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生活不寡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96604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段祺瑞生活不寡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段祺瑞生活不寡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段祺瑞生活不寡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段祺瑞生活不寡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段祺瑞生活不寡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段祺瑞生活不寡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段祺瑞生活不寡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段祺瑞的生活不寡淡-历史论文段祺瑞的生活不寡淡 段祺瑞在同袍里不算巨富,但产业也不少。他投资龙烟铁矿、吉林省的未垦荒地等,总值20 万元 文 杨津涛 说起段总理,最先想到的是一个网络段子:“北洋段祺瑞,一生廉洁,不做生意。家里日常用品、针头线脑,全都是家人从铺子里买来的。他做总理的时候,经常弄得家里开不了锅,实在没办法,就写张借条,去银行票号借点钱花。欠账段祺瑞记得清清楚楚,一旦有了钱,首先就是还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这段子很符合传播规律,一来颠覆了既往的历史认知,二来满足了人们对完美政治人物的期盼,因此流传很广,时不时被拿出来,转上个几百上千次

2、。其实段子内容半真半假,需要我们一一核实。 收入:月薪、煤矿、白条先来看看段祺瑞的家庭。段祺瑞原配夫人姓吴,育有一子一女;吴夫人去世后,续娶袁世凯的干女儿张佩蘅,生下五位小姐。此外,老段还有五位姨太太,其中三个是花几百块买来的。姨太太们先后给段家添了几个儿女。 在段公馆当了几十年差的王楚卿回忆,段公馆里面“当差的、号房、马号、厨房、花把式、裁缝师傅、理发匠、当上差的、打杂的,再加上内宅里的女佣人,老老少少”,加在一起“总有百十口人”。为让这么一大家子人吃上饭,公馆光是厨房就有两个,擅长中西餐的大厨好几位。 段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是老爷的工资。按照1913 年颁布的中央行政官官俸法,国务总理月薪1

3、500 元。民国初年,一石(约140kg)米是10 元,一斤猪肉是0.14 元。如果按今天米5 元/kg、猪肉19 元/kg 的价格计算,1 银圆大约相当于70 元人民币,那段祺瑞当总理期间,工资约是人民币10 万元。至于这一家人的花销有多大,看看与他们往来最密切的铺子瑞蚨祥就知道了,一家创立于1862 年的老字号,当时最上档次的服装品牌,相当于现在的路易 威登。好在家里的粮食是不花钱的,全部由陆军部支给。显而易见,段祺瑞工资不少,但花销也大,剩不下什么。 工资不够,老段还不收礼。各省巡阅使、督军、省长登门送礼,当差的都要把礼单摆到段的书案上,等老爷子勾选其中一两件不值钱的之后,将剩下的原璧奉

4、还。比如齐燮元送来20 多件珍奇宝贝,全部拒收;张作霖送了礼物一堆,老段只留下两条江鱼。唯一的一次照单全收,是要了冯玉祥送的一个大南瓜。 那么总理一家如何维持生计呢?首先是开煤矿。段家老三名叫段启勋,当过军官,后因病辞职。当时段祺瑞与同为“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合资5000 元,在直隶、山西边界处的井陉县,开了一家小煤矿。他告诉段启勋:“前些时候主办其事的人甚不得力,煤矿濒于破产。所以我甚望弟能脱离军界,前往接办。”于是段老三当上“正丰煤矿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是王士珍。 段、王两人都是做过陆军部长、内阁总理的人,他们开公司,谁敢不买账。用段宏钢(段启勋之子)的话说,“正丰煤矿有上述政治背

5、景,资本较为雄厚,所以业务发展较快。”到1920 年时,正丰煤矿的日产量超过千吨,并修了一段18 公里长的铁路,接上石太线,方便原煤外运。段启勋死后,煤矿业务由段宏业接手。 段祺瑞在同袍里不算巨富,但产业也不少。他投资龙烟铁矿、吉林省的未垦荒地、中日合办的汇业银行、中美合办的懋业银行等,总值20 万元。 第二招更简单如段子里说的那样,段家经常捉襟见肘。怎么办呢?注意,不是向银行“借”,而是“亲笔写张白条(不是支票)到金城、大陆就可以提个千儿八百的。”这意思就很明白了,老段开个条,就相当于存款单了,随用随取。至于怎么还?对不起,你们想多了。 爱好:下棋、玩牌、礼佛 段祺瑞生活不宽裕,但有几个爱好

