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97748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1、相关定义1.1、社会关系网络相关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英国的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 布朗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次使用社会 网络(social networks),这就使社会网络进入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美籍社会学 家格兰诺维特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弱关系”力量假设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网 络的发展,由此引发了更多学者的关注产生了边燕杰的”强关系”力量假设,林 南的社会资源论等等一大批理论,这些理论极大的丰富了社会网的理论研究成果, 为不同学者提供了多角度的研究方法。 1.2、相关概念 本研究涉及概念较多,在此主要介绍与社会关系网络密切相关的三个概

2、念: 社会网络、社会支持、社会资本。 2.2.4.1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s )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 布朗(Roger Brown)提出的,社会结构是一张大网,人们之间的交往沟通是通过网络中的线段 形成有节点的关系网络;社会关系以多种形式存在。 拉德克利夫 布朗认为社会 网络是由个体或者群体因为某种需求而组成的一种特殊的联系,这些关系充当着 传递信息、物质交换、思想碰撞、情感慰藉的桥梁纽带31。 美籍社会学家米切尔是基于社会关系对社会网络界定了概念,认为:”社会网 络是由特定的群体或个体之间所具有的独特关系”,从此定义分析得出,社会网络 是在特定范围内个

3、体之间具有无法比拟的关系表现形式32。韦尔曼在社会结构的 视域下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种由社会成员紧密联系的关系模式,它侧重于成员内 部之间的社会网络结构,是一种由后天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结构观而不是与生俱来 的关系33。随着社会网络学科的发展,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 并对社会网络界定了新概念与新理论;桂勇认为社会网络是个体或群体之间存在 着一种特殊的、稳定的联系并与此相似的社会结合34。从社会网络的本质来分析, 社会网络是一个结构范畴,是特定个人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相对固定的网络;其中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个人包括企业、集团、个人本身与国家;个体关系主要是经济往来、人际

4、沟通、 情感交流等等。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及其对社会行为的 影响模式,社会关系表现为其对对个体间关系的影响35。 2.2.4.2 社会支持 社会病原学(Social Etiology of Mental Disorders)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分 析心理失调的社会原因而提出了社会支持这个概念,它认为社会成员产生的心理 挫折感与压抑感受到社会网络、社会互动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产生两 种作用:积极性与消极性。”支持”不再是通常所理解的具有正向功能36。在此之 后,社会支持这一概念被广泛的运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并赋予了新的解释与 概念。郑杭生认为,社会支持就是不

5、同的社会形态或组织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 的无偿的帮助与服务。李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通过社会关系的影响缓减心理 压力与精神受挫等不良状态。林南认为,社会支持是为了个体提供的主客观的工 具性或者情感性的社会资源。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这反映 出社会支持是多元的概念。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社会支持的概念归纳总结起来, 分为三种:(1)社会互动方面,社会支持是个体之间的直接与间接的关系中发生 矛盾时充当调节或缓冲器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单方面的关注与支持,而是 一种个体之间的双向的社会互动;(2)社会行为方面,社会支持是个体在提供帮 助时表现的具体行为,是一种个体之间的社会性活动。(3

6、)社会资源方面,社会 支持是个体在处理事情方面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个体通过不同的社会关系交换的 社会资本,包括个体双方间的思想与道德的交换。 不同的学者将社会支持分为不同的类型,韦尔曼通过因素分析法对社会支持 分为 5 大类,经济支持、大宗服务、小宗服务、感情支持、陪伴支持37;库恩等 人对社会支持分为 4 大类,满足自尊的支持、赞成性支持、归属性支持、物质性 支持38;考伯将社会支持划分为 6 大类,满足自尊的支持、工具性支持、物质性 支持、抚育性支持、网络支持与情感性支持;罗素与卡特纳将社会支持划分为 5 大类,物质性支持、情感性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信息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 支持39。根据

7、以上学者对社会支持的划分,本文将社会支持分为 4 大类,情感与 社交支持,物质与信息支持40。 2.2.4.3 社会资本 1980 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迪厄(P.Bourdieu)从首次提出了”社会 资本”,并将其定义为社会资源的综合,这些资源与被制度化的关系构成的社会网 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络存在内在的联系。社会学家詹姆斯 科尔曼在 1988 年从功能的角度对社会资本 重新定义: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共同点的由社会结构的不同方面构成的主体, 它们对结构中的任何主体的特定行为都有积极作用;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同 样具有生产属性,使个体的目标有实现的可能,当社会资本缺乏时

