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98519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重要性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背景及意义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可能形成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

2、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地引导。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

3、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人格是人们的自我意识、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主体理念的内在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换言之,人格集中地体现着个人对自我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感悟,凝缩着个人对社会、对周围环境和外在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活动方式。所以,不同的人格演绎各异的行为方式,决定个人的活动走向、个人对社

4、会的影响和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决定社会对个人的评价。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智商群体,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知识水平较高、智能潜力大的群体优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希望和未来。所以,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对新型人才的期待是全社会的共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大学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经济的转轨、社会结构重新调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重建、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再塑等,这一切把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置于全新的环境和氛围中。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人格如何修炼,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完善和健康的

5、人格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质量,选择符合大学生实际的人格培养对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人格结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释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

6、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

7、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导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

8、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它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人格结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释义“人格”一词来自于拉丁文中的“persona”,译为“面具”,始于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和祖宗的崇拜。人格首先作为心理学问题提出,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特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需要和动机(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人格的心理特征)等。其中,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9、。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心理特征的三大方面。道德人格作为人格的一个方面是指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由个体主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结合,道德人格是道德主体进行道德实践活动所生成的道德特质的凝结。因此,从一般行为具体而言,主体性道德人格是道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前提的,独立的、理性的、自主的、自为的道德人格,同时也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体性道德人格”这一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判断意味,它的反面就是依附的、奴役的、缺乏主体性的道德人格。在主体性道德人格里,道德主体是独立的、自主的、自由的,充分体现了道德的自由本质,展示了个体自我的主体性的存在和超

10、越性的特质。被动服从式人格中,道德主体总是受控于外在的社会习俗的规约,同时也甘于或习惯于生活在这种控制中,道德主体缺乏主体性、独立性与自由性。在道德评判标准多重、道德价值取向纷繁多样的现实道德生活中,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人能凭借其敏锐的判断能力和自主、自为的人格勇气,对道德生活做出审慎的判断和理性的抉择。被动服从式的人,则要么大乱方寸,不知所措,要么生活在一种僵化的、由自己虚构的道德世界中。用描述性的话说,主体性道德人格就是特立独行、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立于天地之间”的道德人格。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2页主体性道德人格作为中国社会的理想人格,

11、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主体性道德人格是自主的。自主性或独立性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基本特征,道德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受他控制的外部力量或原因所左右,能够通过独立和理性反思形成自己的打算和目标,独立做出判断与选择,并依据这些独立的、反思的判断将信念和行为整合起来。第二,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理性的。理性人格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核心。如果说主体性道德人格基于内在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任凭自己的好恶进行任意选择的自由,而是超越感性,合理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理性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将社会需要、个人责任置于一旁的自由,而是对道德行为的情境及判断依据的标准、行为的后果经过理性思

12、考后的结果。第三、主体性道德人格是自由的。自由人格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说,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建基于内在的自由,即为理性所控制的自由,它是我们向某种最高的善归依的自由。我们之所以在道德人格中强调人的自由,是因为自由与责任是紧密相关的两个范畴,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如他所期望的那样从一开始就自由行动时,我们才能对实际上发生的事情追究责任。也就是说,自由意志是责任的必要的前提。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强迫的或对可能性没有选择的余地,那恐怕就不能追究该行为的道德责任了。恩格斯说过:“一个人只有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责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13、72第76页”第四、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一种责任型人格。由于个体的道德行为是独立自主、自由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该人格主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有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够享受积极的后果带来的快乐与愉悦,承担消极后果带来的痛苦与不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结构为:(1)道德需要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内在驱动力需要是主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通常以一种“缺乏感”被体验着,表现为对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欲求,成为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是人们行动的内在驱动力,人们“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

14、人民出版社,1972第354页道德行为的发出虽然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没有道德需要,道德行为就不会是自觉的、主动的。(2)理性的、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所谓道德判断就是个体运用已有的道德经验和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和选择的心理过程,它是道德理性的核心部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对于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逻辑推理是道德判断的必要前提,同时道德判断又是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没有道德判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是个体在面临价值冲突时,基于道德判断所作的选择,道德选择表现为主体的自觉和自愿两个方面。不自觉的选择是盲

15、目的,不自愿的选择是虚伪的。它是一种具有欲望的理智,或是有理智能力的欲望,这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善行。本文之所以强调发展受教育者的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因为个体的主体性是个人生活的灵魂,没有个体的主体性,就谈不上自我选择。有选择才会有自主的尊严,个体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是人通往自由、幸福之路的保证。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主体性的人,他们没有自我选择的意识,更缺乏自我选择的能力。他们只能被社会传统、社会习俗和他人所奴役,所以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被迫的或盲目的、不自由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道德说教,重在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而非强制灌

16、输道德知识。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强调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思考实现道德上的自主,将受教育者从被动性中解放出来。它反对回避棘手而又尖锐的社会矛盾,隐瞒现实生活的缺点和困难的倾向,主张把复杂的充满冲突的现实社会环境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思想内部的冲突,鼓励其积极思考,以发展其判断和分析能力。如果离开了社会问题和矛盾,学生总是接受那些“永远正确”的思想观念,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回避社会矛盾,掩盖社会生活中假、恶、丑等阴暗面,它就割断了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疏远了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源泉。(3)普遍化的道德原则所谓普遍化的道德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所有个体必须遵从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而不是某个具体的道德规范。二是指个体服从于自我的道德良心,而不是由外力所左右。个体的道德行为既不是为了外在的功利目的,也不是因为对某种东西的畏惧,而是自觉、自愿的。普遍化的道德原则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深层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