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97083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缝纫工艺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基础缝纫工艺1 基础手针工艺手针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服装缝纫工艺,能替代缝纫机尚不能完成的某些技能,并且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手针工艺是学习服装缝制的一项基本功,是高档服装制作中不可缺少的工艺技法手针工艺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基础手针工艺和装饰手针工艺两部分内容基础手针工艺按照运针方法不同分为平针、回针、斜针三种针法学习手针工艺不仅要掌握各种针法,还要练就熟练的操作方法,能够运用熟练的技术和技巧进行缝制运针的具体要求是:上下针的距离,针迹间隔的距离、线迹的松紧程度等要均匀下面分别对各类针法的用途及操作方法进行介绍一,平针平针缝如图2-1所示,右手持针,左手理顺布料,自右向左运针平针在服装加工中运用比

2、较广泛,常用于缝合双层布料、车缝前的疏缝、打线钉、串缝袖山弧线、临时固定缝等。(一)打线钉如图所示为了保证缝制的准确性,在服装车缝之前要先将衣片上的某些对位标记、省位、关键部位的逢份等用缝制标记表示清楚在服装缝制完成后,所打的线钉药品用镊子拔除干净,以保证服装表面整洁具体方法是将左右两衣片正面相对对齐,平铺,再按照图所示的方法自右向左挑缝,针距为cm,线迹要疏松。为了使线钉不易脱落,一般选用较粗细的棉线缝制。挑缝完毕后,按照图所示的方法,将表层线迹由中间剪断,再小心掀起表层衣片,注意不能拔出线,然后剪开两层衣片之间的线。最后按照图所示的方法将衣片正面的长线头剪掉。(二)假缝缝合两条较长的缝边时

3、,为了在车缝时不会错位,可先用平针假缝一道。在缝合两条不等长的缝边时,为了使吃势均匀,也可以先用平针假缝,然后再车缝。 (三)串缝 如图2-3所示,只动针的尖端并以极小的针距向前运针。一般针距为0.15-0.2cm,用于缩缝袖山吃势或斜裙裙摆边缘和缩紧量。通常是在缝制一层布料时使用。 二、回针(倒钩针) 回针缝如图2-4所示,面料表面的线迹平直的线迹平直连续,有时为斜线迹前后连接,外观与缝纫机线迹相似。主要用于加固某些部位的缝纫牢度,或者为了避免某些斜丝部位在车缝过程中被拉伸而先用回针缝合一道,如袖窿、领圈等部位。 三、斜针 斜针缝如图2-5所示,线迹为斜线形,运针可进可退。主要用于部件边缘部

4、位的固定。图中所示为将领面于衬布进行固定。 四、纳针 纳针如图2-6所示,是用于纳驳头的针法。线迹呈八字形,所以也叫做“八字针”。纳针的底针线迹不能过分显露。 五、缭针 缭针是将牵条布缭在衬布上或将衣服的贴边固定时使用的针法。如图2-7所示,自右向左、有内向外运针,每针间隔0.2cm,线迹为斜线形。 六、缲针 缲针分明缲针和暗缲针两种针法,常用于固定衣服的折边。明如图2-8(1)所示,自右向左,由内而外运针,线迹略露在外面,每针间隔0.3cm。暗缲针如图2-(2)所示,自右向左运针,上下层分别挑缝,线迹在折边缝口内,每针间隔0.5cm,线迹稍松弛。 七、三角形三角形也称侧针,如图2-9所示,线

5、迹内外交叉,自右向左倒退行针,将折边依次缝牢。三角针要求正面不露针迹,缝线不宜过紧,每针间隔0.8cm,常用于衣服折边、袖口折边、裤口折边的缝合。八、打套结用于开衩口、插袋口的两端和裤子门里襟的封口,以增强起牢度和美观。套结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下面以开衩口的套结为例,介绍打套结的针法。1.假套结。方法一:起针在开衩口从衣料反面穿出,针距0.6cm,针穿出一头绕线,线绕满0.6cm长度,将针拔出,再穿入另一针孔,在反面打结。见图1-22。方法二:起针在开衩口从衣料反面穿出,横向先缝3至4行衬线,衬线尽量靠拢,长度0.6cm。然后按锁针的针法将衬线锁满。要锁得紧密,排列整齐要注意由于右手操作习惯,因

6、此有的套结锁的方法与锁针相反,则绕线方向也要相反,才能锁出与扣眼一样的效果。见图1-23。2.真套结。针法与假套结的针法“方法二”相同,还要按锁针方法缝牢衬线下的面料。九、拉线袢拉线袢如图2-11所示,操作方法分为套、钩、拉三个步骤。常用于制作纽袢或用于面料与里料之间的连接。十、锁扣眼扣眼根据封锁的外观形态不同可分为平头眼和圆头眼两种,因制作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机锁眼和手工锁眼两种。图2-12介绍的是手工锁眼的方法:图中、所示是平头眼的缝制方法与步骤;图中、所示是圆头眼的缝制方法与步骤。 十一、钉纽扣 纽扣在服装上有实用和装饰两种作用,实用扣的位置要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钉扣时底线要放出适当的松量作

7、缠绕扣脚用,纽扣脚的高度一般要略在于纽扣眼的高度。装扣与扣眼一般不发生关系,因而不必留纽扣脚,缝钉时绕迹可以适当的拉紧。图2-13 、所示为实用扣的缝钉方法与步骤;图2-13 、所示为装饰扣的三种缝钉方式。 第二节 装饰手针工艺 装饰手针工艺是指利用各种针法配以不同色线,在服装上缝制图案或纹样的技法。常用的有刺绣、钉珠、贴绣、做装饰部件等。由于装饰手针工艺的技法非常复杂,在这里我们仅将服装常用的针法进行介绍。 一、扬树花针法 杨树花针法的线迹松紧、针脚长短要求均匀,图案线条要圆顺,如图2-14所示。针法分为一针法、二针法、三针法等,针数越多所形成的纹样越宽,一般是根据装饰部位的宽度来确定使用的