8、,个体的目标 则很难实现。詹姆斯 科尔曼发现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让性与公共性38393。美籍 社社会学家罗伯特 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可以提升合作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的生 产效率,是一种组织特有的属性28478。对于这三方面有区别的解释,使学者对社 会资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拥有且能够 动用资源的能力41。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动态社会资源,隐藏于社会结构内 部。从林南对社会资本的界定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中有三层含义,(1) 个人摄取这些社会资源的能力;(2)资源隐藏于社会结构内部;(3)个体使用社 会资源时带有强烈的工具目的性42。 1.3、人际交往的概念解析

9、 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也叫人际沟通,是指个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 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人际交往主要是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言符号系统实现的13。人际交往是群体成员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也是人们交流 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人们表达情感、解除内心紧张、获得 对方同情和理解的主要途径。人际交往具有不同于一般通讯工具之间进行信息传 递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交往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交往是双方相互作用 的过程,是信息的积极交流和理解;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方的关系。人们 在交往中,不仅交换信息,而且相互产生心理上的影响,使交往双方的态度和行 为趋于一致,从而使交往双

10、方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产生特 殊的社会性和心理性的障碍。如社会文化背景、地位,个人的需要、动机、交往 双方的个性特点等的差异都会妨碍交往的正常进行。 1.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与人的交往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作为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 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斯洛(A.H.Maslow)提出需要层 次论,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也就是说,只 有在人际交往的活动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美国心理学家舒兹 (W.C.Schutz)认为,每个人都需要

11、别人,因此都具有与人交往的需求54。 1.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念界定 2.1.1 人际交往的概念2.1.1 人际交往的概念 交往是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的一种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两个方面。 如果没有了与他人的交往,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也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存在。正马克思所 说:”人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内在以及其特性,社 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实现。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和存在世界上的基础,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人的社会属性 10。”人没有了与其他人的交往,就如同失去了社会属性一样,与飞禽走兽没有太大的 区别。

12、有的学者认为人际交往的含义就是指人与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直接与 内心相联系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事实 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用言语或者其他方式与交往对象之间所发生的互动的过程。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是指能够妥善处理集体内部和外界关系的某种能力。还包括与 周围交往对象和环境建立广泛的联系和,以及能够把外界信息的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和吸 取他人长处的能力,还有正确处理上下级和同事之间交往关系的能力。 还有相关资料指出人际交往实际上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实际上指 得就是人与人之彼此相互提供服务或产品的过程。广义形式上是指人际交

13、往当中的商品 交换过程,它同一般的商品交换一样都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律,这里所说的 “等价”原则一方面需要借助于个人的意志和情感所产生的内部力量的引导,另一方面 需要借助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种力量进行外部约束。而不像表面上那样人际交往活动 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形式,随机发生,零碎的内容和瞬息多变的对象,似乎没有任何规律 性和确定性可循11。 1.6、人际交往和人际交往能力概念的界定 1.4.2.1 人际交往的内涵 社会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活动形式,没有人际交往, 人类社会变很难成为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价值自古在中国就有所体现:吕氏春秋 恃 君中有言:”凡人之性,爪牙

14、不足自守,肌肤不足以抗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 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犹裁万物,制禽兽,伏狡虫,寒暑燥湿不能害,不唯先有其备, 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也。” 学记中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荀子曰:”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卡内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 要考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百分之九十是因为不 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可见,人际交往在一个人的生活里占据了非常重要 的位置,如何正确的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有研究者认

15、为,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 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消息,转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 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梁忠义、车文博,1998)。 霍有光(社会交往心理学一人际心理与交往技巧,2003)认为,人际交往,也称社 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 的过程。它包括动态和静态,动态指人与人之间物质和非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即狭义 的人际交往;静态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即人际关系 。 郭娅(大学生人际交往,2001)认为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特定的社会现象,即是

16、一种”人类机能”,又是人的存在方式,需要是人际交往的原动力。 章月萍认为,人际交往也叫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为了表达情感、解除内心紧张、获 得对方同情和理解,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 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王晓红认为,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接触,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人们可以交换信息与思想,表达情感与需要,交 胡吉红.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75 章月萍.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3(10),第 22 页. 第 1 章 绪 论 7 流经验与技能,从而实现相互认识、理解、合作与促进。 贾启艾(人际沟通,2006)认为,人际交往又叫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为了彼此传达 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而实现的沟通。 总结以往研究者对人际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