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97534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end(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概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 发展观及其演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一) 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传统)(二) 发展是指经济增长和社会进

2、步(20世纪60-80年代)(三) 发展应是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四) 发展应是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根据这一新发展观,联合国确立了一种新的度量发展的标准-人类发展指数(HDI),它包括了三个基本的要素: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对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改进和补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是人类对现代化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代表了当今世界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高度。二、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

3、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和长远利益。三、 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一)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二)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1. 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 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3.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

4、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4.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2.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第二节 用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理念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概念、根本利益为本(二)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三)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二、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建立

5、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三、 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高度 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个统筹”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四、 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一)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二)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

6、局利益的关系(三)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四)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一、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3)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以下特征:(01) 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02)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结合;(03)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04)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4) 必须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

7、(二) 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1.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1) 政府主导,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国家是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是生力军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2)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3) 完善政府管理

8、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3.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1)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 建设学习型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3)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4) 完善培养体系;(5) 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 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出的正确抉择;2.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3. 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4.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二、 坚持改革开放三、 促进社

9、会全面进步第四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 工程咨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二、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类工程咨询业务的指导思想三、 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工程咨询的工作要求四、 各项工作要求纳入工程咨询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表现,包括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宏观经济学重点关注:整个经济的短期波动(经济周期)和长期变动趋势(经济增长),帮助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减少短期波动的影响,保持经济稳定,以及推动长期的经济增长。一、 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反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分别通过不同指标加

10、以衡量。(一) 产出的衡量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驻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的进口价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1. 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实际GDP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

11、价格(如2000年价格)来计算,实际GDP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2. 三种GDP统计核算方法a) 从生产方面统计GDP(生产法)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b) 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c) 从支出方面统计GDP(支出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国内生产总值(GDP

12、)=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d) 潜在GDP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它由可获得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等)及技术效率决定,它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潜在GDP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因为劳动和资本等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相反,实际GDP会由于消费模式、经济周期以及经济政策等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动。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民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支付3) 其他衡量产出与收入的指标1. 国民生产净值

13、(NNP)与国内生产净值: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2. 国民收入(NI):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以后的余额;3. 个人收入(PI):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一年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是对国民收入做进一步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二) 就业与失业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国经济利用自己资源的情况。由于劳动是任何经济的主要资源,充分就业是各国经济决策首先关注的目标。就业情况的变动和实际产出变动趋向一致:当实际产

14、出上升时,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1) 就业、失业的统计概念1. 统计方法美国劳工局采用“人口调查随机抽样法”来收集每个月的就业资料。调查将16岁及以上的人口分为四组:a) 就业状态:正在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因病、因假或因罢工而缺勤者也算就业。b) 失业状态:包括未被雇佣而正在主动寻找工作、或正在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c) 非劳动力:包括已退休者、因身体不佳不能工作者,在家里操持家务者、没有主动去找工作者。成年人口的34%属于该类。d) 劳动力:处于就业状态和失业状态的人口属于劳动力。2. 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所衡量的是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2) 失业的类型1. 按

15、失业的原因分类:a) 摩擦性失业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岗位之间不停变动,或者处在跨越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即使经济处在充分就业水平时也会存在。b) 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c) 周期性失业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许多地区和职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呈现失业率上升,是周期性失业的标志。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而周期性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2. 按就业意愿分类a) 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b)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3) 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a)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动态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b) 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三) 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通货膨胀率是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