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8187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拦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中的应用教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面源污染 编辑:艾合麦提江喀 迪尔 定义: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 产中,化肥、农药、畜禽粪 便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无机污 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 流和农田渗漏,引起的对水 层、湖泊、河岸等生态系统 的污染。 现状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我国化肥使用达5107.8wt,单 位面积的使用量大4OOkghm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远超过发达国家规定的安全值上限225kghm2; 2007年,我国农药使用达162.3wt,其中百分之九十为 高残高毒农药,而生物农药的使用仅占百分之二至百 分之三,农药使用面积达1.53亿hm2,我国在农业生产 过程中,由于在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上的不

2、 合理性,以及农业集约化水平低下,直接导致化肥农 药的利用率低,农药的利用率也不足30。由于农业 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引起的水体环境污染情况非常严 重,也严重影响到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 (1)化肥污染:我国化肥的施用量远远超过国际 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化肥使用安全上限。全 国N:P:K配比为1:0.45:0.17,氮肥用量偏高,重化肥 ,轻有机肥,造成土壤酸化、地力下降等。化肥营 养元素的流失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最重要部分。 另外,我国的氮肥平均利用率只有35%,大部分除以 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其余大都随降水 和灌溉进人水体,导致地下水中氮、磷物质含量增 高,江河

3、湖泊富营养化,成为重要农业面源污染 物。 (2)农药污染:我国农药的产量和 使用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有效利用率不 足30%。据调查,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 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 是液体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 上;农田中施用的农药,除少部分被作 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 农产品中。 (3)畜禽粪便污染:我国的畜禽 养殖业近20年来发展迅速,畜禽养殖 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 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 城市周围。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总 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 ,从养殖场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 氮、磷等随每天冲洗的污水流入河 道、湖泊,造成

4、水体污染。 (4)农膜污染:因为大棚农业的 普及,农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 ,我国的农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 界首位。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不易分 解,留在土壤中100年也不会烂掉。因 此,农膜残片积留在农田中对环境造 成了危害。主要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 展、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 原因 1.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在 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上使用的氮肥量占世界 的1/3); 2.过量灌溉引起损失,特别是蔬菜种植业; 3.广泛使用的肥料品种易于形成面源污染; 4.施肥技术落后,施肥不平衡; 5.化肥和农药包装没有使用说明或者说明不恰当 ; 6.缺乏推广服务,农民缺乏相关的施

5、肥知识; 7.公众尤其是农民缺乏环境意识。 危害 一是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 二是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 三是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 链受到影响; 四是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 ; 五是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 大。 措施及应用 在政策方面: (a) 建立恰当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促进 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到粮食安全、面源 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控制方案应该 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减少环 境压力。同时进行农艺学和经济学的分 析论证,考虑将国家粮食增产的重点恰 当转移到中西部中产地区,如山西、江 西、广西。 (b) 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 评价体系和

6、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 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 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 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c) 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 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 推广和应用。 (d) 全面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和使 用,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在环境立法方面: 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规,制订强有力的法规体 系。 (a) 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拟定新的化肥 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 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包括: 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 建立农业优良耕作技术体系,针对作物确定化肥

7、、 农药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b) 建立我国有机废弃物排放的法规,有效控制城 镇的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的排放。同 时,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 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 用的方案。 在技术体系方面: 1.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和 农药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采用平衡施 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重点避免在作物 生长早期大量施用氮肥; 恰当应用长效缓释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并采 用改良的施肥方法; 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术(缓冲带和生态 沟渠),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

8、农药 损失。 2. 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改进 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 用率。包括: 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商业活动(如经销化肥和农药 )分离; 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 ,提高推广人员的技能; 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 ; 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 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环境意识。 3.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统一 规划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设立执行部门进 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 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同 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的研究 和示范,尤其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 物控制的生态技术,吸取国家环保局和农 业部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 态县(市)作为面源污染控制试点区。在 流域的综合管理中,由当地政府设立专门 机构,管理农村居住区的环境,控制与处 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地表径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