6、,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做寓公,都没放下,因为他不必为爱好“烧钱”。比如下围棋,那会儿没有互联网,要找人对弈,就得请到家里。段总理雇了张国英、顾绥如等一批专业棋手,一个月有的给80,有的给100,由陆军部支付。后来在上海棋院工作的顾绥如回忆,“陪段下棋,要有一定的本领,每盘要恰到好处,只输给他半子。赢了,他自然不高兴,输得太多,会被他看不起。”段祺瑞总赢棋,又被日本授了个“名誉七段”,就常以高手自居。要说他的真实水平,也就“初段”而已。 徐树铮是段祺瑞最看重的人,但他对段痴迷下棋这事,颇有微词。民国时的大记者陶菊隐在从下棋讲到做人一文里说,“因一局告终已是红日中天,一上午的光阴就白白牺牲掉,所以小

7、徐终身不肯到段的棋室,他常常向人说老师身系国家之安危,哪能有此闲情逸致?” 几盘棋过后,要是兴致好,段祺瑞还会开诗会。有些诗才的王揖唐、梁鸿志,都是段公馆的座上宾。一次,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段公馆做客,看到老段在与人下棋,当场赋诗一首相赠。段祺瑞和的是:“孜孜闻道惜分阴,国势飘摇虑陆沉。颠倒是非偏鼓舌,踌躇枢府费机心。纲维一破那如昔,虞诈纷争到直今。恶真满盈终有报,难欺造物见严森。”辞章也算工整了。 下下棋、作作诗,一天也就过去了。吃了晚饭,打麻将是必备的消食活动。上至政商大佬,下至陪他下棋的小伙伴,都是段祺瑞的牌友。这些人陪总理打牌,当然不敢赢,一晚上输个千八百大洋,那是常事。加之段祺瑞是打牌

8、场所的提供者,当了庄家,还能从其他人那里抽一笔“头钱”。段总理如此生财有道,要是说他“不赌”,真“冤枉”了他。 娱乐之余,段祺瑞喜欢通过“牌风”来看牌友的人品。有一次在天津“三缺一”,他打电话约陆宗舆来凑数。打完牌,段祺瑞送走陆宗舆,对亲信邓汉祥说:“打牌虽是游戏,也可以看出人的好坏来。陆打牌时,鬼鬼祟祟的样子惹人讨厌。别人的票子都摆在桌上,他则装在衣袋里,随时摸取。别人和了牌,他便欠倒一下,使别人不痛快。”邓汉祥问:“陆既是坏人,老总过去为什么要重用他呢?”段回答:”项城重用他,我并未曾重用他。”其实段任命陆宗舆当过币制局总裁,后来因为“五四运动”,才给撤了职。 摸准了段的性子,把牌打好,那

9、是有利可图的。傅良佐靠着一手牌技,哄老段开心,被保举为湖南督军。当时段家下人们私下议论:“傅良佐打牌打出一个督军”。那些将军、总长、富商们高高兴兴地输了银圆,孝敬了总理大人。额外缴的头钱,则便宜了段公馆的小厮们。原来段祺瑞习惯把抽的头钱压在牌桌下,说要自己掌握。其实这钱有多少,他自己也没数。有机会在厅堂里走动的当差的,没事就从里面偷个三五十。不只他们偷,姨太太们时不时也来拿几十。这样一来,当差的更肆无忌惮地浑水摸鱼了。难怪王楚卿大发牢骚:“我想段祺瑞这么大人物,连家里这么点小事都管不清楚,还能把国家大事办好吗?” 武人段祺瑞,不仅爱好文雅,信仰竟也同职业相悖。我们知道,关于段祺瑞,网上还有一个

