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7023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33.(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蒋素琴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作用;缺氧的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氧疗的意义及护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观察护理;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分类、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旨在提高护士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评估和护理能力一、呼吸系统解剖呼吸系统的组成鼻上呼吸道咽喉呼吸道气管下呼吸道支气管肺内分支气管解剖气管是个圆柱形管腔,位于第六颈椎至第五胸椎之间。它往下走的时候随着椎体的弧度,近气管分叉的地方,它略向右偏曲。总长:10-12cm;16-20软骨环颈段气管:环状软骨-胸骨上窝,7-8个软骨环,内径胸段气管:胸骨上窝-气管隆嵴,9-12个软骨环气管支气

2、管树气管支气管支气管1.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2.肺叶支气管(左2、右3)3.肺段支气管4.细支气管5.终末细支气管6.呼吸细支气管7.肺泡呼吸系统包括了呼吸道和肺泡。呼吸道:分上、下两部分,上呼吸道由鼻、咽、喉组成,下呼吸道由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组成。呼吸道有加温、润湿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有通过调节支气管平滑肌的舒缩来改变呼吸道的口径进而影响气流阻力的功能,但呼吸道不具备气体交换的功能。肺泡通过气体交换把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肺泡是呼吸系统的基本单位二、呼吸系统生理上呼吸道功能:传递气体作用:鼻腔起过滤,湿化及加热吸入气体,从而维持呼吸道及全身温度的作用。构成:口腔、鼻腔、咽和喉上呼吸道鼻腔功能:

3、鼻毛清除空气中的尘埃鼻腔表面存在大量血管散发热量加温吸入空气其腺体分泌物使鼻腔湿润,也湿化了吸入空气不论外界温度是多少吸入的空气经鼻腔湿化且加温至32C。粘液腺湿润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加温纤毛纤毛除尘上呼吸道咽、喉会厌软腭功能运输食物和空气。吞咽时口腔顶部软颚向上移动封闭鼻腔,会厌向下盖住总气管口食物能顺利进入食管中。呼吸时软颚和会厌相反动作,使空气进入下呼吸道和肺。下呼吸道功能:传递气体作用:逐级将新鲜气体传送至肺泡。构成: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下呼吸道总气管总气管最狭窄处在声带,经声带空气进入气管。总气管长约10-12公分内径为2-2.5公分。气管粘膜覆盖着纤毛,纤毛将粘液和外来

4、物向上运动输送至喉部经咳嗽咳出或吞入食管内(食管在气管壁的后侧)。下呼吸道气管树胸廓内总气管分为左右总支气管各自进入左右两肺。总支气管分叉为较细的叶、段、亚段等细支气管最后到达肺泡。细支气管管壁缺少软骨,成人平卧或发生炎症时,在呼气末易导致细小支气管闭合而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即PEEPi或Auto-PEEP)。正常约3cmH2O。肺功能:气体交换作用:肺泡周围环绕毛细血管。新鲜空气抵达肺泡提供O2给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而CO2则从毛细血管中排至肺泡(即气体交换)。构成:肺分为左、右两肺;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叶分为段,段再分为小叶与末梢支气管相连的是肺泡。肺泡肺泡气体交换基本单位人体左、右

5、两肺的肺泡的表面面积共约70-100平方米。在静息情况下为身体摄取250毫升的氧並排出200毫升的二氧化碳.(R.Q=0.8)肺肺泡肺泡:肺泡上皮细胞有型细胞、型细胞和巨齿细胞,其中型细胞占肺泡表面积的95%,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以防止肺萎缩。人体左右肺共有6-7亿个,总面积约为70-100平方米。一般只有120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在功能。w肺泡:人体左右肺共有6-7亿个,总面积约为70-100平方米。从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肺泡膜到肺毛细血管壁,是气体交换必须穿越的结构,该结构称作呼吸膜,呼吸膜共有六层结构,其厚度仅为l从m,厚度越薄,

6、气体的通透性越强。11、降低表面张力,减少吸气阻力;、降低表面张力,减少吸气阻力;22、调节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内压;、调节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内压;33、减少肺泡液生成,防止肺水肿。、减少肺泡液生成,防止肺水肿。(负压负压抽吸作用抽吸作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三、何为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环境之间间的气体交换过换过程。呼吸全过过程:肺呼吸(外呼吸)运输细胞呼吸(内呼吸)呼吸产生的机制化学感应器化学感应器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呼吸肌肉呼吸肌肉通气通气动脉动脉PCO2PCO2PO2pHPO2pH肺功能分为通气和换气。通气即空气靠胸廓和横膈运动使空气经气管吸入和呼出肺。而换气是空气中氧气从肺泡进入肺

7、毛细血管血液中,二氧化碳正好相反。上述的气体交换即弥散:即气体分压从高的一侧透过“肺泡-毛细血管壁”膜向分压较低的一侧扩散。呼吸气体经上.下呼吸道往返于肺为人体提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生理呼吸生理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互相配合,将全身静脉血(含较多的CO2)送至右心室经肺部摄取氧並排出CO2。左心室将动脉血(含较多的O2)经动脉、毛细血管将O2运输至各脏器(细胞)供代謝之用,並帶走CO2(即静脉血)。通气分佈弥散气体交換是呼吸的整个过程。呼吸三环节:1.外呼吸(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呼吸):组织换气: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细胞内氧化代谢:呼吸:呼吸的过

