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98015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 论文摘要: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消解这些困境的方法因高等大众化的战略需要我国从1999年开始逐渐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伴随规模的扩大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涌现出一批由专科独立或两所以上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合并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在这些院校中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状态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制约着对学生的水平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进展迟缓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应该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与思考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四种困境1.目的困境:辅导员怎样既服务好学生又发展好自身服

2、务是专业化的根本特征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的首要的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他们内心要有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倾向有义务以理解为起点来运用复杂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提供实际工作以表现出公正、责任感和美德来”1任何一个专业要想获得人们的承认都必须能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务然而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辅导员专业化的探讨中很多人却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位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造成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困境辅导员需要重视专业化发展也需要服务学生两者孰重孰轻笔者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切不可以牺牲学生发展、弱化服务学

3、生的功能为代价2.角色困境:辅导员是德育教师还是管理干部虽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恰恰是这双重身份使其在这两种身份之间“游走”产生角色“迷离”辅导员自己把自己当做教师但他人不一定把他们当教师看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常常被视为“副业”辅导员则被看作“校园边缘人”很难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专任教师相比自感逊色很多辅导员自己把自己当做管理干部但新建本科院校中很少有学校为他们专设晋级通道把辅导员职级进行单列当然有少部分表现优秀的辅导员有走上党政管理干部岗位的机会但表现一般的辅导员往往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很多学校科、处级干部名额限制较严

4、走职级的只能是少数所以辅导员们普遍感到角色认同感低没有真正的名分专业地位较低容易造成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工作延续性较差此外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不知所从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无心、无力也无头绪去做本应是重中之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3.知识困境:辅导员专业知识汲取体系在里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曾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定律就是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3意思是说不论何种职业只有有了自己的专业才会有“不可替代性”美国高校设有学生事务管理专业我国只是少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面设了学生管理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专职从事高校学生

5、辅导员工作国家也明确规定:“辅导员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其相关专业中选聘”但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进口较宽不分文理专业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否并且进校后职后教育形式很简单针对学生事物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知识、技能培训又少岗前教育中一般也不开设专门的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课程有的学校只是举办辅导员经验推介会、交流会等类似活动针对性差、专门性弱很难满足学生事物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辅导员“不仅应具有一般教师的知识积累与储备还要具有辅导员专业性的知识储备与工作技能如掌握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学、人格学和就业等理论知识;具备诊断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心理情

6、绪以及行为活动的能力;拥有辨识正常与异常、健康与病态的技巧等”4亟需较系统的理论指导如辅导员学等4.伦理困境:辅导员重视规范伦理还是德性伦理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重规范伦理还是重德性伦理的困惑从道德认识论来看规范伦理在教育实践上应将重点放在道德规范的论证、传授以及道德评价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德性伦理则批评规范伦理的“见规则不见人”的思维方式把重点放在道德人格培养方面简言之德性伦理主要试图通过“修身”达到提高道德情操的目的而规范伦理则更倾向于通过“明理”使行为符合道德准则5辅导员如若不重视“规则”把重点偏向“美德”则易导致因德性影响的“迟效性”和力量的“温柔”在繁杂的学生事务面前

7、收效不大小则会导致管理混乱大则危及稳定安全辅导员如若不重视“美德”而把重点偏向“规则”则易因规则的“严肃性”和力量的“刚性”使得学生教育和管理缺乏人性关爱的一面所以“规则”与“美德”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把握的二、消解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困境的六条路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充满活力激情并且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大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消除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困境加快专业化发展步伐提升专业化发展质量十分重要而紧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条路径来消除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论文摘要: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所

8、面临的困境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消解这些困境的方法因高等大众化的战略需要我国从1999年开始逐渐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伴随规模的扩大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涌现出一批由专科独立或两所以上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合并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在这些院校中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状态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制约着对学生的水平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进展迟缓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应该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与思考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四种困境1.目的困境:辅导员怎样既服务好学生又发展好自身服务是专业化的根本特征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的首要的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

9、并且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他们内心要有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倾向有义务以理解为起点来运用复杂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提供实际工作以表现出公正、责任感和美德来”1任何一个专业要想获得人们的承认都必须能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务然而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辅导员专业化的探讨中很多人却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位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造成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困境辅导员需要重视专业化发展也需要服务学生两者孰重孰轻笔者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切不可以牺牲学生发展、弱化服务学生的功能为代价2.角色困境:辅导员是德育教师还是管理干部虽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

10、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恰恰是这双重身份使其在这两种身份之间“游走”产生角色“迷离”辅导员自己把自己当做教师但他人不一定把他们当教师看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常常被视为“副业”辅导员则被看作“校园边缘人”很难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专任教师相比自感逊色很多辅导员自己把自己当做管理干部但新建本科院校中很少有学校为他们专设晋级通道把辅导员职级进行单列当然有少部分表现优秀的辅导员有走上党政管理干部岗位的机会但表现一般的辅导员往往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很多学校科、处级干部名额限制较严走职级的只能是少数所以辅导员们普遍感到角色认同感低没有真正的名分专业地位较低容易造成辅导员

11、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工作延续性较差此外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不知所从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无心、无力也无头绪去做本应是重中之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3.知识困境:辅导员专业知识汲取体系在里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曾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定律就是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3意思是说不论何种职业只有有了自己的专业才会有“不可替代性”美国高校设有学生事务管理专业我国只是少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面设了学生管理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专职从事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国家也明确规定:“辅导员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其相关专业中选聘”但很多新建本科

12、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进口较宽不分文理专业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否并且进校后职后教育形式很简单针对学生事物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知识、技能培训又少岗前教育中一般也不开设专门的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课程有的学校只是举办辅导员经验推介会、交流会等类似活动针对性差、专门性弱很难满足学生事物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辅导员“不仅应具有一般教师的知识积累与储备还要具有辅导员专业性的知识储备与工作技能如掌握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学、人格学和就业等理论知识;具备诊断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心理情绪以及行为活动的能力;拥有辨识正常与异常、健康与病态的技巧等”4亟需较系统的理论指导如辅导

13、员学等4.伦理困境:辅导员重视规范伦理还是德性伦理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重规范伦理还是重德性伦理的困惑从道德认识论来看规范伦理在教育实践上应将重点放在道德规范的论证、传授以及道德评价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德性伦理则批评规范伦理的“见规则不见人”的思维方式把重点放在道德人格培养方面简言之德性伦理主要试图通过“修身”达到提高道德情操的目的而规范伦理则更倾向于通过“明理”使行为符合道德准则5辅导员如若不重视“规则”把重点偏向“美德”则易导致因德性影响的“迟效性”和力量的“温柔”在繁杂的学生事务面前收效不大小则会导致管理混乱大则危及稳定安全辅导员如若不重视“美德”而把重点偏向“规则”则易因规则的“严肃性”和力量的“刚性”使得学生教育和管理缺乏人性关爱的一面所以“规则”与“美德”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把握的二、消解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困境的六条路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充满活力激情并且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大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消除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困境加快专业化发展步伐提升专业化发展质量十分重要而紧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条路径来消除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