成为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参与者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让这个方案如何推动,甚至可以实际行动,“工作坊”倡导以游戏的方式带动每个参与者的参与感,以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有利于议题的讨论及整体活动推行。“儿童工作坊”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们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疑问、对话、互动、研讨,并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自主经验建构成长的活动方式。“儿童工作坊”可以是一个具象的实体化的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