8、程呼吸机起作用细胞通气通气分布分布弥散弥散运输缓冲作用运输氧合作用血液运输CO2产生弥散氧利用COCO22OO22外呼吸外呼吸内呼吸内呼吸肺泡呼吸道空气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动脉肺动脉右心静脉左心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CO2O2CO2O2肺换气肺通气气体运输组织换气外呼吸(内呼吸)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分类一、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二、阻塞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三、限制性疾病:胸膜炎、胸廓畸形四、肿瘤:五、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缺氧(hypoxia)的概念: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导致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称为缺氧。OO

9、22供应不足供应不足OO22利用障碍利用障碍组织细胞组织细胞ATPATP下降下降功能代谢异常功能代谢异常结构变化结构变化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发生缺氧的基本环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循环)大气氧吸入肺泡、弥散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组织细胞摄取、利用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血红蛋白质和量的异常低动力途径异常利用氧障碍低张性低张性缺氧缺氧血液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低张性缺氧anoxichypoxiaanoxichypoxia概念:概念:以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并导致对组织供氧不足为主要特点的缺氧症,称低张性缺氧(hypotonichypoxia)或乏

10、氧性缺氧。原因:原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atmospherichypoxia)高原性缺氧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respiratoryhypoxia)静脉血流入动脉:右向左分流(fallot四联症)低张性缺氧anoxichypoxiaanoxichypoxia血氧变化特点:血氧变化特点:paO2sO2cO2maxcaO2组织缺氧的机制:组织缺氧的机制:paO2与caO2过低,使组织部位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皮肤粘膜颜色:皮肤粘膜颜色:皮肤粘膜可呈青紫色,紫绀(cyanosis)。紫绀:毛细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增加到5gdl以上N血液性缺氧血液性缺氧hemicanoxiah

11、emicanoxia概念:概念:由于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减少;氧合血红蛋白不易释出结合的氧,引起组织氧供不足,称为血液性缺氧。某些血液性缺氧因paO2正常而血氧含量降低,称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hypoxemia)。原因:原因:贫血:贫血性缺氧(anemichypoxia)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红蛋白(HbCO)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Fe3+OH;肠源性紫绀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血氧变化特点:血氧变化特点:paO2sO2cO2maxcaO2组织缺氧的机制:组织缺氧的机制:贫血时,流经组织的血液释放O2能力较正常时降低皮肤粘膜颜色:皮肤粘膜颜色:Y贫血:皮肤、粘膜较

12、苍白YHbCO:皮肤、粘膜成樱桃红色YHbFe3+OH:呈深咖啡色(青石板色),明显紫绀NN血液性缺氧血液性缺氧hemicanoxiahemicanoxiaHb携O2量减少,携O2能力减弱Hb与O2的亲和性异常增高,使Hb不易释放氧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hypoxiacirculatoryhypoxia概念:概念: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氧供减少所引起的缺氧,称循环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hypoxia)。循环性缺氧可分为缺血性缺氧(ischemichypoxia)和淤血性缺氧(congestivehypoxia)。原因:原因: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局部性循环

13、性缺氧血氧变化特点:(单纯性)血氧变化特点:(单纯性)paO2sO2cO2maxcaO2组织缺氧的机制:组织缺氧的机制:血供减少或因淤血造成血流减慢,虽然单位容积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较多,但单位时间内流经组织细胞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粘膜颜色:皮肤粘膜颜色:动脉缺血:皮肤苍白静脉淤血:容易引起紫绀NNNN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hypoxiacirculatoryhypoxia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hypoxiahistogenoushypoxia概念:概念:因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又称耗氧障碍性缺氧。原因:原因:组织中毒:组织中毒性

14、缺氧(histotoxichypoxia)维生素缺乏:B1、B2、PP等维生素缺乏线粒体损伤:放射线、细菌毒素、尿毒症组织水肿:增加氧弥散距离血氧变化特点:血氧变化特点:paO2sO2cO2maxcaO2组织缺氧的机制:组织缺氧的机制: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皮肤粘膜颜色:皮肤粘膜颜色:死于氰化物中毒的人,皮肤、粘膜色泽较红润,其面容如入睡者相仿。NNNN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hypoxiahistogenoushypoxia表1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类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容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氧差低张性性缺氧降低降低正常降低降低血液性缺氧正常降低降低正常降低循环性

15、缺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升高组织性缺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降低氧疗的定义借助于提高吸入氧浓度来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纠正或缓解缺氧状态,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氧疗。氧疗的目的纠正低氧血症或可疑的组织缺氧降低呼吸功缓解慢性缺氧的临床症状预防或减轻心肺负荷氧疗的适应症心跳呼吸骤停低氧血症(PaO260mmHgSaO290%)低血压(SBP100mmHg)低心输出量及代谢性酸中毒呼吸窘迫吸入空气时,PaO260mmHg或SaO290%氧疗的方法控制性氧疗(吸入氧浓度35%,适用于COPD患者)中等浓度氧疗(吸入氧浓度35%-50%,适用于急性肺水肿、心肌梗塞、休克、严重贫血患者)高浓度氧疗(吸入氧浓度50%,适用于

16、ARDS、CO中毒、心肺复苏患者)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代偿性反应轻度或慢性缺氧PaO260mmHg(7.98kPa)损伤性反应急性或严重缺氧PaO230mmHg(3.99kPa)(一)代偿反应PaO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PaCO2胸廓呼吸运动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肺每分通气量肺泡气PO2呼吸功能增强呼吸加深加快提高了氧分压及氧的摄取、运输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高原肺水肿急性乏氧性缺氧急性肺水肿机理: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缺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水肿2.中枢性呼吸衰竭严重缺氧PaO230mmHg呼吸中枢抑制、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二)损伤性变化1.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增加2.肺血管收缩有利于维持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3.血流分布改变皮肤、内脏小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血流量4.毛细血管增生慢期缺氧时,可增加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