8、针法。 二、链条针法 链条针法也称锚链针法,线迹一环紧扣一环链状。一般用于图案的轮廓刺绣,有时也用此针法组成花卉纹样。针法分为正套和反套两种。 图2-18所示为正套针法,先用绣线缝出一个线环,再将缝针压住绣线倒运针,做成链条状。 图2-18所示为反套针法,先将绣线引向正面,然后在与前一针并齐的位置上入针,压住绣线,最后在与线脚并齐的地方缝出第二针,依此类推。如果要作宽链亲状,则两边的起针距离要相应的大一些,挑针的角度为斜向。三、嫩芽针法嫩芽针法也称“”形针法,一般用于童装或女装上的装饰点缀如图2-19所示,将套环形针法分开,缝制成嫩芽状。四、水草针法水草针法如 图2-22所示。先缝下斜线,再缝

9、横线和上斜线,线迹的长度、角度、宽窄要求一致,形成水草状图案。五、打子绣针法打子绣针法如图2-23所示,缝针穿出布面后,将线在针杆上缠绕23圈,再拔出针向线迹旁边刺入即可完成。这种针法常用于花朵的 花蕊等点状图案。缝制时要求排列均匀。六、绕针针法绕针也称螺丝针法,如图2-24所示。绣针从布的正面挑出后,将绣线在针杆上缠闲绕数圈,然后将针刺入布的反面,使绣线从线环中穿过。绕成的绣环可呈长条形或环形。常用于花蕾或小花朵的刺绣。七、葡萄扣葡萄扣使我国传统服装中常用的纽扣形式,多用于中式的各类短袄、旗袍、大褂、长袍等。在现代时装设计中,常用于强化服装的民族风格。葡萄扣的制作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的是常用

10、的两种。1.如图2-25所示,将本色或异色面料按照45斜丝裁制成长度约为30cm、宽度为1.5cm的布条。2.如图2-25所示,先将斜丝布条的两边扣折0.30.4cm,然后在中间放入45根棉纱线。3.如图2-25所示,将斜丝布条两边对齐,用手针缲缝,针迹要细密。制成的纽扣条要求硬而坚实。4.按照图2-25、所示的步骤编盘纽结。纽结要盘得坚硬均匀。可以用锥子或镊子作辅助工具,逐渐拔纽结盘紧。5.按照图2-26所示的步骤用第二种方法进行盘结,由于方法不同可形成另一种形状的纽结。这种纽结的外形近似于蜻蜓头的形状,所以人们也将这种纽扣叫做“蜻蜓扣”。 第三节基础车缝工艺一、基本缝型与缝纫方法服装是由一

11、定数量的衣片构成的,衣片之间的连接线叫做“衣缝”。由于服装款式不同、面料不同,因而在缝制过程中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也不相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缝型。每一种缝型要求不同的缝份宽度,缝份的加放对于服装的成品规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缝型不仅是服装的缝制问题,也关系到服装的结构设计。为了熟练掌握服装缝制工艺,首先要掌握基本缝型的特点与缝制方法。(一)平缝平缝是将两层裁片的正面相对用平缝机车缝一道线,如图2-27所示。这种缝型的缝份宽度一般为0.81.2cm。在缝纫工艺中,这种缝型是最简单的。如果将缝份倒向一侧称为“坐倒缝”;如果将缝份分开烫平称为“分缝”。该缝型广泛应用于上衣的肩缝、侧缝,袖子的内外缝,裤

12、子的侧缝、下档缝等部位。在缝制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要作倒回针,以防止线头脱散。另外,还要注意使上下层裁片的布边对齐,松紧一致。(二)压倒缝压倒缝又称坐缉缝。如图2-28所示,先将两层裁片正面相对车缝一道线,然后按照规定的缝份扣倒烫平,按预定的位置拔毛边单边坐倒,在正面距边限0.2cm处缉明线。这种缝型常用于男裤的侧缝,衬衫的过肩、贴袋等部位。(三)内包缝内包缝又称为反包缝或暗包缝。如图2-29所示,先将两层裁片的正面相对,上层裁片稍向左移,下层裁片露出预定的缝份,将下层裁片的缝份向左折叠包往上层裁片的毛边,再沿折边按照预定的宽度车缝一道线,然后将上层裁片向右翻折使上层裁片上面向上,在距边限设定的距

13、离缉一道明线。包缝的宽窄一般为0.4cm、0.6cm、0.8cm、1.2cm等。内包缝的特点是在布料的正面只能看到一道明线,而在布料的反面则能看到两道缝线。这种缝型常用于肩缝、袖缝、侧缝等部位。(四)外包缝外包缝又称正包缝或明包缝,如图2-30所示,缝制方法与内包缝相同。缝制时将两层裁片反面相对,然后按照内包缝的步骤进行操作。包缝的宽度一般为0.5cm、0.6cm、0.7cm等多种。这种缝型的外观特点与内包缝正好相反,正面能够看到两道明线,反面只有一道缝线,常用于西裤、茄克的缝制。(五)来去缝来去缝是一种正面不见线迹的缝型,如图2-31所示。缝制时先将裁片的反面相对,靠近边沿缉一道明线,并将缝边修光然后将裁片的正面相对,在距边限0.6cm处缉一道明线,并将第一道缝份的毛边包裹在第二道缝份之内。这种缝型一般用于薄型面料。(六)滚包边滚包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