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7089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CH11-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 1 主要内容和重点 n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n线性分组码 n性质、基本原理 n校正子 n监督矩阵 n生成矩阵 n汉明码 n循环码 n概念及性质 n生成多项式 n生成矩阵与监督矩阵 n编码器 2 2.1 引言 n为什么要引入差错控制编码? n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 n差错控制编码的3种方式 n信道发生差错的模式 n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n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n编码信道及香农编码定理 3 2.1 引言 n为什么要引入差错控制编码? n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 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 会发生错误

2、n为了在已知信噪比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误比特率指标,应该 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时域、频域 均衡,使误比特率尽可能降低 n但若误比特率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即 差错控制编码),将误比特率进一步降低 4 2.1 引言 n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 n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路: n在发送端将被传输的信息附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 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 (约束) n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校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 的关系,一旦传输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 的关系就受到破坏,从而接收端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 正错误 n差错控制编码所要解决的问题:各种编码和译码

3、 方法 5 2.1 引言 n差错控制的三种方式 n检错重发(ARQ) n在接收端根据编码规则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规则被破 坏,则通过反向信道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直到接收 端检查无误为止 nARQ系统的重发机制: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和选 择重发 n需要反馈信道,效率较低,但是性能很好 发收 能够发现错误的码 应答信息 6 2.1 引言 n差错控制的三种方式(续) n前向纠错(FEC) n发送端发送能纠正错误的编码,在接收端根据接收到 的码和编码规则,能自动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n不需要反馈信道,实时性好,但是随着纠错能力的提 高,编译码设备 复杂 发收 可以纠正错误的码 7 2.1 引言 n差错控制

4、的三种方式(续) n混合方式 n结合FEC和ARQ:在纠错能力范围内,自动纠正错误, 超出纠错范围则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 发收 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码 应答信号 8 2.1 引言 n信道发生差错的模式 n随机差错: n差错的出现是随机的,差错出现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 n一般由信道的加性随机噪声引起 n这种信道称为随机信道 n突发差错: n差错的出现是一连串出现的。这种情况如移动通信中信号在某一 段时间内发生衰落,造成一串差错;光盘上的一条划痕等等 n这样的信道称之为突发信道 n混合差错: n既有突发错误又有随机差错的情况 n这种信道称之为混合信道 9 2.1 引言 n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n以差

5、错重发编码来阐述差错编码在相同的信噪比情况下为什么会获得 更好的系统性能? n例1:假设发 送的信息0、1等概,采用2PSK方式,则最佳接收的系 统误 比特率为 ,现假设 n如果将信息0编码成00,信息1编码成11,则在接收端: n如果发送00,收到01、10,知道发生了差错,要求发送端重 新传输,直到传送正确为止 n只有当收到11时,我们才错误地认为当前发送的是1 n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译码错误的概率是 n同理,如果发送的是11,只有收到00时才可能发生错误译码,因 此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译码错误的概率是 n故采用00、11编码的系统误比特率为 10 2.1 引言 n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续)

6、 n依此类推,可知: n采用000、111编码的ARQ系统误比特率是多少? n采用0000、1111编码的ARQ系统误比特率是多少? n例2,如例1,如果0、1采用00000、11111编码,在接收 端用如下的译码方法,每收到5个比特译码一次,采用大 数判决,即5个比特中0的个数大于1的个数则译码成0, 反之译码成1;不采用ARQ方式。那么,这种编码方式就 变成了纠错编码 n由于传输错误当接收端收到11000,10100,10010,10001, 01100,01010,01001,00110,00101,00011中的任何一种时 ,都可以自动纠正成00000 n课外题:请计算在这种情况下的系

7、统性能 n上述例1、例2的编码方式叫重复码11 2.1 引言 n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续) n例3,2PSK系统中误比特率与Es/N0有关 n我们看到,重复码中假设传输时每个符号的Es/N0相等, 因此才得到以上的性能分析对比 n但是如果我们以Eb/N0的指标进行比较,则我们看到 n例1的 n例2的 n如果要求各系统在Eb/N0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n重复码中用 了n倍能量来传输一个比特,从每个比特能量的角度来看),则 可看到这2种系统性能相近(即获得相近的编码增益) 12 2.1 引言 n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续) n当x1有 n2PSK系统: n2重重复码: n编码增益= 13 2.1

8、 引言 n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n根据差错控制编码的功能不同: n检错码、纠错码、纠删码(兼检错、纠错) n根据信息位和校验位的检验关系: n线性码(存在线性关系)和非线性码 n按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 n系统码:保持不变 n非系统码:信息码元改变了原有的信号形式 n按纠正错误的类型: n纠正随机错误的码:用于随机错误的信道 n纠正突发错误的码:用于突发信道 14 2.1 引言 n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续) n根据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的约束方式: n分组码:监督码元仅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有关 n卷积码:监督码元还与前面码组的信息码元有约束关系 n分组码: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的码字,共

9、有2k个码 字。所有个码字组成一个分组码。传输时前后码字之间毫 无关系 n卷积码:也是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的码字,但是前 后的N个码字之间相互关联 n编码速率=平均每个码字所携带的信息比特率 15 2.1 引言 n编码信道 n所谓的编码信道就是将调制解调包括在信道内的一种模型 上的等效。 即如果研究编码和译码,完全可以将调制、 解调与信道合起来等效成一个等效的信道,这种信道就称 之为编码信道 源编码调制信道解调译码宿 16 2.1 引言 n编码信道(续) n根据调制解调的不同输入和输出具有不同的类型 n离散无记忆对称二进制输入二进制输出信道(BSC) n这种情况相应于2进制调制解调+判决

