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1169842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3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 ,这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

2、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 40 多岁了,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百草园,绍兴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2走进作者: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3文体资料: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 “味”是从“诗书”中来的。 “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 ,所谓

3、“六经”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第二类为“史” ,即史记 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第三类为“子” ,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 ) 桑葚( ) 油蛉( ) 蟋蟀( ) 斑蝥( ) 缠络( ) 臃肿( ) 珊瑚( ) 攒成( ) 收 http-b97ba6ca852458fb760b5636.html敛( ) 脑髓( ) 鉴赏( ) 觅食( ) 罕至( ) 竹筛( ) 秕谷( ) 渊博( ) 鼎沸( ) 倜傥( ) 书塾( ) 宿儒( ) 蝉蜕( ) 拗( ) 窦( ) 锡箔( ) 和蔼( ) 厥( ) 淋漓( ) 叵( ) 确凿( ) 2解释词语

4、:确凿:轻捷:人迹罕至:觅食:渊博:宿儒:鼎沸 :高枕而卧:二、合作探究: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 的百草园” ; “ 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3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4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

5、间的过渡段。5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哪些局限?8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9本文写“百草园”和 http-b97ba6ca852458fb760b5636.html“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6、,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总结反思】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三味书屋的先生: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18491929 年) ,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他 20 岁那年,考取会稽县的“学生员” (秀才) ,后因对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舞弊看不惯,不愿再去参加乡试,于是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至 1929 年 7 月 30 日 8

7、0 高龄去世,整整教了 60 年学。寿先生博学、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对清王朝丧权辱国的腐朽统治极为不满,很同情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他甘于过淡泊的书塾生活,不愿出去做官,一生不用外国货,以免外国人骗钱。他为人耿直,和蔼可亲,对学生关心爱护,很少体罚学生。作为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尊敬。鲁迅先生后来在外面学习、工作,每次回家都要去看望他,师生之间书信往来不断。寿先生逝世后,鲁迅还和先生的家属保持联系。课文中,鲁迅刻画、描写先生也是以尊敬的感情,寓批评于幽默之中。作者批判的是封建教育制度,决非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导学过程】一、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http-b97ba6ca852458fb760b5636.html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