10、有名的段子,说“三一八”事件后,他到现场长跪不起,并终身食素。长跪这事是子虚乌有的,事发当天,段并没到过现场。至于食素则是真的,但和忏悔没关系。“三一八”事件发生于1926 年,段祺瑞做临时执政期间;而1920 年直皖战争失败,他寓居天津时,就笃信佛教,不再吃肉了。听说这位前总理信佛了,大德高僧们为求布施,一个个登门说法,不惜恭维段祺瑞是菩萨转世。老段聪明一世,这时倒也信了这些鬼话,并用来解释自己的失败。据说一次法会上,他当众说,“这班军阀穷兵黩武、祸国殃民,都是阿修罗王转世,来造大劫的。我虽是菩萨后身,具有普度众生的慈悲愿力,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力虽大,难胜群魔。” 段祺瑞还大力推广佛

11、教,1934 年和史量才等社会名流,发起成立了一个“中国菩提学会”,自任会长。不过夫人们不凑老爷的热闹,而信各种“理门”。北京有名的道姑马信修宣称,“妙峰山神傻哥哥附她之体,可以询问祸福、治疗疾病”,其后“深得段祺瑞宅眷的信仰,经常出入段公馆和各大公馆,骗取财物和托情说事,从中搞钱。”夫人们前手拿了老爷头钱,后手就孝敬了骗子。 产业 :40 万大洋建豪宅 王楚卿对段祺瑞有很多吐槽,但他承认这位老爷“是个规矩人儿”。第一,他确实不抽大烟。老段死后,曾给段家子弟教过国文的范烟桥发表文章,说段祺瑞抽鸦片。段宏钢看到后,气坏了,特意把这位范老师找到家里,告诉他:“老太爷周围的确是有不少人吸食鸦片,但老

12、太爷本人的确是一口鸦片也没有吸过。不信,可以作调查,那时与段公有交往的大有人在。” 段宏钢说的是实话。段公馆里,张夫人和她老母亲都爱抽大烟,有一个女工专门伺候这娘俩。段祺瑞不会不知道,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他这种态度,无疑是一种纵容,后来他的姨太太们一个个也都学会了。段公馆一个当差的,甚至因为毒瘾发作,死在了大街上。 其次,段祺瑞不嫖。王楚卿的说法是,民初,正是“北京八大胡同盛极一时的时候,差不离的阔人都在胡同里面花天酒地有的还从胡同里把姑娘接出来从良,如王揖唐、王克敏都是胡同里面挺有名气的人物,但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老段去打过茶围。”但是他只能独善其身,连家里人都约束不了。长子段宏业“

13、在外面狂嫖滥赌,窑子里接出来的姨太太,甩了一个又一个。”段祺瑞也知道这儿子不肖。一次,父子俩下棋,段宏业把老爷子“杀”的大败。段祺瑞气歪了鼻子,把棋盘一掀,大骂道:“你这小子,什么都不懂,就是胡下棋!” 段祺瑞的“姨太太们常常溜出公馆,听戏,看电影,逛市场,招蜂引蝶,他都和装在闷葫芦里一样,毫无觉察。”老段下野后,有一段时间与二姨太到大连度假,天津家里面剩下的几个姨太太“就更肆无忌惮了,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出去逛张园,划船,天天晚上要到深更半夜才回来”。就这么在天津生活了几年后,段祺瑞一家几十口迁往上海,住进皖系旧部陈调元的房子里,每月从蒋介石那领两万元“生活费”。段宏业没有同来,他在北京照顾

14、段家产业段公馆。 段祺瑞在北京原本没有房子,后来他在东直门内看上一块被称为“空府”的空地。因建房需要巨量的砖瓦,他专门在空地附近建了个砖窑。段公馆前后有四个大院,以及各种跨院、花园、小楼,富丽堂皇。段祺瑞做临时执政时,就住在这里。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积蓄的老段,怎么会有财力买这么大的地、建这么好的房?原来当初他手下自营长以上,各人集资,为老首长凑了40 万建房款。没错,这相当于现在的2800 万。 1936 年,段祺瑞去世。他留下的遗产,一是煤矿,二是这东直门的段公馆。前者被日本人抢占,后者原价卖给了日本人。老段一辈子和日本人打交道,算计日本人,最后终于是被日本人给算计了。 (参考资料:王楚卿段祺瑞公馆见闻、段宏钢段祺瑞家世琐记、邓汉祥我所了解的段祺瑞、徐铸成旧闻杂忆、胡晓段祺瑞年谱等)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