10、 n离散无记忆二进制输入多进制输出信道 n对应于2进制输入,量化后输出的情况,即所谓的软译码 n离散无记忆多进制输入多进制输出 n对应于多进制输入、量化后输出 n离散无记忆二进制输入连续输出 n对应于二进制输入,模拟输出(未判决、未量化) 17 2.1 引言 n香农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 n对于一个给定的有扰信道,若信道的容量为C,只要发送 端以低于C的速率R发送信息(R为编码器的输入二进制码 元速率),则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编码错误概率P 随着码长n的增加,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表示为 n其中E(R)称为误差指数 n结论: nn和R一定情况下,为减小P,可增大C n在C及R一定的情况下

11、,增加n,可以 使P指数下降。从实际的角度看,这时 设备复杂性和译码延时也随之增加 E(R) C 0 C1 C2 R 18 2.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n主要内容 n码重、码距 n最小码距 n码的纠错、检错性能 19 2.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n分组码将k个比特编成n个比特一组的码字(码 组),记为(n,k)码 n由于输入有 2k种组合,因此(n,k)码应该有2k个 码字 n码重、码距 n码重:码字中1的个数。如码字11000的码重为2 n码距:码字C1与码字C2之间不同的比特数(又称 汉明距) 20 2.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n最小码距 n所用码字中任何两个码字之间的码距的最小值 ,用

12、dmin表示 n码的纠错、检错性能:由最小码距决定 n为了检测e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 n为了纠正t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 n为了纠正t个错误,同时检测e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 21 纠错码的抗干扰能力完全取决于许用码字之间的距离,码的最小 距离越大,说明码字间的最小差别越大,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2.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22 2.3 常用的简单编码 n奇偶监督码(奇偶校验) n设奇偶监督码的码字表示为: n则偶校验码: (即偶数个1) 奇校验码: (即奇数个1) n可见这种码的最小码距为2,只能检1个错 23 奇偶监督码的编码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用硬 件电路实现 如果码组B无错,BA,则M0;如果

13、码组B 有单个(或奇数个)错误,则M1 2.3 常用的简单编码 24 2.3 常用的简单编码 n二维奇偶监督码 n提高奇偶校验码对突发错误的检测能力 n将若干奇偶校验码排成若干行,然后对每列进行奇偶校验,放在最后 一行。传输时按照列顺序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又按照行的顺序检验是 否差错 n由于突发错误是成串发生的,经过传输后错误被分散(交织编码+奇偶 校验) n移动通信中的信道衰落造成突发错误,因此传输前,先将输入的信息 比特交织,将突发错误尽可能分散成随机错误,然后用其它编码方式 来纠正随机的错误 25 2.3 常用的简单编码 n恒比码 n每个码组中的1的个数都一样 n电传机传输汉字时每个汉字用

14、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阿拉伯数字用 5个比特的码字表示。由于阿拉伯数字只有10个,因此从32中可能的码 字中挑出 =10个1的个数为3的码字作为阿拉伯数字的编码方式 n译码可以采用查表方法,检错时检查1的个数是否为3 n一般用在电传、电报 阿拉伯数字编码阿拉伯数字编码 101011610101 211001711100 310110801110 411010910011 500111001101 26 2.3 常用的简单编码 n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n国际图书的发行中,用编码的方式来防止书号在通信过程 中发生错误 n如通信原理的书号是ISBN 7-118-01429-X n其中第一位数字

15、“7”表示“中国”,“118”表示出版社,“01429”表示 书名编号,最后一位“X”表示校验位(它是罗马数字10的表示) n所采用的校验方式如下所示: n7 1 1 8 0 1 4 2 9 X=10 n7 8 9 17 17 18 22 24 33 43 n7 15 24 41 58 76 98 122 155 198 198 (模11)=0 27 2.4 线性分组码 n差错编码的重点:各种编码和译码的方法 n主要内容 n性质 n基本原理 n校验矩阵(监督矩阵) n生成矩阵 n校正子(伴随式) n汉明码 28 2.4 线性分组码 n定义: n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息位附加若干监督位,且信 息

16、位和监督位间的关系可由线性方程组表示的编码 n即可用线性方程组表述码的规律性的分组码 n线性分组码(n,k)的性质 n许用码字(组)为2k个 n定义线性分组码的加法为模2加,乘法为二进制乘法。 即有 n1+1=0、1+0=1、0+1=1、0+0=0 n1x1 = 1, 1x 0 =0, 0x0 =0, 0x1 =0 n且码字与码字的运算是各相应比特位上符合上述二进 制加法运算规则 29 2.4 线性分组码 n线性分组码(n,k)的性质(续) n群:集合G上定义了一种加法运算,如果该运算 符合以下4条公理,则称G是该运算的一个群 n封闭性:任何a、b属于G,有a*b属于G n单位元:G中存在一个元素e满足e*a=a n有逆元:任何a属于G,存在b属于G满足a*b=e n结合率成立:a*(b*c)=(a*b)*c n线性分组码的性质: n封闭性。任意两个许用码组的和仍是一个许用码组 n最小码距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